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的发展史

十八世纪

18世纪意大利人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hristofori)的天才发明“Pianoforte”是钢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德国钢琴制作师对此给与了认可,并成为了槌击式钢琴制造业向前发展的基石。

这些制造商包括:戈特弗里德西尔伯曼(Gottfried Silbermann),格拉的弗里德里奇(Friederici)以及楚姆佩与施泰因(Zumpe,Stein)等。 由于克里斯多佛利钢琴制造商没有申请专利,并且将发明描述连同图纸一起公之于众。

克里斯多佛利失去因专利成为大企业的机会,于是钢琴制造业阶段性的逐步发展铸就了19世纪钢琴工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础。钢琴制作师们为其下一代的未来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

浪漫主义时期键盘乐器的发展

1700

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hristofori)(*1655)在其位于佛罗伦萨的乌菲齐(Uffizien)的车间内对钢琴进行改造创新,通过敲击键盘的力度改告册变声音的强度。

为此,他采用了包有皮革的小槌,通过击弦机敲击琴弦。新构造的钢琴最初命名为“Gravecembalo col piano e forte” (意为:带有音强变化的古键琴),后来简略为“Piano forte”(意为:强和弱)。

那时,克里斯多佛利击弦机已经是惊人地完美。 克里斯多佛利在费迪南多王子与美第奇家族(Medici family)的帮助下,在佛罗伦萨成立钢琴厂“Christofori Piano Studio”。

1717

1717年左右,克里斯托弗·高特立博·施罗特(Christoph Gottlieb Schröter) (*1699)发明了一种新型钢琴,并在德累斯顿的家里向公众展示。这架钢琴上的槌式击弦机要比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钢琴(Bartolomeo Christofori)的简单。

1725

家住(德国)弗莱贝格的戈特弗里德·西尔伯曼(Gottfried Silbermann)是十八世纪最著名的管风琴制造师。他制造出了德国的第一架槌击式钢琴。

管风琴大师巴赫先生指出了高音部的缺陷以及演奏方式上的困难。西尔伯曼继续工作,寻求突破,并最终的感到了巴赫先生的认可。自此,钢琴制造业的重心移向德国。

1742年,约翰·邵荷(Johann Socher)在(德国)桑托芬(Sonthofen)建造了一架今迄今所知的最古老的方形钢琴,其尺寸与当时很受欢迎的翼琴相同。

十年后,弗里德里奇(袜毕宏Christian Ernst Friederici)在(德国)格拉(Gera)开始了方形钢琴的批量生产,他将其命名为“fortbien”。 1745年,弗里德里奇(Fridrici)制造出垂直三角钢琴,并将其命名为“金字塔”。

卡尔·菲利普·以马内利·巴赫(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1714)于1753年出版的《试述键盘乐器演奏法》中虽然仍旧偏爱翼琴,但与此同时也不乏对数州“新钢琴”的溢美之词。

卡尔·菲利普·以马内利·巴赫因此也成为了钢琴音乐的奠基人。此后,在这一音乐领域中相继产生了莫扎特、海顿以及贝多芬等著名音乐家。

1770

钢琴制作师约翰·安德雷亚斯·施泰因(Johann Andreas Stein)(德国奥格斯堡)在1770年前后发展了新的击弦机,将弦槌置于琴键杠杆上。

这种简单的构造形式也被称为“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对于维也纳古典音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这种类型击弦机的钢琴制作方法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

1782

音乐家约翰·安德里亚斯·施特莱歇(Johann Andreas Streicher)(德国斯图加特)陪伴着他的朋友以及诗人弗雷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从斯图加特流亡到了曼海姆。施特莱歇首先在(德国)曼海姆和(德国)慕尼黑教授钢琴课程。

1794年,他与约翰·安德雷亚斯·施泰因(Johann Andreas Stein)(德国奥格斯堡)的女儿,钢琴家以及钢琴制造者阿奈特·施泰因(Nannette Stein)结为伉俪。

