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浪漫主义时期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

参考答案:

浪漫主义时期,德国艺术歌曲进入发展的全盛时期。写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的舒伯特,在这个领域集中体现了他的艺术才华,当之无愧地享有“德奥艺术歌曲之王”的美誉。舒伯特艺术歌曲旋律优美,充满诗意,同时又深深扎根于民歌土壤,诗歌的韵味和意境与音乐水乳交融,具有清新纯朴的风味,心理刻画具有感染力,他的钢琴伴奏在扩大和声、丰富色彩、描绘情景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及后人编撰的《天鹅之歌》是舒伯特重要的代表作,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现实性。
舒伯特艺术歌曲最忠实的继承者是舒曼,他喜爱用声乐套曲的形式来描绘生活历程,作品多带自传性,如《桃金娘》、《诗人之恋》、《妇女的生活与爱情》等,他选词严格,赋予诗歌以全新面貌,有优雅深情的,也有深刻戏剧性的,其声乐旋律受器乐创作影响颇深,并带有朗诵性质,钢琴伴奏作用大大提高,甚至与声乐旋律平分秋色,巧妙地发挥了前奏、间奏和尾声的表现力,为艺术歌曲的创作提出新途径。
门德尔松更多地谱写短小的室内性质歌曲,以明朗抒情的旋律和简练的形式为主,极少表达深刻题材,《乘着歌声的翅膀》是其家喻户晓的作品。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在音乐语言上继承了舒伯特,多用分节歌形式写作,旋律宽广深沉,钢琴伴奏的描绘性不强,注重表现内在情感,忧伤、寂寞、憧憬的思绪占据他歌曲的多数,如《荒野的寂寞》、《我的呻吟更低微》等,晚年,更增加痛苦绝望的情绪,歌词取自《圣经》的声乐套曲《四首严肃的歌》表达了对克拉拉•舒曼去世的悲痛心情,是他艺术歌曲的最高造诣。
瓦格纳仅写作了少量艺术歌曲,为《马蒂尔德•维森东克的五篇诗》的谱曲可看作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预备作品,包含了歌剧的精华。沃尔夫的艺术歌曲受到瓦格纳极大影响,他将瓦格纳的半音手法用于艺术歌曲写作,并将德国的合唱和对位技巧用于声乐和钢琴伴奏中,擅长将诗歌的语言与音乐紧密结合,细致地表现深刻的心理状态,他有集中为某一诗人诗歌谱曲的习惯,作有《海涅诗歌歌曲集》、《歌德诗歌歌曲集》和《莫里克诗歌歌曲集》等,又将南欧地区的诗歌集翻译后谱写成歌曲,如《西班牙歌曲集》和《意大利歌曲集》。
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写作的德语艺术歌曲多达80首以上,《洛蕾莱》是其脍炙人口的作品。马勒的艺术歌曲努力将纯粹的民谣和丰富的管弦乐音响融合起来,用管弦乐队伴奏的戏剧化艺术歌曲是其独创,《少年魔角》、《流浪少年之歌》和《亡儿之歌》是其带有自传性质的声乐套曲,采用中国唐代诗人李白、孟浩然、王维诗歌为歌词的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表达了作曲家对生之渴望和死:之恐惧的矛盾心态。马勒的同时代作曲家理查•斯特劳斯的艺术歌曲亦带有“世纪末”的特点,《黄昏之梦》、《小夜曲》等都具有舞台效果,他的歌曲有钢琴伴奏的,也有管弦乐队伴奏的,旋律短小,和声新颖,去世前写作的《最后的四首歌》(1949)充满无限诗意,是人将离去前的安宁祥和。其他按照德国传统谱写艺术歌曲的浪漫主义作曲家还有格里格、柴科夫斯基、西贝柳斯等人。

德意志音乐的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德奥音乐创作

19世纪的德意志音乐,深受这一时期的德意志哲学和浪漫主义文学、诗歌的影响,并与19世纪德意志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有密切的联系。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德意志进步的市民音乐巧返拿家们带来了莫大鼓舞和希望,但是,很快地随着拿破仑军队的侵略以及封建复辟而消失了。尽管孤寂、悲伤、消沉、甚至绝望的阴影,以及形形色色的矛盾和冲突,不时会出现在这些音乐之中,可是美好的理想始终是照亮19世纪德意志浪漫主义音乐的明星。在整个19世纪德意志浪世数漫主义音乐??和巴罗克音乐、古典音乐在内容、形式和风格上都大相径庭。个人主观体验的表现和内心世界的刻划,个性的解放和幻想的自由、以及情感因素的主宰地位,导致了浪漫主义音乐表现力大大加强,从而使音乐的形式(包括曲式)具有开放性和即兴幻想性,使和声、配器具有浓郁的色彩性和无孝搭比的丰富性;浪漫主义音乐强调大自然的气息和诗意的境界等,也更加强了它的直接感染力。
1821年,C.M.von韦伯的歌剧《魔弹射手》于柏林首演,为德意志民族的浪漫主义歌剧树立了历史的里程碑。此后,H.马施纳和A.洛尔青继续遵循浪漫主义歌剧的方向,前者更使神秘的气息增强,而后者则加强了民族、民间的色调。F.门德尔松主要在器乐方面使浪漫主义的内容和古典的形式结合。R.舒曼在钢琴创作和艺术歌曲方面有所创新,他的钢琴“特性”在情调和心理的刻划上入木三分;他的艺术歌曲在诗意的表现上深刻感人,特别是他的钢琴伴奏部分,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和情调渲染、情景描绘的重要作用。继1778年古典文学家J.G.海尔德发表他所收集的民歌集以后,德国歌曲创作在民族民间的风格特性方面亦有所发展在J.W.von歌德的影响下,出现了J.F.赖夏特(17521814)、C.F.策尔特(1758~1832)等风格单纯的歌曲流派。1826年后,F.西尔歇(1789~1860)收集及编作的民歌集也有重大影响。北德(柏林)的策尔特和南德(瑞士)的H.G.内格利(1773~1836)所倡导的男声合唱,很快蔓延至全德,成为德意志特有的合唱形式之一。

32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