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美术欣赏课教学

美术欣赏教学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培养理解能力和审美力,有助开拓学生的创造想象力,所以上好美术欣赏课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作为其主要课业的欣赏教学,由于传统授课形式和大烂教学方法的束缚及教学条件的制约,目前多数学校远未发早滚挥它应有的作用。
一般说来,常见的美术欣赏教学有以下四种类型。
1、解说型—–教师对美术伤口或是对美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讲解、说明。
2、问答型—–教师作品或欣赏知识、原理提问,学生回答。
3、讨论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教师作为援助者。
4、自由型——学生在学校内外自发地、自由地欣赏美术作品
解说型的美术欣赏教学的类型最常见。象上面所讲的那样,一味由教师讲解,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容易陷入知识灌输型的模式之中。但是,如果能在欣赏话陆仿余题方面下功夫,对作品作出好的选择,并具有高超的解说技巧,那么,这可以克服上述缺点。
问答型和讨论型的方法有相互关联之处,但相比之下,讨论型的欣赏教学方法更理想。
自由型的欣赏方法的优点在于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喜欢的作品,按自己的方式来欣赏。这种方法是最理想的,但是很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那就是只有一部分的学生掌握了欣赏的能力,而另一部分的学生由于缺乏引导,欣赏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课业欣赏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搞好欣赏课教学,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结合学生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艺术珍品。在中学有限的课时内无法使学生全面了解这些作品,只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作品进行筛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尤其是现代派作品在我国迅速传播,改变了多年来写实作品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对现代派作品如何认识、如何欣赏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当代中学生思维敏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新事物有探索精神。为此,我在教学中加大了现代作品的比重和授课时数,并进行对比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为此,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多用讨论式和问答式。由于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很高。例如,在立体派美术作品的欣赏课教学中,我把两课时集中为一次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搜集有关资料,包括毕加索的生平、作品介绍,毕加索及立体派的作品等。我做了充分的教具准备,包括毕加索的大幅作品,自动幻灯机及立体派作品幻灯片等。上课时,把准备好的作品及学生搜集到的作品都挂出来,并组织学生自由讨论:立体派美术作品有什么特征?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虽然这种讨论非常不成熟,但是却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适机进行小结:①立体派产生和主要活动的时间:1906年??1920年;②立体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毕加索;③产生地点:法国;④表现形式和产生的思想来源:把物像分解成几何形体切面再互相重叠。它的产生和后期印象派塞尚热衷于表现客观对象的体面结构的创作思想密切相关。
教师重点介绍立体派的代表人物毕加索的作品:毕加索依靠主观想象力和创造力追求客观对象立体构造所具有的美。《亚威农少女》是立体派的开端,《弹曼陀玲的少女》是典型的立体画。《格尔尼卡》创作的历史背景是:德国侵略者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炸死了许多无辜的居民,毕加索怀着十分愤怒的心情,揉合象征、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创作了这幅画。整个画面动感极强,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色彩,强烈地体现了作者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师经过提问、解答,并结合放幻灯片,把立体派作品和其他流派的作品进行对比讲解,达到了使学生感受深刻,能初步阐述立体派作品的特征和内涵,能用正确的观点分析作品的目的。
三、全方位进行艺术欣赏活动,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美术欣赏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应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例如,举办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包括教师作品和学生作品展览;带领学生去到校外参观欣赏本土美术作品等,都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另外,美术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要厚积而薄发,要从文学、诗歌、音乐等方面汲取营养,尽力使自己的讲课达到“小说般的情节,相声般的幽默,诗歌般的激情”,开扩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提高他们的艺 术素质和审美能力.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没有评价,也就无法客观公正地评判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质量是否提高。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提倡不仅要对学生学业结果进行评价,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努力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所以,美术课程评价既要通过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在评价主体上,不仅要注重师评,更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以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美术教师还是偏重于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这种简单的给学生美术作业打个分的评价方式,给学生的反馈的信息太少,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因而也不利于他们改进自己的学习。在美术技能课上,这样的侧重似乎还好一些,但在美术欣赏课上,作业的份量少了,甚至没有了作业,有的教师就不知道该怎样去评价了,甚至完全忽视了对欣赏教学的评价。当前的评价方式很多,有的评价方法并不一定适应平常的学习状态,也不一定适合所有课型。那究竟该如何去评价一堂美术欣赏课呢?事实是,越简单的方法往往越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我在给学生上美术欣赏教学中常常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它简单且易操作,现分述如下:
