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盖尔简介

鲁盖尔

15、16世纪以现在的比利时荷兰为中心展开的绘画,在美术史上被称为早期荷兰画派。德国的美术史学家弗里德兰达毕生研究这一画派,留下了14卷巨著。他举出了代表这一画派的19位画家,以画家论为基点,提出了《从凡·爱克到勃鲁盖尔》的论考。正如此书原题中以简洁、明快手法所写到的,勃鲁盖尔是自来自扬·凡·爱克开始的刊期荷兰画派的最后一位巨匠。

当时的佛乐新济兰德,一方面作为世界一流的商业中心而繁荣,另一方面又在西班牙的专制统治下,人们苦360问答不堪言。后来成为神圣罗马皇帝的卡尔五世(1500-1558),生愿面于根特,讲佛拉芒(荷兰语)语干述脱一数不怎击时办磁,他未必因此而压制佛兰德。但其后继者——西班牙王费利佩二世1527-1598),任命他的异母姐姐玛加丽塔为荷兰总督,自己却从未离开过西班牙一步。对他来说,荷兰只不过代吃分仅序到顺亲调准争是课受重税的对象罢了,因此荷兰的悲剧由此而开始。勃鲁盖尔所活跃时的16世纪中期,正是费利佩二世执政时代。

除去数幅风景画,勃鲁盖尔的作品大多充满讽刺意味,富于民族活力,表现的是一个骚乱的世界。而扬·凡·爱克的作品则表现的是一种静谧的世界。因此德哪间航因操要将勃鲁盖尔的作品与其归入一类让人们去认同,是颇为困难的。初期荷兰画派的开山鼻祖扬·凡·爱克和最后一位巨匠勃鲁盖尔的作品之间,竟然存在着这么明显的差异。如果从上述政盟说治、社会形势的变化来看,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诉波价这种变比吧!

勃鲁盖尔巴比伦塔

现在勃鲁盖尔作品的大部分不在本国比利时,而在维也纳,也是由于当时政治体制所限、维也纳美术馆藏有勃鲁盖尔的《巴比伦塔》《运十字架的基督》《雪中猎人》《农民的婚礼》等12幅作品,与去此相比,布鲁
塞尔皇家美术馆及马耶尔·范·戴恩·贝洛古美术馆(安特卫普)虽然所藏作品总计不过10 幅左右,但比利时的勃鲁盖尔作品也是有一定影响的。这并不是说一个画家的作品,只是在他家乡看来才有重大量着义。但确实勃鲁盖尔的作品,正是因为以比利时为背景来看,所以才十分精彩。有这一想法的并王远尽非笔者一人。今天街上我们还能感受到一种类似勃鲁盖尔气质的东西,因为比利时的勃鲁盖尔藏品渐名围突同维也纳的藏品一样,都有极珍贵的价值。
勃鲁盖尔是尼变前法德兰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一位大师,他继承了凡·艾克兄弟、包西等前辈的艺术精髓,以异常平凡、质朴、粗犷、豪放的笔调表现了日耳曼极创林食略人、特别是日耳曼农民那种极顾突假第编局境请歌子豪爽、乐观、憨厚、天真甚至有点滑稽可笑的人物形象。我们从这幅程笑迫《婚礼聚餐》明显地可以发现,它不仅在内容意趣上有异于意大利拉丁民族艺术体系,从形式语言来看也令人耳目一新。

画面表现的是一个农民婚礼聚餐的热闹场面:地点看来是一个很大的仓库。背景是高高的草垛,新娘如意地坐在衬有蓝布和花冠的“宝座”之上,虽然她被安排在后景层,但显得很突出。她的左边坐着两位神色镇定的老人,看来好象是她的父母。在她右边的两位妇女,大概是伴娘。在她们的右侧,入验收衣冠整洁狼吞虎咽的小伙子看来就是新郎。在新郎的右边也五板游关菜坐着两位老人,也许就是他的父母。席上的人很多,他们吃着、喝着……上饭、上菜、上酒的人忙个不停……餐宴的品类并不一定丰盛,但从这忙忙碌碌运送着食物的人,从这些狂吃豪饮的人们来看吃得一定非常可口;地上坐着的戴着大人帽子,拿着大盘子,恋恋不舍舔食的孩子更强化了这可口的食物喷喷的香味儿……只是正在为婚宴吹奏的两个人好象是被人们遗忘了的角落,其中一个已经忘了自己的角色,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端来端去的盘子,眼睛里流露出饥饿、渴望而又无可奈何的神态……

从画面来看,也许人们会觉得勃鲁盖尔的画不如拉丁民族意大利人的画更理想化、更完美,其实,这种不避丑陋直视现实生活本身的艺术观正是他的价值所在,后来意大利的卡拉瓦乔画派,西班牙的“波德戈奈”风,荷兰的哈尔斯、伦勃朗,法国的夏尔丹以及19世纪的现实主义美术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美术问题

