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艺是漆工艺和漆艺术的统称,不包括()。[2009年真题

确答案:B
漆艺指漆工艺和漆艺术,包括漆器、漆画和漆塑,无论平面或立体造型,无论实用品或欣赏品,统称为漆艺。

跪求一种漆器从风格和技法方面的赏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或使用漆,并用漆制作器物的国家。中国漆器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并获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几千年来,充满魅力并独具中国气派的漆器作品,是我国艺术史中辉煌的一页,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国是我国漆器工艺的第一个繁荣期。战国时期由于激烈的社会变革引发的伦理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使得该时期的漆器工艺得以迅速发展。漆的色调以红、黑两色为主,其特点是“朱画其内,墨染其外”。器内涂朱红,明快热烈;外髹黑漆,沉寂凝重,红黑对比,衬托出漆器的典雅和富丽,呈现强烈的装饰效果,器物具有稳健端庄之美。

至秦朝时,漆器的制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手工业门类。与春秋战国相比,秦代漆器制作更为规整、精美,器形、品种丰富,产量增大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秦代的历史虽不长,但秦代漆器在从春秋战国到汉代的漆器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秦汉漆器的纹饰红黑辉映、飞扬流动,在给人们以强烈视觉冲击和无限遐想的同时,更让人惊叹时人如此丰富、大胆的想象力和娴熟的绘画技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承袭了汉代传统的基础上,漆器开始向多样化发展,工艺装饰手法也更加细致深化。这一时期,漆器纹饰表现现实生活的内容增茄拍好蠢加,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草虫入画,舞蹈、音乐、宴会、狩猎以及人物叙事等叙事性内容,开始较多地出现在漆器上。唐代经济文化繁荣,随着瓷器的普及,漆器的使用价值被价格低廉的瓷器所代替,漆器制作逐渐朝着华美富丽的工艺品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髹漆品种和技法的创新、金银平脱的盛行、螺钿镶嵌的发展、雕漆的出现。

中国传统漆工艺到了宋元时期,制作技术体系已基本形成。主要髹饰品种有一色漆器、堆漆描金、戗金和雕漆。宋代一色漆最为流行,战国、秦汉时期盛极一时的彩绘至此一变而为纯粹漆色的表现,显现出时代审美趣味的嬗变。

王世襄先生曾用一句话概括了明清两代漆工艺的成就:“不同髹饰变化结合,迎来漆器的千文万华”。这一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漆工艺有了较大的发展。两朝分别形成了以“果园厂”、“造办处”为主的宫廷漆器制作中心,形成了中央与地方、官作与民作共同发展、互相影响、互相借鉴的局面。这一时期漆器制品除了皇家自用外,还作为贵重礼品馈赠海外诸国。

明清时期常见的漆器有一色漆器、雕漆、填漆、彩绘、描金、堆漆,镶嵌、款彩、戗金、犀皮等。纹饰一变以前的几何纹、动物纹、图案化纹饰占主流地位的传统风格,开始追求生活情趣与自然美。作品题材多取自于自然界景物,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颤袜羡器形种类涉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以宫廷漆器为例,有宫廷典章类、陈设类、日用类和文玩等。

清代雕漆与明代比较也有显著不同之处,明代漆色暗红,清代鲜红,明代花纹庄重浑厚,清代则较为繁缛纤巧,明代一般为木胎,清代则兼作其他胎质,并且与其他工艺结合,如镶上鎏金铜饰件、珐琅、镌王、雕牙等。清中期以后,漆艺呈现的风格过于纤巧,流于繁琐,艺术创造精神逐渐丧失,雕漆生产逐渐衰落。

从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朱漆木碗,到楚汉漆文化的繁荣,直至明清达到顶峰,中国漆艺绵延传承,走过了7000年漫长又辉煌的历程。作为一种传统,漆器艺术曾经是中国人观照自然,器以载道的载体。然而,随着生产方式、文化取向与现代艺术观念的嬗变,古老的漆艺面临着形式与内容,在当代文化语境下如何重建现代价值的新的可能性,以及漆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自我定位等,以成为漆艺界必须面对和要做出回答的问题。笔者作为漆艺界的一员,深切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紧张和抗衡,感受到传统文脉、民族手工艺面临的巨大生存压力。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中国漆艺应该选择挖掘、整理、保护与继承、创新、发展并举的生存之道。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称为“漆器”。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人们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其技法与种类如下:
描金。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描金在黑漆地上为最常见,其次是朱色地或紫色地。也有把描金称做“描金银漆装饰法”。

螺钿。亦作“螺填”、“螺甸”,是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等形象嵌在雕镂或髹漆器物上的装饰技法。此种工艺方法起源甚早,周代已流行。从现存唐代螺钿实物看来,当时已有很高的水平。

点螺。点螺漆器是我国传统工艺品。用贝壳、夜光螺等为原料,精制成薄如蝉翼的螺片,再将薄螺片“点”在漆坯上,故名“点螺”。因点螺用料较一般螺钿镶嵌为薄,而且软,故又称“薄螺钿”和“软螺钿”。现在扬州等地,仍有点螺漆器生产。 金银平脱。将金银薄片刻制成各种人物、鸟兽、花卉等纹样,用胶粘贴在打磨光滑的漆胎上,待干燥后,全面髹漆二三层再经研磨显出金银花纹,使花纹与漆底达到同样平度,再加推光则成为精美的平脱漆器。这种装饰法,精细费工,材料高贵,但金银宝光与漆色的光泽相互辉映极为华丽,是十分贵重的漆器。

雕漆。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剔刻花纹的技法。我国雕漆始于唐代,历史上以元代嘉兴西塘的最为著名。雕漆大多用鲜明的朱漆,故又名“剔红”。雕漆常以木灰、金属为胎,用漆堆上,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是待半干时描上画稿,施加雕刻的一种髹饰技法。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精丽华美而富有庄重感。

斑漆。斑漆是两晋南北朝漆饰的一种技法,古时用它作为车乘的装饰。此法因系用两种以上色漆,互相交错,呈现各种花纹,犹如动植物上面的斑纹而得名。此外,用单色漆显出深浅不同斑纹,也有叫斑漆的。

39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