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油画山村小店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课件展示)   (1)生活中常见的黑与白:足球、太极、连续纹样、水墨画等;   (2)心理学上产生错觉的黑白图片:人与杯子、房间、会亮的灯;   (3)美学上渐变的黑白图片:埃舍尔的一组鱼鸟渐变图。   (设计意图: 通过分类欣赏,让学生了解黑白图形应用比较广泛,它们之间的转换会产生意想不到视觉效果,初步感知黑白图形表现出来的美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按照《人像与杯》的制作过程,尝试制作人像与杯的黑白正负形。   (1)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人像与杯的制作过程。   (2)练习制作人像与杯图。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在尝试过程中体验黑白对称图形组合后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课本中插图,小组讨论:这些作品可以分为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在讨论中学生能够博采众长,从作品表现产生的效果将它们进行归类,进一步体验到黑白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美感。   3、归纳总结黑白图形的表现方法(出示课件):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如变化的脸、一家三口等。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如人像与杯、皇后与卫士、女人与狗等。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如象与羊、埃舍尔的变换等。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如中国汉代装饰纹样等。   [设计意图:通过二次欣赏,让学生加深理解黑白图形的表现方法,进一步认识黑白图形在内容和形式表现出来的美感。]    三、欣赏评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设计意图:在欣赏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表现不同的黑白图形。]    四、创作表现:   1、用绘画或剪纸等形式表现黑与白的正负形。   要求:(1)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2)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2、学生进行临摹或创作,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及时处理学生呈现的问题,发现与众不同的作品。    五、评价小结:   1、作品展示与交流:   (1)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或贴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说说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和喜欢的理由。   (3)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说说自己这幅画有何需要改进的地方。   (4)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学生成功之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课堂小结:   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地方有疑问?    六、课后拓展: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创作一幅黑白漫画,注意体现作品的形式美。   教学反思:黑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作业过程中,许多孩子惊奇的发现:从黑纸上剪下花纹后,剩下的纸铺在白纸上居然也有着奇妙的效果!我适时引导他们:这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只要带着艺术的眼光看世界,没有废弃物,只看你肯不肯动脑筋加工。 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了解龙的来历发展与造型特点,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和积极参与文化传承的意识,并在欣赏中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激发爱国热情,七年级上美术教案。   在课堂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的制作过程,和分组活动之中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强调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并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展现集体的智慧和才华,突出集体竞争的气氛。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学习构成知识,并把它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的重点:   调动同学情绪,使大家能热情、积极地参与到做龙的活动中来。    (二)教学的难点:   如何把构成知识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使龙的造型和结构有新的创意。    (三)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解决重点的要点:   1、要创建分组竞争的课堂气氛,鼓励每一个小组争先、争胜、争取班级第一。比那组最快,那组最好,那组最有新意。   2、好小组讨论,群策群力完成任务。   3、时注意人员搭配,使各组能力基本均衡,保证公平竞争和顺利完成作业。   解决难点的要点:   1、励创新,要求学生把课本的方法当成参考,尽可能地想出新的方法。   2、些简单明确的构成的例子,让学生们能从中产生一些联想以促进创新想法的产生。    三、课前准备    (一)学习材料   1、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易拉罐、胶卷盒、牙膏盒、土豆片筒、装羽毛球的筒、药盒、药瓶、矿泉水瓶及其他饮料瓶。   2、可以替代的材料:去了粒的玉米芯、高粱、玉米的秸秆、木棍及树枝、竹子、可利用的蔬菜(黄瓜、茄子、萝卜等)。   3、自制材料:课前或课上用比较硬的纸作成纸筒,把它作为做龙的材料。    