一、观察记录:
具体包括课前诊断和教学过程中的观察记录。1、课前诊断:美术欣赏课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有的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距离很大,所以教师需在上课前对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任务所需知识、能力、情感,以及学生课前资料准备情况作出诊断,以便教师调控教学方向和作出相应的知识补充。诊断方式一般是通过谈话、提问、复习等形式。2、教学过程中的观察记录:教师要对美术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种种表现进行观察,重点关注学生能否做到认真专注的听、积极主动地想。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等,以便教师及时准确地判断了解学生,掌握情况,适时地调节教学方向。观察评价的结果记录,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既可以由教师实施记录,也可以由指定的学生进行,注意记录的形式一定要简单。至于对学生行为观察评价的反馈的方式,教师要掌握适时灵活的原则,用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适当的口头表扬就成,如对学生参与意识的适时评价:“老师注意到了,同学们对这个问题都很感兴趣,讨论也非常热烈,非常投入”。
二、口头评价:
现代课程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在课堂中师生互动多了,对于美术欣赏活动中学生的参与行为,无论是对教师提问的回答还是发表自己对作品欣赏的不同的意见,教师都要做出及时适当的评价。教师要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看法。俗话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一件作品会产生各种看法或不同的评价,有些可能超乎教师的想象,但只要他们是真实的感受,教师就要给予尊重与认可。这时教师可以给予一些提示和补充,但绝不可轻易地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因为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本来就没有统一的标准,更何况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阅历的丰富,他们会慢慢自己懂得作品的真正的内涵的。所以,教师在口头评价时要注意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改善功能,即通过评价给学生积极暗示,使学生对于自己的美术学习加以调节,获得更好的状况。要更多肯定学生好的一面,即便要指出学生的不足,语气也要委婉些,让学生乐于接受。如教师这样的评价:“××同学对于画面主体观察得非常仔细,既注意到了人物忧郁的神态表情,又看到了明暗与色调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虽然声音不够洪亮,但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还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的,值得大家学习。”(肯定点: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又如:“看得出××同学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收集了很多资料,回答得比较全面,如果在语言组织再精炼一点就更好。”(在这儿肯定了学生的课前准备)。教师并没有轻易打压或否定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不充分和不恰当,而是暂时忽略学生语言表述中的种种不足,着重肯定和赞赏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精神。因为在这里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达评价意见,相比语言表述的流畅和词句的准确更为重要和关键。
三、作业评价
美术欣赏课的作业,主要包括撰写小论文和有创意的临摹或表现。1、撰写小论文:作为课后评价,撰写赏析短文(一般在200~300字左右)是为了判断是否达到欣赏教学目标的一种常见的评定方式,具体做法如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件美术作品,对其从审美特征和文化价值方面写出书面评述意见,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如对中国古代山水画某一件作品进行赏析,从其用笔、用墨、构图、意境、思想性等方面进行简要描述。2、有创意的临摹或表现:美术欣赏在一个单元结束时,往往将鉴赏与表现结合,以增进体验,加深对作品主题和思想的认识,如在欣赏完中国古代人物画之后,不妨让学生临摹其人物中的一个局部,如我在让学生欣赏完《历代帝王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临摹其中的一个人物,体会唐代人物画在用线、造型方面的特点。再如在欣赏完新印象派画家修拉、西涅克的点彩画之后,鼓励学生也模仿点彩派进行临摹或创作,通过试验进一步理解点彩派。
对于学生的作业评价,教师除了要给以适当的量化评价之外,还要有较多的质性评价。短文可以在小组里朗读,也可以以板报的形式在班级或校园橱窗内展出。美术作品除可以在校内的橱窗中公开展览外,还可以对作品进行评奖。这种选拔本身是一种很好的鼓励和表扬,其激励作用不可低估。
四、学生的自评、师评: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表现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个自我认识和反省,以便对今后的学习能自觉地作出相应的调整,修正不足。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形成一种反省的习惯和能力,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帮助学生确立自我评价的依据。我一般会在美术学习单元结束后,根据单元总目标,设计一个简单的“学生自评+师评”的评价标签,复印裁剪后,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粘贴于小论文或美术作品的左侧,在学生完成单元小论文或“创意的临摹或表现”作业之后自己测评。

我要变美的作品赏析课

6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