雪莱的《西风颂》写作背景是什么?“西风”象征着什么?

珀西·比希·雪莱 简称雪莱,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呼河封路预根检整服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1822年7月8日逝世。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主要作品有《逝》、《一朵枯萎的紫罗兰》、 《尤根尼亚山中抒情》、 《致玛丽》、《给英格兰人的歌》、《新国歌》、 《颂 歌》、 《苍天颂》、 《西风颂》、《爱的哲学》、《致云雀》 、《阿波罗之歌》等。

西风颂这首诗是怎样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的

通篇采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意义深远含蓄。例如第三节,写西风唤醒了地中海、震惊了大西洋,就很容易引起人们对现实的深思。当时,地中海沿岸的国家不少处于被奴役、受压制的境况,而大西洋上的英伦三岛及其沿岸的法国正是推行殖民主义的没袭霸权国家。诗中所写的“昏睡的地中海”、“汹涌的大西洋”,未必不反映了诗人对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关切,对奴役者的痛恨。又如以落叶象征腐朽、明老残败的旧势力,又把落叶形容枯槐兄成“黄的,黑的,灰的,红得像患肺痨”,“是重染疫疠的一群”,形象丑恶,不堪一击,有如“鬼魅碰上巫师,纷纷逃避”。既形象生动,又蕴含象征意义和强烈的感情色彩。

分析西风颂中的象征主义

26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