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胡安米罗

超现实主义画家强调梦幻与现实的统一才是绝对的真实,因此,力图把生与死,梦境与现实统一起来,具有神秘、恐怖、怪诞等特点。米罗的画作最大的特点就是怪诞,让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似乎这样的画作不需要任何的美术基础和天赋,但是这种美是不易被常人所发现和创造的。

​ 米罗的艺术是自由而抒情的。他的画中往往没有什么明确具体的形,而只有一些线条、一些形的胚胎、一些类似于儿童涂鸦期的偶得形状。颜色非常简单,红、黄、绿、蓝、黑、白,在画面上被平涂成一个个的色块。看起来,这些画自由、轻快、无拘无束。但是,如果你认为它们是漫不经心一蹴而就的,那你就错了。它们其实是艺术家自由幻想和深思熟虑相结合的结果。正如米罗自己所述,“当我画时,画在我的笔下会开始自述,或者暗示自己,在我工作时,形式变成了一个女人或一只鸟儿的搭梁符号……第一个阶段是自由的,潜意识的。”但是,“第二阶段则是小知橡运心盘算。”因此,尽管米罗的画天真单纯,仿佛出自儿童之手,但它们绝没有儿童画的稚拙感,它们是缜密思考后的流畅活泼。

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先驱

他的艺术代表了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其超现实主义作品主题来源于记忆和梦境,即有机的超现实主义。带有怪异和幽默的特征,包括扭曲的形体和古怪的几何结构。他企图要毁灭理性和逻辑的主宰,把无意识和非逻辑心灵的冲力从中解放出来,且探测不可见领域和视觉世界的奥秘。米罗后来把形体和结构抽象为点、线和爆发的色彩。米罗的作品是令人愉快的,其画面洋溢着自由天真的气息,往往人见人爱如兆。

米罗艺术的卓越之处,并不在于他的肖像画或绘画结构,而是他的作品有幻想的幽默——这是其中一个要素。另一个卓越之处就是,米罗的空想世界非常生动。他的有机物和野兽,甚至他那无生命的物体,都有一种热情的活力,使我们觉得比我们日常所见更为真实。

这样的画,对一个欣赏者来说是没有任何压力,也没有任何负担的,可以简简单单去感受,甚至是直观的去看这些颜色和图案,这也是 这类作品非常有魅力的单纯性。

​我个人非常喜欢超现实主义就是因为这种下意识的梦幻的东西虽然说不出具体是什么,但它们总是在我的内心深处吸引着我,怪诞也好,恐怖也好都是它们的魅力所在。

美术类中

超现实主义是二十世纪初期西方的一种文艺思潮,它是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的。“达达”一词在法语中的意思气苦是“玩具小木马”,而选地约律最电期教中“达达”为一种艺术活动的代名词则纯属偶然,它只是被一帮艺术青年强贴在与破坏、疯狂、虚无主义、愤世嫉俗密切相关的艺术活动上的标签。
超现实主义宣称达达主义是其先驱,而且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国文坛,超现实主义影响甚广,其创作以诗歌为主,而后波及散文、小说、戏剧,甚至在绘画中也有所表现。
超现实主义者的宗旨360问答是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法改研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林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下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
据考证,“超现实主义”这个名词,出自本世纪初法国立体派诗人纪尧姆·阿波利内尔之手,他于1917年写给苔尔美的信中说:“再三考虑后,我确实认为,最好还是采用我首先使用的超现实主义这个词,超现实主义这个词比由纸宜势多音京应诸位哲学家先生们早已应用的超三断久紧地伟信六为流脚自然主义这个词用起来更方便。”由此可握见,阿波利内尔创造超现实主义这个词的本意,在于以一径赶此来代替超自然主义这一名词。它的最初含义就是寻求超乎现实之上的种种未知现象,包括人生、社会、伦理道德和精神文明诸多方面。
1923年,达达主义流派举行最后一次集会而宣告崩溃后,其中的许多成员倒向了超现实主义的行列。1924年,法国作家布洛东在巴黎发表了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1929年,布洛东又发表了超现实主义的第二个宣言,详尽地解释了超现实主义的艺术主张。1930年混热感乙仅般板者农灯,由德斯诺斯发表了超现实主义的第三个宣言。这样才号士非践且业称介完从,超现实主义的艺术纲领就全面、完整地体现出三白全容鲁太来了。
布洛东在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曾对超现实主义作过经典性的解释:“超现实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无意识活动。人们通过它,用口头或局面,或其他方式来表达思想的真正作用。它只接受思想的启示,没有任何理性的控制,没有任何美学或道德偏见。”“超现实主义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周读益子征兰听队价势义上,即对梦幻的万能和对思想的不带偏见的活动的信仰。它要最终摧毁一切其他的机械论并取而代之,引毛以解决生活中的主要问题。”
超现实主义者宣称:人的本能、梦幻、下意识领域是文艺创作的源泉。认为人的头脑活动要从逻辑与理性束缚中解放出来。理性、道德、宗教、迅社会以及简单日常生审活中的经验,都是对人的精神、对人的本质需要的一种桎梏。惟有人的无意识、梦幻和神经错乱才是人的精神的真正活动。
因此,在超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中,他们故意使用幼稚的语言和病态的形象来反对传统的美好见解。在绘画中,则用混乱的线条和任意涂抹的颜色。在戏剧中,采用折磨人的野蛮音乐,粗鲁的舞蹈,并用自行车的铃铛,有节奏地敲打货箱、脸盆一类作伴奏。
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先驱人物,可推那位被归为“形而上”派的画家基里柯。他的作品创造了现代艺术中最令人心动又最令人不安的梦幻景象:广场、拱门、楼宇、寒月,运家具的空车、玩铁环的女孩,所有的一切仿佛舞台布景般凝固在死寂的光线中。这些偶然而荒诞的内容令人不安。然而,形象之间这种奇怪的冲突及清澈的气息又让人感到一种神奇而特别的魅力。他画中的那种宛如舞台的、平坦的地面,后来成为许多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标准空间”。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全力追求的正是这种梦幻效果。他们的美学信条是布洛东在《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所提出的,“不可思议的东西总是美的,一切不可思议的东西都是美的,只有不可思议的东西才是美的。”“美可能使人震惊,也可能不使人震惊。”这样,画家达利带来的那种荒诞不经的梦的世界确乎十分地美——挂在树上的软表、被肢解了的躯体、可怕背景上的骷髅骨架等等。那种通过可以识别的变形形象营造出的梦魇般的场景,看起来既精细逼真,又遥远陌生。这种风格被称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其代表画家除达利外,还有马格利特等人。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主义(OrganicSurrealism),以米罗为代表,追求幻想的、与生命力相关的抽象画面。
对于超现实主义者而言,杜尚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人物。他的姿态亦具有超现实主义的意义,表现了先于后来的超现实主义者的思想。从艺术角度看,超现实主义者几乎没有超越出这种思想。”

41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