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 Wordsworth和英国机械时代的一些资料

机械时代(产业革命)产生浪漫主义文学, 以Wordsworth为代表的湖畔派出现

蒸气机的运用使英格兰城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化使城镇扩大,圈地运动和农场私有化使乡村人口迅速减少。很多失去土地的贫农涌进城市到工厂里工作。五个词的含义改变:industry(工业,曾指创新)、democracy(民主,曾是贬义词,指暴民统治)、class(带上了阶级含义)、art(艺术,原来的意思只有工艺、手艺)和culture(文化,原来只和务农有关)。与此相反,工人们的惨境、新生的阶级冲突和环境污染使人们对都市化和工业化产生了厌烦情绪,促使文学家转而重新去发现大自然的美丽和价值。人们将大地母亲视埋弯做唯一的智慧源泉,机器带来的丑陋只有大自然才能够将其化解。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十分强调自然和本能相对文明的优越性,这种思想很快就为几乎所有欧洲诗人接受。

英语文学的浪漫主义时期一般认为从1798年《抒情民谣集》发表正式开始(之前有几位先驱),到1832年司各特爵士辞世和改革法案(Reform Act 1832)通过结束。当时在位的君主有乔治三世、乔治四世,还可以算上威廉四世。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民谣

先驱
威廉·布莱克和罗伯特·彭斯。

湖畔派诗人
英格兰首先出现的浪漫主义文人是湖畔派诗人等一小群友人,包括骚塞、华兹华斯柯勒律治等。他们为文学界注入了新鲜的情感主义和内省的理念;英语文学中第一部浪漫主义宣言就出现在《抒情民谣集》的前言中。这部集子大部分都是华兹华斯的功劳,柯勒律治也贡献了著名的《古舟子咏》。不过两人对浪漫主义的理解大相迳庭:柯勒律治努力要把超自然的事物现实化(就像今日的科幻电影中运用特殊效果让不可能成为可能一样);华兹华斯则希望通过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或湖区的自然风光来使读者自己进行丰富的想象。

积极浪漫主义
“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包括拜伦、雪莱、玛丽·雪莱和济慈等,和第一批湖畔诗人描写田园风光不同,他们的作品鲜明体现岀对抗传统的战斗性。

拜伦受19世纪讽刺文学的影响很深,在这几人当中是最“不浪漫主义”的。他生活方式风流放荡,对上启液州流社会外表虚伪内在淫乱表达着极端的不满。第一次去欧洲旅行后,他写下了《海罗德公子游记》的前两诗章,以模拟英雄史诗般的嘲弄手法讲述了一位年轻公子在欧洲的游历,同时也对英国社会进行了极其尖锐的讽刺。虽然此诗和另两篇《异教徒》和《海盗》的岀版带来了巨大成功,但英国国内盛传他和异母姐姐乱伦,迫使他离开英格兰去欧陆避难。1816年,他在日内瓦湖畔结识了雪莱夫妇和雪莱的助手悄蔽约翰·波李道利。虽然波李道利著名的作品只有一篇短篇小说,但这篇引进英语文学的《吸血鬼》值得一提。
雪莱和拜伦十分相像:也是富裕贵族出身,信奉无神论和自由思想,迫于性丑闻逃离英格兰。他先是因为无神论从大学赶了出来,后是因为支持爱尔兰独立从英格兰赶了出来。之前娶过一位16岁少女哈莉特·维斯布鲁克,但很快就抛弃了对方选择了玛丽(哈莉特随后自杀)。哈莉特不同意他对自由恋爱和无政府主义的理想,也没有受过足够的教育能够与他文学辩论。雪莱的代表作是《西风颂》,尽管他声称绝不相信有神的存在,但普遍认为这首诗是对泛神论的致敬,承认了大自然中的精神存在。
玛丽·雪莱是哲学家、革命家威廉·高德温的女儿,与雪莱兴趣相投,自己也是一位诗人。和已故的母亲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一样都是女权主义者。玛丽不是因为诗歌出名,而是作为科幻小说之母广为人知。科学怪人的故事提前预计了今天的器官移植、组织再生等技术,也提出了今天仍在困扰人类的道德伦理问题。但这个故事同样也很富有浪漫主义气息:虽然“怪物”聪明善良,但因为周围人对他的恐惧和他本人的绝望使其终于沦为杀人的机器。
约翰·济慈可能不是很同意拜伦和雪莱的极端革命理念,不过他对泛神论的崇拜和雪莱一样十分重要。济慈对古希腊的事物很感兴趣,他对艺术的强调尤其体现在《希腊古瓮咏》中,这种情感为浪漫主义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后来也启发了沃特·佩特和奥斯卡·王尔德等人为艺术而艺术的理念。