四、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激发兴趣、讲授制作方法。   学习制作方法,分组合作、锻炼协作能力。   展示、体验、交流。   学生活动:分组合作,与同学交流自己对龙文化的了解。   学生从教学中展示的各种龙的资料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制作的龙。   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分工合作完成插接、装饰龙体的任务,锻炼协作能力。   学生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做的龙,并发挥想象讲述小故事或民间传闻,强化对龙的感受。在共同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培养集体主义   教师活动:把《龙的传人》的乐曲作为课的开始,用来烘托气氛,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   教师通过讲授利用龙的来历、演变和发展,以及图片介绍龙的形象特点和与龙有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鼓励同学集体创作分组完成龙的制作,体现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在集体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同时,体现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1.把《龙的传人》的乐曲作为课的开始,用来烘托气氛,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同时用音乐来导出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绪,引人《大家动手做条龙》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中,使学生的情绪一直处在兴奋的状态下,便于课程进展得更顺利、更流畅,也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以及制作的欲望。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一直播放着《龙的传人》的乐曲,以增强效果。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完成龙的制作。   2.利用龙的来历、演变和发展,以及图片介绍龙的形象特点和与龙有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亲自动手制作一条龙的欲望。   3.学生的活动,鼓励同学集体创作分组完成一条龙的制作,体现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在集体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同时体现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六、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设计应用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体验,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兴趣,情感的表达。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教案《七年级上美术教案》。   本课程在学习构成知识、设计和制作龙的过程中,同时要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协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七、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方法:   通过各组介绍和评价自己小组的作品,师生共同考察教学效果。   2、教学评价点:   (1)对龙这一艺术形象是否喜爱? 是否了解其思想文化内涵?   (2)是否积极参与龙的制作活动?在造型上有无独创性?   (3)能不能与同学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品? 美术教案 篇3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和创造想象力;   2、在自由造型中探索塑形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带来几只瓶子,请小朋友闻一闻是什么味道?你认为这是什么东西?   (泥土)———–揭题   (二)辨别:   出示几杯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土:沙土、营养土、黏土、山泥等,请小   朋友辨别一下这些泥的区别:   让小朋友出示自己找到的泥土,你的泥土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在找土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闻一闻:为什么有不同的气味?(有水,有草的味道。嗅觉是通往情感体验的桥梁)   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黑、棕、土黄、红等,用视觉感受色彩是美术欣赏的要素)   捻一捻:有什么感觉?(软、硬、松散、黏湿,触觉感受培养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   (三)交流:泥土有什么用途呢?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交流:种花、种粮食   做瓷器(china的来历),做工艺品等,从中了解泥土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四)尝试:泥与土有没有区别?(土较硬,泥较软。)用什么样的.土可以制成可以造   型的泥?(自由发表意见)请几位同学做实验,引导学生区别土质。   实验证明用黏土较好。   (五)玩泥: 每位小朋友准备好一块黏土,设法做出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体验塑形的 各种方法:捏、搓、团、压、印、揉、拉等。 美术教案 篇4   教材分析:工具和材料是进行美术活动的重要条件,如何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这些引导是这一节课的难点。在课堂上我把它定位为美术课教学中的综合 。 探索领域,目的是想结合儿童以往的(学前)绘画经验,进行延伸由此引发全体孩子对学习美术的欲望。   