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戏剧的意义

浪漫主义戏剧在反对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扫除了统治剧坛一百多年的陈腐规则,它以奇突瑰丽的想象、鲜明强烈的个性、大开大阖的传奇性情节、多彩多姿的民间或异国情调和生动有力的通俗语言,使剧坛面貌焕然一新,为濒于僵死的戏剧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然而另一方面,由于浪漫主义戏剧家往往过于注重个人主观激情的抒发而缺乏对于社会的冷静深刻的剖析,在艺术手法上也常常是奔放洒脱有余而准确细腻不足。他们过多地运用了信手拈来的乔装、巧合和机关布景等造成表面戏剧效果的手段。剧中人物没芹都不过是大致的轮廓,他们都不是真正的完整的人;然而纯真热情的抒情悲歌的力量却给他们注入了生命。作者对于异常事物、甚至怪异事物的爱好,压抑了使我们联想到我们所熟悉的现实的万事万物,又突出了各种不自然的现象,这些现象虽然在他眼里很崇高,而在后世读者眼里不过荒谬可笑而已。因此勃兰兑斯的结论是:“浪漫主义在本质上是太抒情了,产生不出具有持久价值的戏剧作品。”
1843年《城堡的伯爵》(雨果)上演失败,标志着浪漫主义戏剧作为特定流派在法国的结束。然而它的余响不绝,缪塞的不少剧作在19世纪50、60甚至90年代还枯燃毕在演出。英国拜伦、雪莱的剧作也是在他们死后上演的。更重要的是,浪漫主义戏剧打破古典主义桎梏的成就为此后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开拓了道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戏剧又形成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种种所谓“新浪漫主义”的流派,把浪漫主义戏剧无拘无束地追求个性与想象但忽视社会历史深度这一特点发展到了极端,因此在这条线上发展而来段数的各种流派都因其奇特的形式而轰动一时,但寿命都不长。
浪漫主义戏剧在演剧艺术史上所起的作用也有着与剧作类似的情况。浪漫主义流派的演员克服了古典主义表演划分严格等级、规定朗诵般的铿锵声调和芭蕾般的庄严动作而不注意角色内在情绪的弊病,首先肯定把舞台体验作为演员创作的基础,为角色灌注激情使之成为活生生的形象。例如第一流的英国浪漫主义派演员E.吉恩就是以这一特色战胜了著名的古典主义演员肯波,虽然他的外形和声音条件都并不好。但另一方面,吉恩由于过于倚仗热情,又有情绪难以控制、时常失去平衡的毛病,以致最终失去了观众。

在中国话剧中,田汉、郭沫若的一些剧作较多地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论述浪漫主义时期戏剧论文

37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