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英国的浪漫主义作家不满于资本主义城市文明的发展,具有愤世嫉俗、归隐自然的倾向。18世纪中后期的诗人罗伯特·彭斯(1759年-1796年)和威廉·布莱克(1757年-1827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他们在英语诗歌文体和语言上做出了很多可贵的尝试。彭斯从苏格兰民歌中吸取养料,其《苏格兰方言诗集》擅长抒情和讽刺,语言通俗;布莱克的《天真之歌》、《经验之歌》则具有象征意义和神秘色彩,在20世纪大放异彩,影响了整个现代英诗。

然而,英国浪漫主义第一批真正的大师则是被称为“湖畔派”的三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1770年-1850年)是湖畔派诗人中成就最高者,他与“湖畔派”另一诗人萨缪尔·柯勒律治(1772年-1834年)共同出版《抒情歌谣集》,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诗集中收录的诗歌大部分为华兹华斯所做,而柯勒律治的名诗《古舟子咏》和《忽必烈汗》亦收入其中,充满幻觉和奇谲的意象。然而华兹华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则是长诗《序曲》。骚塞的诗歌极富古之幽情,与世俗格格不入。湖畔派三位诗人均蛰居于英国西北湖区,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是浪漫主义文学中温婉清丽的代表。

乔治·拜伦(1788年-1824年)和雪莱(1792年-1822年)两位诗人将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峰。他们和湖畔派诗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作品更具战斗意识和政治倾向。雪莱的代表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通过神话描写被压迫的人民的苦难和暴君的必然下场,预言革命一定会到来。他的短诗《西风颂》、《致云雀》等音韵铿锵,更有“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等名句传世。拜伦是19世纪上半期最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游历各地,其诗作充满异域情调。代表作《唐璜》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深入骨髓的检阅,发人深省。在欧洲,拜伦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人们把孤独、悲壮、崇尚个人式反抗的浪漫主义者形象称为“拜伦式英雄”。拜伦晚年投身于希腊的民族解放运动,并最终因伤寒而死于希腊战场。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还包括约翰·济慈(1795年-1821年)。他的创作生涯只有5年,却写出了著名的抒情诗《夜莺颂》和《希腊古瓮颂》,沉醉于古代世界田园牧歌的美景之中。瓦尔特·司各特(1771年-1823年)以创作小说为主,其代表作《艾凡赫》以12世纪的英国为背景,塑造绿林英雄罗宾汉的形象,他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