教学目标:   1、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   2、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爱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发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3、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教学重点: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准备: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回顾学前绘画经验引语:今天我们要在课堂上找朋友,这个朋友是谁,我先不告诉您们,上完课你们就知道了。请大家想一想下列的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时要完整。1、你在画画的时候用过那些工具,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叫什么名字?怎样使用,能出示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吗?2、你见过那些绘画工具,请你介绍一下,你在那里见到的?你认为它们能用来干什么? 3、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为什么?   蜡笔小知识 1、是年幼儿童最常用的绘画工具2、同彩色铅笔相比,蜡笔的色彩比较鲜艳、笔芯也稍软,使用时不会因手在纸上摩擦而弄脏画面。3、蜡笔即可以用来画线条,也可用于大面积的涂色。   油画棒小知识 1小朋友最喜欢使用的工具,色彩鲜艳、浓烈2油画棒比蜡笔要软得多,而且因为是油性的,颜色之间容易混合,色彩的变化,层次都比较丰富。   彩色铅笔小知识 1、最简单的色彩画工具,如同铅笔一样,比较适合年龄幼小的小朋友使用2、色彩柔和,即可以用来涂颜色,但涂色的时候不能用力过大,因为它的笔芯是硬性的,会在纸上留下痕迹。3、比较适合于画轻柔、淡雅的画面。   师小结:在绘画过程中,工具和材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个好助手能帮助你实现你的绘画愿望。   三、引导观察 思考 发现新的工具和材料课件展示:   1、 欣赏中国画、书法作品。   2、欣赏油画作品。   3、欣赏水粉、水彩画作品。   4、欣赏版画作品。   5、欣赏儿童画作品。   师:欣赏了这些画,大家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来完成的吗? 生自由议论。   6、课件再次展示(结合作品进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工具和材料的不同魅力,引发学生明白工具和材料的重要,以便今后在美术课的课前准备能有所重视。大家现在可以猜出我们要找的朋友是谁了吗? 7、怎样爱护这些工具和材料。   课件:工具和材料使用小知识,进一步强调爱护工具、保护学习用品、正确使用学具的良好品质。    四、评价 ,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回答问题。   1、你能认识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有( )种?   2、通过学习你又认识了那些绘画的小伙伴它的名字叫( )?   3、你能爱护和正确的使用工具和材料吗?   五、课后观察和思考   1、 收集和尝试一种你没有用过的美术工具和材料。   2、 到美术用品店去观察文房四宝是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新的工具和材料。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一. 体会吊饰与生活的关系,了解吊饰的结构和基本制作方法。   二. 学习吊饰的装饰方法,能利用纸材制作平面和立体的吊饰。   三. 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观察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激发和培养创造精神。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记忆,了解吊饰结构。造型新颖美观。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一. 课前收集各种吊饰,号召学生找相关资料.    二. 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提问:1.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过吊饰?   2.说说吊饰的样子   3.为什么要挂吊饰?   4.为什么叫吊饰?   5.分析吊饰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作用是什么?   讨论:可以设计成什么形状?在什么地方装饰效果最好?装饰内容和怎样装饰?   思考:你能设计出几种悬挂方式?   看教材P12-13页分析了解制作过程.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观展品.   播放课件或相关资料.   制定制作方案    三. 教师辅导要点   主体形象设计新颖美观;装饰部分特点突出;创新使用材料.    四. 展示评价   请各小组展示,观看作品,评价作品,交流促进和提高.   学生互评,选出三个你认为最好的作品.    五. 教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学会了自己动手制作装饰品来美化生活. 美术教案 篇6    课题:16纸带穿编    教学目的:   1、学习用纸带进行穿编,编织成各种物品。   2、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如何用彩带编织成各种物品    教学难点: 彩带编织的穿插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各种编织工艺品(实物与电教结合)   1. 编织的材料:藤.竹.纸.塑料.铁.草芒.木片.毛   2. 编织工艺应用:实用.装饰.摆设    二. 欣赏少数民族.编织的工艺品    三. 出示教师编织的工艺品.   1.平面   2.立体    四. 介绍简单的编织方法:   1. 纸条经纬穿插一上一下   2. 不同颜色彩条的搭配形成不同图案   3. 图案的组织   五. 立体纸带的偏织,结合课文技巧图例   1. 先编织底部   2. 放入形状物体,向四边往上编织   3. 收尾及绑带   4. 完成   5. 回一,先编织底部,两头合拢,便成船形   六. 作业要求:   学生根据所带材料,编织成各种物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新   七.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注意刀具的安全使用,保持教室整洁)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交流 美术教案 篇7    目的:   1、让幼儿认识红色。