并和她在维也纳共同经营钢琴厂“Nannette Streicher, neé Stein”,该工厂在1896年之前还曾经命名为“Johann Baptist Streicher & Sohn”。

扩展资料:

从键盘乐器发展的历史来说,现代钢琴是由钢琴的前身——以拨弦发音的大键琴与以撞弦发音的小键琴演进而成的。从十六世纪末开始,大键琴和古钢琴这两种键盘乐器逐渐盛行起来,直到十八世纪末,才被钢琴取而代之。

基本构造

一、踏板

1、钢琴踏板

踏板(Pedal)是指钢琴下面用足踩的踏板而言。它是钢琴中除键盘外最重要的配件。1711年意大利乐器制造家克理斯多佛利(Bartolommeo Cristofori)在改造钢琴时发明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其中最常用的是延音踏板)

2、延音踏板(Damper Pedal):右踏板,也叫做延音踏板,又叫共鸣踏板。是英国人布劳马(John Broadwood)于1783年发明,通常是钢琴下最右内侧的踏板,也有书上称之为“增音器”,当延音踏板被压时下,平时压在弦上的制音器(Damper)立即扬起。

使所有的琴弦延续震动,将踏板放开后,所有的制音器又全部压在琴弦上制止发音。由于按下制音踏板会使琴声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故又称强音踏板(Loud Pedal)。

3、柔音踏板(Soft Pedal):左踏板,也叫做弱音踏板(ulna cord)。在平台式钢琴里,踩下柔音踏板时,琴槌会立刻向旁推移,使音量减少,并使声音变得非常清纯、柔和。

而立式钢琴,踩下柔音踏板时,琴槌移近琴弦,藉以减轻冲力,减少打击的长度与强度,使音量变小。它的作用就不仅是帮助演奏者弹得更弱,也是为了增加声音的柔和,并除掉音质中任何敲击的成分。左踏板往往被比作“旋乐演奏者的弱音器”。

消音踏板(Sostenuto Pedal):中踏板、选择延长音踏板(sostenuto)。具有特殊性能的踏板。三角钢琴中间踏板的用途是“特定连音踏板”,用法是先弹下琴键并保持,踩下“特定延音踏板”不放,刚才所弹键会继续延音,其他键不受影响。

大部分现代立式钢琴的中间踏板被踩下时,一块活动的绒布会夹在琴槌和琴弦之间,使音量变得极低。通常只使用于夜间或清晨弹奏钢琴之时,以免惊扰邻居的安宁。所以有时候也称为也有称之为倍弱音踏板。

二、调音钉

调音钉(Tuning Pins)是一些能够用特制扳手扭动旋转的钉状螺栓。它的旋床是有锁口的特制高碳钢,因而琴弦能牢固地绕在弦轴钉上,致使音准在琴弦高强度拉力作用下能长期保持并稳定下来。

三、琴槌

琴槌(Hammer)外包着高品质的毛毡或绒布,由于这层“皮肤”多是羊毛造的,因而又称羊毛槌。它本身连着琴键,当琴键被按下时,琴槌便会打落琴弦上并借着琴弦的振动使钢琴发出声音。因此,它的作用是用来敲击被调音钉紧扣着的琴弦。

四、制音器

制音器(Damper)制音器是与弦紧贴着,用来阻止弦的震动。例如当钢琴上的琴键被按下时,钢琴内部的琴槌会打在一条条用铜制造的琴弦上,借着琴弦的震动发出声音。

五、击弦机

击弦机(Action)击弦机连接着琴键和琴槌,是整部钢琴的灵魂和最重要的配件。

六、音板

音板(Soundboard)音板位于钢琴内部的一块大木板,高档钢琴用枫树实木板拼成,现代低端普及琴有用密度板。它连着调音钉,紧贴着琴弦,当琴弦振动,音板会使声波高效率耦合到空气中,即将声音透过响板反射以及扩大出来。

七、琴键

琴键(Keyboard)整个琴键都是由黑键和白键组合而成。黑键36个,白键52个,共88个。部分钢琴不同。

48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