威廉·华兹华斯的生平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生于律师之家,1783年他的父亲去世,他和弟兄们由舅父照管,妹妹多萝西(Dorothy)则由外祖父母抚养。多萝西与他最为亲近,终身未嫁,一直与他作伴。1787年他进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大学毕业后去法国,住在布卢瓦。他对法国革命怀有热情,认为这场革命表现了人性的完美,将拯救帝制之下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在布卢瓦他结识了许多温和派的吉伦特党人。1792年华兹华斯回到伦敦,仍对革命充满热情。但他的舅父对他的政治活动表示不满,不愿再予接济。正在走投无路时,一位一直同情并钦佩他的老同学去世,留给他900英镑。于是在1795年10月,他与多萝西一起迁居乡间,实现接近自然并探讨人生意义的宿愿。多萝西聪慧体贴,给他创造了写作条件。
[编辑本段]威廉·华兹华斯的创作生涯
1798年9月至1799年春,华兹华斯同多萝西去德国小住,创作了《采干果》、《露斯》和短诗《露西》组诗,同时开始写作长诗《序曲》。1802年10月,华兹华斯和相识多年的玛丽?郝金生结婚。 这段时间,华兹华斯写了许多以自然与人生关系为主题的诗歌,中心思想是大自然是人生欢乐和智慧的源。1803年华兹华斯游苏格兰,写了《孤独的收割人》和记游诗。1807年他出版两卷本诗集,这部诗集的出版,结束从1797至1807年他创作生命最旺盛的10年。 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骚塞(Robert Southey)同被称为“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他们也是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他们喜爱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由此得名“湖畔派”。 “湖畔派”三诗人中成就最高者为华兹华斯。他于1789年和柯勒律治合作发表了《抒情歌谣集》,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从拥护法国革命变成反对,于是前者寄情山水,在大自然里找慰藉;后者神游异域和古代,以梦境为归宿。两人的诗歌合集,题名《抒情歌谣集》,于1798年出版,《抒情歌谣集》宣告了浪漫主义新诗的诞生。两年后再版,华兹华斯加了一个长序,在这篇序中,华兹华斯详细阐述了他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主张以平民的语言抒写平民的事物、思想与感情,被誉为浪漫主义诗歌的宣言。 他认为“所有的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主张诗人“选用人们真正用的语言”来写“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而反对以18世纪格雷为代表的“诗歌词藻”。他进而论述诗和诗人的崇高地位,认为“诗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它同人心一样不朽”,而诗人则是“人性的最坚强的保护者,是支持者和维护者。他所到之处都播下人的情谊和爱”。 此后,华兹华斯的诗歌在深度与广度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描写自然风光、平民事物之中寓有深意,寄托着自我反思和人生探索的哲理思维。完成于1805年、发表于1850年的长诗《序曲》则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华兹华斯诗才最旺盛的时期是1797至1807年的10年。其后佳作不多,到1843年被任命为“桂冠诗人”时已经没有什么作品了。然而纵观他的一生,其诗歌成就是突出的,不愧为继莎士比亚、弥尔顿之后的一代大家。
[编辑本段]华兹华斯的诗歌创作主张
华兹华斯是“湖畔诗人”的领袖,在思想上有过大起大落——初期对法国大革命的热烈向往变成了后来遁迹于山水的自然崇拜,在诗艺上则实现了划时代的革新,以至有人称他为第一个现代诗人。 他是诗歌方面的大理论家,虽然主要论著只是《抒情歌谣集》第二版(一八○○)的序言,但那篇小文却含有能够摧毁十八世纪古典主义的炸药。 他说诗必须含有强烈的情感,这就排除了一切应景、游戏之作;诗必须用平常而生动的真实语言写成,这就排除了“诗歌词藻”与陈言套语;诗的作用在于使读者获得敏锐的判别好坏高下的能力,这样就能把他们从“狂热的小说、病态而愚蠢的德国式悲剧和无聊的夸张的韵文故事的洪流”里解脱出来; 他认为诗非等闲之物,而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同人心一样不朽”,而诗人则是“人性的最坚强的保卫者,是支持者和维护者,他所到之处都播下人的情谊和爱”。这样崇高的诗歌理论过去何曾有过?但光有理论不足以服人,需要新的诗歌来体现它!
[编辑本段]华兹华斯的诗歌
(1)抒情诗:《抒情歌谣集》、《丁登寺旁》 (2)长诗:《序曲》
[编辑本段]华兹华斯诗歌的主要特点及思想意义
华兹华斯的小诗清新,长诗清新而又深刻,一反新古典主义平板,典雅的风格,开创了新鲜活波的浪漫主义诗风。他的十四行诗雄奇,他的《序曲》(1805)首创用韵文来写自传式的“一个诗人的心灵的成长”,无论在内容和艺术上都开了一代新风。华兹华斯关于自然的诗歌优美动人,他的这类诗歌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寓情于境,情景交融.这种风格的体现是作者通过对诗歌的题材、诗歌所用的语言以及对诗歌所用的格律、诗体和作者对诗歌词汇的选择体现出来的.
[编辑本段]华兹华斯诗歌的艺术成就
他不仅创立理论,而且本人就实践理论。他与柯尔律治合作的《抒情歌谣集》这本小书所开始的,不止是他们两人的文学生涯,而是一整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对于中国读者,华兹华斯却不是一个十分熟悉的名字。能读英文的人当然都看过他的若干小诗,如《孤独的割麦女》,但不懂英文的人却对他的诗没有多少印象,原因之一是他的诗不好译——哲理诗比叙事诗难译,而华兹华斯写得朴素、清新,也就更不好译了。原因之二是,他曾被评为“反动的浪漫主义”的代表,因此不少人未读他的作品,就已对其人有了反感。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他那类写大自然的诗在我国并不罕见,他的思想也类似老庄,因此人们对他无新奇感。但他是值得一读的。除了历史上的重要性之外,他有许多优点,例如写得明白如话,但是内容并不平淡,而是常有神来之笔,看似普通的道理,却是同高度的激情结合的。法国大革命就曾深深激动了他,使他后来写下这样的名句: 幸福呵,活在那个黎明之中, 年轻人更是如进天堂! ——《序曲》第十一章 他的山水诗极其灵秀,名句如: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他的爱情诗,如与一位名叫露西的姑娘有关的几首,也是极其真挚,极其动人,无一行俗笔,用清新的文字写出了高远的意境。他能将复杂深奥的思想准确地、清楚地表达出来,民歌体的小诗写得精妙,白体无韵诗的运用更在他的手里达到了新的高峰,出现了宛转说理的长长诗段。用这样的诗段他写出了长诗《丁登寺旁》,表达了大自然给他的安慰和灵感;接着又经营多年,写出了一整本诗体自传,题名《序曲——一个诗人心灵的成长》,开创了自传诗的新形式。在十四行诗方面,他将密尔顿的豪放诗风发扬光大,用雄迈的笔调写出了高昂的激情,例如这样的呼唤: 啊,回来吧,快把我们扶挽, 给我们良风,美德,力量,自由! 你的灵魂是独立的明星, 你的声音如大海的波涛, 你纯洁如天空,奔放,崇高…… 这是过去以写爱情为主的十四行诗中罕见之笔,也说明两位爱好自由的大诗人如何心心相印!总之,华兹华斯诗路广,意境高,精辟,深刻,令人沉思,令人向上,而又一切出之于清新的文字,确是英文诗里三或四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只是他后期诗才逐渐枯竭,所作变得冗长沉闷,又使人无限惋惜。
[编辑本段]华兹华斯诗歌的影响
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因而英美评论家将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称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