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初步掌握涂刷的方法,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准备:   1、主色是红色的玩具若干。2、棒纸卡片若干,卡片上用白色油画棒画有各种玩具。3、红色颜料,刷子,抹布若干。    过程:   1、出示玩具,请幼儿挑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自由玩耍。在幼儿玩玩具的时候,教师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引导幼儿观察玩具的颜色,初步认识红颜色。教师问:你玩的是什么玩具?这么漂亮的玩具是什么颜色的?   2、出示天线宝宝波儿,展示红颜色。教师问:快看,谁来了?波儿穿的衣服可真漂亮。这么漂亮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你有没有红色的玩具呀?   3、扩展幼儿思维,鼓励幼儿大胆发言。教师问:你还在哪里见过红颜色?   4、游戏“捉迷藏”。教师和幼儿一起用手蒙住眼睛,请配班老师把玩具藏起来,可以藏到柜子里、椅子下   逐步加深游戏的难度,可让幼儿再找出玩具身上的红颜色。   5、游戏“照相”。大家做摄影师,为玩具拍照片。   6、游戏“洗相片”。 (1)、展示相片的“底片”(棒纸卡片),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示范“洗相片”。用刷子蘸上红色颜料,轻轻地在纸上来回刷,全部刷满颜料后,相片就洗出来了。 (2)、辅导幼儿“洗相片”。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指导幼儿初步掌握涂刷的方法。   7、自由探索。鼓励幼儿到户外去寻找漂亮的红颜色 美术教案 篇8    【课型】: 设计·应用课    【授课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本课依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建议设置,考虑花卉纹样的文化内涵及与生活的广泛联系,选择花卉纹样设计运用作为教学内容。教材围绕花卉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展开,让学生感悟民族传统纹样的魅力。在内容上,从花卉的写生,到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手法,从单独纹样的形式,到连续纹样的组合变化,循序渐进并强调学以致用,重点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所以这节课让学生分组和竞争来完成学习任务。    【教法学法】:   1、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直观演示法   2、课前预习、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课后拓展提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借鉴中国传统花卉纹样的造型与装饰特点,运用变形与装饰手法设计花卉纹样。   过程与方法:了解花卉从写生到变形的完整过程,学会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运用一定的组织方法,为生活用品进行装饰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民族传统纹样的魅力;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传统纹样特征的认识和把握,了解花卉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方法,进而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彩笔、剪刀等   学具:绘画工具、彩笔、白色纸杯、笔筒、预习学案。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图,激发情趣   1、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美丽的花,学生欣赏   2、欣赏敦煌藻井宝相花纹样,回答问题   3、你认为这个纹样描绘的是哪种花?结构上如何?用色上如何?表达了什么愿望?   4、为什么这些花会这么广泛的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花卉纹样的魅力又如何可以延续千年呢?(提示:可以从花的寓意说开来)   (学生小组内交流,回答)因为每种花都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探究设计方法   (一)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究美丽的花儿怎么变成   (二)、分层次练习,掌握方法:   1、要求(根据自有条件,任选其一完成)   请选择一种花的写生稿,尝试运用简化、夸张、几何化进行花卉外形变形。   尝试用学案上的轮廓运用点、线、面或点线面的综合完成3—4个纹样装饰。   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作业展示评价(自评、互评)。 美术教案 篇9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对版画制作的兴趣,进一步开拓学生对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的认识。 2.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粉印纸版画制作方法和技巧。 3.通过绘制动物形象,增进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粉印纸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 2.难点:画出生动的动物形象。    三、教学准备:   1.教具:粉印纸版画示范作品、动物叫声录音、动物形象特征录像、演示作画用品。 2.学具:画板、吹塑纸、黑白拓印纸、水粉画具、铅笔、彩色水笔。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请学生听录音。 问:听到了什么声音?(各种动物叫声)小朋友喜爱动物吗?为什么喜爱动物?小结: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出示课题:可爱的动物。   (2)请学生看录像,了解动物的特征。 小结:各种动物都有不一样的地方,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我们抓住了它们的特征,就可以准确地画出它们的形象。如果把它们的形象看成是各种圆形、三角形、方形、梯形、菱形等基本形状的组合,我们便能够较容易地画出它们的形象。 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动物,也曾画过一些动物,相信大家一定能画的非常漂亮,非常可爱。不过,老师今天要教小朋友们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表现动物形象,这就是“粉印纸版画”。 