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四大天王脸

既然是四个人,当然各不相同的啊!这很符合常理啊!刘备张飞关羽三个人的脸色都不一样呢,有红有黑的!

什么是地宫壁画四大天王?

地宫,是属方形窟穴,存有四幅壁画。因存于塔下地宫,虽属年代久远的辽代作品,画面却保存完好,墨迹清晰,色彩鲜明。从四幅画面的局部及手执兵器看,基本上可认定所画神像为“北方天王毗沙门”“西方天王毗留博叉”“东方天王多罗吒”“南方天王毗琉璃”,及其所统领的鬼卒等九个形象。

每幅壁画用笔洒脱流畅,画法纯熟,形象粗犷,色彩艳丽,造形生动严谨,着色与服饰均有唐代画圣吴道子画风,为我国古代壁画之上品。这四幅壁画,幅面虽然不大,每幅宽一点五四米,高一点零四米,古人却赋予其强大的气势,为了表现天王的威仪,几乎调动了所有的造型手段,躁动不安的鬼卒与稳如磐石的天王,形成了强烈的动与静的对比。可以说无垢净光舍利塔地宫四幅天王壁画,继承了唐代壁画的画风与技艺。

色彩四大天王作品赏析

东面壁画,绘人物二人,天王居中间,慈眉善目,丰颐阔耳,束发,着华冠,肩披山纹虎头甲,身着札甲,右手持剑,左手按膝,收背挺腰,坐于石台之上。左面站立小鬼,圆目尖嘴,毛发上扬,头顶有十字形肉髻,赤膊露体,下身扎裙,双手捧狼牙棒于胸前,作侍奉之状,右面是一条如意头状祥云。

南面壁画,也绘二人。天王居中,头戴盔,肩披鱼鳞甲,前胸挂山纹甲,双手持一哨箭,怒目斜视,姿态威猛,坐于台上。左面是如意祥云,右面是小鬼,头系发带,右手持一弓一箭,左手扶胸,口喷火焰,上身赤裸,下身扎系虎皮裙。

西面壁画,也绘二人。天王居中,束发,着华冠,全身披挂山纹甲,盘坐石台上,右手持剑,左手横置于胸,竖目圆睁,气势汹汹。

左面是如意祥云,右旁小鬼侍立,身背剑鞘,左手捻动胸前的佩珠,上身赤裸,下身扎裙,腰系裙带,面向天王。

四大天王壁画

北面壁画,则绘三人。天王居中, 头戴高冠, 脸红耳赤,瞠目以视。肩披鱼鳞状龙头甲,前胸挂山纹甲,左手托舍利宝塔,右手持戟剑,上系色幡迎风飘动。左旁站立小鬼,张口欲言,项戴佩珠,左手持带鞘长剑,右手扶胸,腰系裙带。右旁是仕女,身着宽袖长裙,头梳双环髻,秀瞎此团骨清逸,双手捧一果盘进之。

舍利塔内辽代壁画

四天王头或着冠或戴兜鍪,有的嵌以火焰珠,身皆披甲,腰束大带,肩披飘带,穿肘下垂,脚穿毡靴,盘坐于石台之上。四天王都手持兵器,体态魁梧,虬须飞动,衣带飘飞,个性鲜明。四个小鬼皆裸胸袒腹,脚套环铃,或驯,或诈,或戾,或谄,姿态不一,神情各异,更加烘托出四天王的雄伟气魄。

在每幅壁画上端都有一长方榜题,用黑色画出边框,内涂朱红色,可惜年久,早已漫漶不存。榜题应书有天王的名称: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据佛教传说,在须弥山腰有座犍陀罗山,山上有四峰,居四王各护一方,即人类社会的东胜神、南赡部、西牛货、北俱卢四大部洲的山河、森林等地方,故又称“护世四天王”。四天王的职责是保护“天国”的安宁,是护法之神,守护的对象是佛、法、僧三宝。

在舍利塔的地宫中,四大天王手持兵器,围绕舍利石函出现,当赋有保护佛祖释迦牟尼灵骨之意。壁画色彩鲜艳,行笔如新,整个画面权衡匀整,线条流畅,笔力洒脱,技法娴熟,人物比例构图适当,形象逼真,表现出内在的情感。九个人物的画形、衣着、神韵、动态,无一雷同。如天王的面部表情,刻画得横眉怒目,气魄雄浑,钩戟利剑森严,使人望而生畏;小鬼那种毕恭毕敬、侍奉顺从的姿态与肌肉暴突、筋骨毕露,真是活灵活现;仕女则是俊秀婀娜,臂弱腕柔。再如,衣褶虽繁缛重叠,但繁而不乱,重而不滞,无一点造作之气,且自然磨橘飘动,仿佛把人带到了云雾升腾梦幻般的天国。画家的运笔轻重按捺,各极其妙。粗犷处豪放雄健,如风驰电掣,细纤处游丝毫发,如行云流畅,粗细得当,刚柔适度。画面以令人叹服的吴(道子) 家样“落笔生风”率真笔迹,塑造了巨状诡怪,肤脉联结,“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天王鬼卒形态,以其用笔的疾徐、顿挫、粗细、圆转所产生的节奏变化,确给人以“钩戟利剑森严”的境地,又独辟蹊径,具有时代的风格,从而完成了“成教化”的宗教功能。画面用难以置信阔度的粗线,勾勒出概括圆浑坚实的造型,观者不论站离壁面远、近,都会留下鲜明、强烈难忘的印象。

舍利塔地扒知宫的四天王壁画,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是辽宋之际绘画的佳作,为中国绘画史和佛教史的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因而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32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