麻烦大家推荐一些经典,有特色的英国民谣。越多越好,谢谢o(∩_∩)o

我个人感觉,爱尔兰和苏格兰人天生就像鸟一样,不信你听听Cara Dillon的《Craigie Hill》,Cara几乎所有的歌曲都是具有传统习俗。但是我不喜欢,甜的太腻了。
我喜欢Christy Moore的声音,他的Ride on 带着淡淡的忧伤,一个一大把年纪的老头还能唱出那样干净的声音,赞一个。
还有一个加拿大女歌手,Loreena McKennitt,也算是凯尔特女歌手之一, 每次听到她的 All Souls Night,(齐豫翻唱过)我都有一群人围着一堆篝火跳舞的感觉。
若要算纯粹的盖尔语,现在已经算是保护语种,就算爱尔兰本地人会讲的也不太多,(有机会可以看一下凯尔特人的历史,也是一个悲情的民族,5000年历史,跟中国一样啊,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统治下,整个民族只剩下了歌声)。我超喜欢那首Capercaillie(雷鸟)的那首Tighnn Air A’mhuir AnFear a Phosas Mi,英文意思是 Coming on the sea isthe man who’ll marry me

什么是浪漫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尤为突出)
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至轴复随增军厂抗原袁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钱今控场于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一,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二,注重典型化方功段时法的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规律;三,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的思想倾向较为隐制曲位蔽。