出示课题:粉印纸版画。    2.讲授新课:   (1)什么叫“粉印纸版画”呢?就是用(吹塑)纸作版子,在上面刻出要表现的形象的轮廓,然后涂上水粉颜料拓印出来的画,叫做“粉印纸版画”。   (2)以小鸟形象为例,讲解并演示作画的方法和步骤。 ①用彩色水笔在吹塑纸上轻轻地画出形象的轮廓,注意大小布局。   板书:1.画形。 ②用铅笔稍用力地将轮廓线刻出,注意线条要流畅、一气呵成。   板书:2.刻版。 ③覆上一张白纸与版子对齐用夹子夹好,涂上水粉颜料进行拓印。   板书:3.拓(tà)印。颜料要调厚些,涂好后盖上白纸,用手轻轻的来回磨擦,然后将纸轻轻揭开,如果有觉得效果不满意的地方,可重新涂色再印,直至满意为止。 (3)点出粉印纸版画的特点。 ①展示用同一版子拓印出的四幅作品,告诉学生可以反复拓印出多幅作品。 ②如果表现的形象颜色较浅,可以用深色纸来进行拓印,画面效果会更好。展示用深色纸拓印的作品数幅。    3.布置作业:   请学生用粉印纸版画的形式表现一个自己所喜爱的动物形象,可以是天上飞的,也可以是地上跑的,还可以是水里游的。要求又快又好地完成。    4.巡视辅导:   (1)用投影幻灯展示动物形象资料,供学生作业参考。 (2)要学生注意画面的大小布局要合适。 (3)提醒学生用彩笔打轮廓时用力要轻,以免划伤吹塑纸面。 (4)要学生在刻版时,做到线条流畅,一气呵成。 (5)指导学生将拓印纸与版子对齐夹好,操作时勿错位。 (6)要学生将拓印的颜料调厚些,以免印出的画面模糊不清。    5.课堂小结:   (1)集体评议作业,表扬作业优秀的学生,指出不足之处。 (2)鼓励学生课外用粉印纸版画的形式画出更多更美的画面。


如何鉴赏一副美

问题一:如何欣赏一幅绘画作品 对于一般人来说,能否来自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常常是能否看懂,他们的欣赏360问答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注章吃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严探保的讲故事的方法,营读律煤学总难重停天他们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借助文学居滑之性的描述。那么,用这种方法来欣再赏中国画,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看得懂。但如果是粗放的。写意的作品,尤其是水掌完错为墨写意的作品,就较难欣赏了,因为它不写实,形象不具体,就孔察读院却指怕守诗看不懂,而且更无从知道径请文深令作者的寓意了。当然,一般人用这种方法欣赏绘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画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鸣。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幅绘画作品的好坏,却不是以像或不像来衡量的。就艺术而论,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好坏,或我们欣赏一件绘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或者说绘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应该说,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像与不像仅仅只是作品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与不像就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作品的标准。那么,画家们是怎样来看画的呢?就国画而言,内行人看画一般是看情宗策括答玉美演色画面的整体气势,用美术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汽秋用通春侵美重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内行人月防现足久止怎的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约阿法当然是抓住了实质,因为神韵就是一种高的艺术审美享受,常常是变见明清镇谈裂岁愿中国画家们的追求乙山件次加来助击达到的目标。当然,一般的人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方面的基本知识,特别是通况过绘画而训练出来的一种感觉。所以要呢降职急艺望烟吃很好地欣赏绘画,还得具养备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但是,如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也许更能理解一些。有人提出,艺术的欣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那么从这样三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是很有道理的。2.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理解。即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义和内涵。这种理解包括对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理解;对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的理解等等,这就需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思考能力。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画的内容要表现什么?是怎样表现的?所采用的艺术手段是否恰当?能否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同时,透过作品的画面,猜测作者的心思,是热情地歌颂或是辛辣地讽刺;透过画面的气氛,体验画面的情调:是深沉或是豪放,是乐观或是悲伤。再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3.审美创造阶段。就是通过审美的感知和审美的理解后,在对作品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通过自己积累的审美经验、文化知识、生活阅历等进行丰富的联想、升发开去,再创造出一个新的意象来。这样,你才真正获得了启迪和教育,欣赏绘画才获得了真正的意义。朋友们不妨用这种方法去欣赏中国画(或其他绘画),认真试一试,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问题二:如何欣赏一副绘画作品?我们面试考试的时候要考 在欣赏一幅画时,先看是哪种绘画类别,如中国画、油画等,简略的说一下这个类型的特点。如果知道画者是谁那是最好的,继续介绍一下这个画家的风格,再与这幅画相联系,结合这幅画的绘画背影、具体内容加以拓展,即要有专业性的知识,也要体现一下个人的表达能力。 这样你的面试分数会很高的。 