【尼德兰】彼得·勃鲁盖尔
从后来的岳父库克·凡·阿尔斯特那里,勃鲁盖尔接受到了良好的绘画启蒙教育,练就了扎实的绘画基础,而从出版商兼画家伊罗尼姆斯·考克那里,他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绘画技巧和思考。但要成为一个继往开来的艺术大师,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
作为安特卫普画家行会的画师,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公费作修业旅行。1551年,勃鲁盖尔动身出发了。先是取道法国去意大利。第二年,他又经意大利南部,海游西西里岛,最后到达到巴勒莫。1553年,他与著名的细密画家G.克洛维奥在罗马的相识成为影响他一生的一次经历。勃鲁盖尔向他虚心请教与细密画的创作方法,两人好友共同创造了多幅细密画作品。只可惜,这两位艺术猛友大师携手打造的作品至今全部遗失。在意大利北部乡野和阿尔卑斯山的漫游,让他把那段时间创作的精力全部放在了对自然风景的写生上,风景写生成为旅途当中最赖以充实的一项工作。
1554年春,勃鲁盖尔长达四年的修业旅行顺利完成。归来之后,他成为安特卫普为科克的画店风景版画的主要创作者。此时,勃鲁盖尔的艺术只是纯粹的艺术,除了作者本事,作品中所渗透的人的因素极少,甚至没有。1556年,勃鲁盖尔的画风和素材出现了重大转变——从单纯的风景绘画向教育性和讽刺性兼有的人物构图转变。幻想是艺术的翅膀,但是如果缺乏写实的形象,也许就不可能到达艺术的最高境界。勃鲁盖尔开始关心尼德兰的社会问题,无论是时政还是是民生,他都会费劲脑神进行严肃的思考。正是在这一转变和思考的过程中,民间传说和谚语成为勃鲁盖尔绘画素材的重要来源,如何能在风趣的故事中融进一些严肃的主题,是他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从他铜版画1557年的《大鱼吃小鱼》(维也纳,阿尔贝蒂纳藏品)、1559的《谢肉祭和四旬斋的斗争》(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等作品中,似乎都能看出他摸索、探寻新的艺术价值的影子,世故人心和生于殖民地的悲惨是他向世界发出的具有讽刺和反抗意义的绝唱。
农村是勃鲁盖尔一生中最重要的艺术环境,也是他和同道朋友艺术动力的来源。他提供版画派知岩稿给科克的画店,赚取稿酬,然后长时期的住进农村进行观察和研究。他常常帮助农民做农活,收工之后又和农民们一起参加质朴的甚至是保留了上百年的娱乐活动。点点滴滴的感染远远胜过身处圈外的冷眼旁观,勃鲁盖尔的质朴心灵博得尘御了下层百姓们的尊敬和爱戴。否则,也不会亲切地称他为“农民的勃鲁盖尔”。
这样的勃鲁盖尔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位精神守护者和利益维护着,但对于殖民统治者来说,只是一位叛逆者,尤其是后期作品中强烈的批判色彩,让他们十分反感。尼德兰的众多博物馆大都不敢收藏勃鲁盖尔的大作,以至于传世作品数量40幅左右,而且大部分都在其他国家。维也纳美术馆是收藏勃鲁盖尔作品最多的一家,《雪中猎人》便是其中一幅,此外还有《巴比伦塔》、《农民的婚礼》等。
《雪中猎人》创作于1565年,相传是安特卫普一位收藏家订做的。属典型的木板油彩画,长为162厘米,宽为117厘米。这幅表面看起来只是作者对比利时风光做了深情的描绘,但历代研究者始终坚信,作者全部的心思、智慧与才华一定还隐藏着耐人寻味的涵义。
纷繁复杂的冬日一瞥,在作者精确严谨的秩序中成为完美的一体。恰当的远近透视处理,使布局和构图具有深远的空间感和流动的气氛。山坡和地平线的交叉组合,浓重的树木和白雪覆盖的大地,于林间奔跑的猎人和敏捷的猎狗,共同形成了十分巧妙的动静结合。而冰河上的身影和空中飞旋的小鸟,让人们在肃穆宁静感受到冬日里也有勃勃生机。整体来说,作者基本上是运用黑白灰色调的交错对比来控制画中人物和自然的造型的,这种冷静而透明的审视态度,其实在勃鲁盖尔本人的心目中也是难能可贵的。也许在这幅描绘尼德兰地形风貌和美丽容姿的巨作中,还隐藏着作者对这种场面的留恋,因为他不知道多难的尼德兰何时才能从西班牙的奴役中走出来。
正是在同一年,作者用画笔为世人留下了他有趣的模样。在自画像中,他神情凝重地握着画笔,丝毫不理会站在身后的那位戴眼镜的绅士,坚硬的胡须和蓬乱的头发充分地表现着他的桀骜不驯。事实证明,勃鲁盖尔的性格一生都是这样,孤僻、倔强,当然,除了对待自己的农民朋友。1569年,还未过完中年的勃鲁盖尔因病去世于布鲁塞尔。尽管他只活了44岁,但短暂的“晚年”成为他艺术生涯的黄金时代,最具成就的作品几乎都是40岁之后所作。勃鲁盖尔应该欣慰的是,两个儿子虽然早年丧父,但他们都继承了父亲的职业,成为杰出的画家。历史上为了区别他们三父子,常常以“老勃鲁盖尔”来称呼这位尼德兰民族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创始人。而老勃鲁盖尔作品的精神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气质,印在了整个尼德兰民族的身上。

30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