浪漫主义(R互修缩河开计omanticism):是后发起于18世纪西欧的艺术性和创新运动。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风格,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英语romantic)一词源出南欧一些古罗马省府的语言和文学。这些地区的不同方言原系拉丁语和当地方言混杂而成,后来发展成罗曼系语言(the Romance languages)。在 11~12世纪 , 大量地方语言文学中的传奇故事和民谣就是用罗曼系语言写成的。这些作品着重描写中世纪骑士的神奇事迹、两龙验审信究础但侠义气概及其神秘非凡,具有这类特点的故事后来逐渐称为romance ,即骑士故事或传奇故事。浪漫主义思潮在文学、美术、建筑、音乐等艺术领域都有所体现。
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现实上,强较松定星响可妈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至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粉笑环概放四甲德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计铁规只风长理想中的形象。古今中外的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国屈原、李白的诗歌和编烧缩批植触史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吸含病便船写倍虽,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身略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作为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产生并风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其时正值资产阶级革检判投持命的时代,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斗士利时第间婷核初治上反抗封建主义的统治,在文学艺术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为适应这样的需要,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精神最先出现在文学中。在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者是卢梭,他宣扬感情至上和人的本性善良。一批作家响应他的“回归自然”的口号,在创作中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描绘大自然的魅力,抒发对美好事物 、自由理想和乡土的热爱追求和依恋。法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夏多布里昂。他的创作缅怀过去的理想,宣扬宗教的威力,表现出浓厚的消极思想与情绪。1800年斯塔尔夫人发表了著作《论文学》,介绍了她对浪漫主义的观点。在这部著作和另一部著作《论德国》中,她提出了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的问题,奠定了法国浪漫主义的理论基础。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和《爱尔那尼》一剧的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雨果的作品气势恢宏,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表现了对中下层人民群众的深厚同情,是法国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乔治·桑表现空想社会主义理想,揭露金钱万能罪恶的小说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也属优秀作品。然而,严格地说,浪漫主义还是起源于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最早的主要表现是德国的狂飙突进时期。施莱格尔兄弟在18世纪最后几十年中成为德国浪漫主义的领袖。施莱格尔兄弟编辑的刊物《雅典娜神殿》,在推动浪漫主义运动的宣传和理论建设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被称为耶拿派浪漫主义。他们要求个性解放,主张创作自由,提出打破各门艺术界限。但他们的浪漫主义理论带有浓厚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色彩。德国浪漫主义的另一个派别是海德堡派 。代表人物有阿尔尼姆、布伦坦诺和格林兄弟等人,重视民间文学,深入民间收集民歌和童话,对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起过积极作用。此外,霍夫曼、荷尔德林、海涅、歌德、席勒等人的创作也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英国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 。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中把诗歌看作“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这篇序言后来成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宣言。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拜伦、雪莱和济慈等人。他们抨击封建教会势力,表现出争取自由和进步的民主倾向,在艺术上发展和丰富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形式和格律。小说中的代表司各特善于把历史事件和大胆想象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在西欧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19世纪初俄国诗人茹科夫斯基打破古典主义规范 ,创作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和叙事诗,对俄国浪漫主义的兴起起了重要作用。十二月党诗人和普希金、莱蒙托夫的早期浪漫主义创作,充满了革命激情,讴歌反专制、争自由的思想,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东欧浪漫主义文学以波兰革命诗人A.密茨凯维奇和匈牙利革命诗人S.裴多菲为代表 ,他们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浓郁的民族特色。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逐步被现实主义文学所取代。
浪漫主义美术 18世纪60~70年代,一些在罗马的画家曾在新古典主义艺术的严格学院主义原则范围以外探索各种可能的途径。其中瑞士人亨利·富塞利以其所画奇怪异常而最为突出,其《梦魔》一画着重刻画了思想的非理性方面的力量。英国画家和诗人布莱克在基督教神话的基础上,发展了他自己精心构制的宇宙论,他的水彩画技巧精美绝伦。在后来一代的画家中康斯特布尔和泰纳把水彩画技法的鲜艳性和油彩结合使用。康斯特布尔画英国乡村景色,探索了大气的光和色的复杂性。泰纳发挥了光的自然效果,创造出有动力感的构图,使观众如历其境,似乎在随画面一起游动。在德国,风景画家龙格力图以象征手法把个人的心灵气质描绘为普通的自然灵性的一部分。弗里德里希是虔诚的宗教徒 ,他以高入云霄的一棵孤树或十字架之类形象来暗示自然和心灵的可敬可畏。在法国,采用历史和文学题材的主要浪漫主义画家是德拉克洛瓦。除在色彩和光方面进行实验外,他以雄健的笔力表现了他的感情。异国的主题,特别是北非沙漠的游牧生活使他着迷。其热情洋溢地描绘动物生活的作品 ,反映了他和热里柯相似的兴趣,后者在选择当代事件作为创作题材方面很有革命性。

48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