问题三:高一美术鉴赏什么是美术作品 教案 1、教学目标: 通过本堂课,学生能够理解审美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了解一些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初步培养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发现和感悟生活中的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⑴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⑵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3⑶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⑴美的观念的形成和形式法则规律。 ⑵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 ⑶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去认识美术作品,并发现生活中的美。 3、学情分析: 学生对美术作品缺乏认识,不知道美术作品为什么美?大部分学生都不会积极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4、设计思路: 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所以本课的教学首先从什么是“美”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的观念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进而使学生明确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及其开放性的内涵。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明确“美”的概念是极为丰富的,它甚至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当以一种历史的、发现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问题四:俗话说内行人看门道,如何欣赏一幅画?在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其实看一副画就是看一个人! 作者是怎样的人画就是怎样的画,俗话说:“画如其人” 看画首先要从远处(大概在10米)先观其全,后观其细。 因为出众的作品会在远处呈现一种强烈的震撼力及吸引力,让人不自然的走向它。 只要你第一感觉它在你眼里那么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它便是你所想的作品了。 其次观其细,如何观其细呢。 在常人认为会去观察它的笔触、构图、造型等。 这些都没错,但是如果是根据个人而言就着重予自己需要的是那方面去观察,比如你很需要学习作者的用笔,就可以细看他用比的走向、力度、方式等。其实细者易糊,因专入时会让周围美好的东西溜走,而让你错失更好的学习机会。 这并不是不让你专,而是要专其精而求其全。 这样你会对一副作品多少产生些感情,从而让你喜欢上它。 choco_zmf 其实你已经拥有了对怎样欣赏一副画的能力,就是你知道自己不知道怎么去欣赏。这是值得高兴的。 扬长避短,修其短发其扬。这就是你值得骄傲的地方。 顺便给你点最直观的建议,就是多去欣赏大师作品。 多去看画展,这会让你受益匪浅的! 问题五:怎样欣赏一副美术作品 去看画展的时候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估一幅画? 首先看色彩,虚实,明暗,调子,构图,等等。然后还有其中的意境,就是作者心里的东西!从理性的东西,即是可以学到的东西,看到感性的东西,既是自己心里还有作者心理的东西! 问题六:美术作品如何鉴赏?从哪几个方面?最好有一个提纲! 感悟式鉴赏:面对一件动人的美术作品,我们也会 *** 澎湃,任由思维弛聘,这种思维与 *** 深切投入画面的观看方式,就是感悟式欣赏。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 形式鉴赏:美术作品最先表现的是他的表面形式.从形式的角度欣赏作品便成了最基本的方式.艺术形式主要指线条,色彩,笔法,构图等。重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强调形式的分析和把握。 社会学式鉴赏:许多美术作品都有着特定的内容和意义。这一类型的鉴赏方式主要偏重于对作品内容、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意图等方面的认识、理解。适合于对再现性的、故事性或情节性较强的美术作品的鉴赏。 用比较的方法去鉴赏美术作品,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较的方法很多: 横向 同一时期、主题,艺术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手法表现。 纵向 同一主题在不同时期,艺术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处理手法和表现形式。 问题七:求一篇美术作品鉴赏论文!拜托! 鉴赏达芬奇之《岩间圣母》 艺术是人类自我情操陶冶的良药,是感知生命中绚丽华章的剂方,人之所以为人,其最大特点在于人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早在石器时代的远古,聪慧的祖先们便在陶器上绘上五彩的花纹,在历史长河的进程中,诞生出一颗颗璀璨的明星画匠,在群星闪耀之中,有一颗最为美丽的彗星,它的划过,照亮了时代之空。。。。。。 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海滨小镇――芬奇镇,有一个叫安奇亚诺的小村庄。1452年4月15日,伟大的画家莱昂纳多・达・芬奇就在这个美丽的地方降临人世。 列奥纳多・达・芬奇,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达芬奇兴趣广泛,涉猎甚广,在其众多佳作中,我最情有独钟的则是《岩间圣母》了。这幅画的主题是小施洗者约翰在圣母玛利亚与天使面前参拜基督,达芬奇将他们安顿在幽美神秘的岩石风景间,圣母、孩子和天使直接坐在山岩地上,渐浓渐淡的轻烟薄雾呈现出朦胧画意,整个景象如幽远的梦境。充满了诗一样的温情,祥和而且典雅:画中人物被一种刻意营造鸡的神秘气氛所笼罩,奇怪形状的悬石从湿漉漉的岩体上垂下,几丛花草从岩缝里穿凿而出,能辨别出鸢尾花,银莲花,紫罗兰和一些蕨类植物。远处蓝色的天空透过岩体之间的孔洞和夹缝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年轻的母亲以温柔的手搂抱着下跪的幼婴约翰,他的另一只手则向儿子伸过去,天使面向着观众,把他们引向画中,用手指示着这个场面。一连串手势代表保护、指示、祝福。。。。。。 在这种稳定和谐画面上,风景不再是简单的背景,逼真的景物环绕于人物四周,自然的和人物融为一体,这种真实感赋予画面一种别具一格的生动。以至于曾在一本书上看到,有人认为《岩间圣母》充满了暗示与象征,显示了达芬奇谜样的心灵,天使以明显的手势指着圣约翰有何含义?被圣母保护着的圣约翰是否代表人类需要圣灵的保护?而被描绘得像子宫般造型的洞穴,是不是暗示着生命的起源?。。。。。 这幅巨作无论在画面设计还是色彩搭配,结构建设还是背景绘制,都让人惊叹绝伦。色调上,全画是以棕褐色为基调的,圣母身上的深青与天使披风上的紫红、金黄和银灰色构成对比;耶稣与约翰的肌肤,与约翰的金黄色鬈发构成对比;洞穴外的风景表现了空气透视,众人物形成了金字塔结构,其顶端则是圣母的头部。天使的面容表达出了达芬奇的理想美,是散发自内心甜美的圣灵;将人物置于阴暗的环境中,以赋予光亮中涌现的景物真正的启示力量,这种崭新的绘画方式使人物、光线和“次要光线”交织在一起,画布上弥漫着浓重的宗教信仰气息。。。。 总而言之,这幅巨作属传统题材,表达手法和构图布局都体现出了艺术水平之高深: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令人为之惊叹,实在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瑰宝! 后续: 第一次接触这幅巨作时我还是个懵懂小孩儿,但当打开画册的那一刻,我不禁仍被她的美所震撼。。。。。看来,艺术的美是超越了时间的界限,是唯物般永恒之美! 问题八:美术赏析文怎么写, 赏析文,首先是赏,要对美术作品本身作一交代,包括外观特征、创作时代、创作手法风格等;此部分字数一般几百字,工艺美术方面的技术性赏析可以多些。 其次是析,深入解读作品内涵,包括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作品美学价值、社会影响、传承流变情况等;这部分可以写得很精彩,要大胆使用自己的语言风格,提出个人独到的观点或问题,注意逻辑关系。 另外如果是文化产业方向的还可能需要交代作品的市场行情、价格走势以及价值分析。 把上面几点列个提纲,你会发现其实几千字原创很容易就完成了。 问题九:如何欣赏一副山水画 对于一般人来说,能否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常常是能否“看懂”,他们的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他们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述.那么,用这种方法来欣赏中国画,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看得懂. 但如果是粗放的.写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写意的作品,就较难欣赏了,因为它不写实,形象不具体,就看不懂,而且更无从知道作者的寓意了.当然,一般人用这种方法欣赏绘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画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呜.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幅绘画作品的好坏,却不是以“像”或“不像”来衡量的. 就艺术而论,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好坏,或我们欣赏一件绘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或者说绘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应该说,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像与不像仅仅只是作品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与不像就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作品的标准. 那么,画家们是怎样来看画的呢?就国画而言,内行人看画一般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美术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内行人的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当然是抓住了实质,因为“神韵”就是一种高的艺术审美享受,常常是中国画家们的追求达到的目标. 当然,一般的人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方面的基本知识,特别是通过绘画而训练出来的一种“感觉”.所以要很好地欣赏绘画,还得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 但是,如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也许更能理解一些.有人提出,艺术的欣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那么从这样三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是很有道理的. 审美感知就是要求我们直观地去感知审美对象,即艺术作品本身,我们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画的是什么?画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鲜明的或是灰暗的,线条是流畅的或是笨拙的,表现手法是工笔的或是写意的等等,总之要自己亲自地平心静气地进行直观的感受.第二步,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理解.即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义和内涵.这种理解包括对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理解;对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的理解等等,这就需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思考能力. 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画的内容要表现什么?是怎样表现的?所采用的艺术手段是否恰当?能否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同时,透过作品的画面,猜测作者的心思,是热情地歌颂或是辛辣地讽刺;透过画面的气氛,体验画面的情调:是深沉或是豪放,是乐观或是悲伤.再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 到了这一步,艺术的审美欣赏并没有完结,还有一个审美创造阶段.就是通过审美的感知和审美的理解后,在对作品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通过自己积累的审美经验、文化知识、主活阅历等进行丰富的联想、升发开去,再创造出一个新的意象来.这样,你才真正获得了启迪和教育,欣赏绘画才获得了真正的意义.朋友们不妨用这种方法去欣赏中国画(或其他绘画),……>>


28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