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16、17世纪之交产生的意大利歌剧,是文艺复兴运动在音乐上的最大成果,它标志着一个新的音乐时代——巴罗克音乐时期的开始。歌剧是集音乐、戏剧、舞蹈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由于歌剧在意大利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它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意大利的音乐史,意大利歌剧在整个欧洲音乐的发展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1、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特点意大利歌剧产生于巴罗克时期,并在这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里辗转于意大利各大城市,期间它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并影响了欧洲各国。佩里和卡契尼等作曲家使歌剧初具雏形,蒙特威尔第和A.斯卡拉蒂使歌剧趋于完善,并使它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后意大利歌剧在发展中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和真实主义时期,其中后两个时期最关键。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大约是19世纪前后的100多年,该时期的音乐不像巴罗克音乐那样壮观、华丽,在细节上精致修饰;也不像古典主义音乐那样具有精练、朴实的音乐语言,形式结构明晰匀称;它更多地强调个性与自我感受,无拘无束地表达情感世界,体现了浪漫主义所特有的激情。浪漫主义音乐的这些特点都在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中得到了体现,它强调强烈的感情渲染、个人主义精神的展现以及强烈的个性表现,重视歌唱性和抒情性,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创作宗旨,反对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形式和内容,作曲家们期望最大程度地体验各种感受。这些都是当时意大利歌剧的鲜明特点。2、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发展的背景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和成熟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是不可分割的,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整个19世纪意大利人民都在为民族统一和独立而斗争,所以民族主义问题成为影响当时音乐发展的主要因素。浪漫主义者强调音乐文化的民族精神,作曲家们也在关注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这使得一些民族文化复兴运动高涨的国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传统音乐。同时,浪漫主义思潮与现实的民族斗争结合在一起,带来了意大利文化的繁荣,使18世纪末衰退的歌剧艺术重获新生。虽然浪漫主义因素对欧洲各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对意大利歌剧来说,它没有像德奥或法国音乐那样具有激进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是更多地扎根于本民族生活的原有传统,遵循本民族的审美习惯和歌剧体裁的传统,所以浪漫主义因素只是逐步地渗入意大利歌剧。意大利喜歌剧和正歌剧两种体裁直到19世纪仍然并存发展,但是它们的基本任务从体现民间生活转向为发展民族文化而斗争,使歌剧艺术受到时代生活的影响而形成新的风格。
3、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过程浪漫主义风格的意大利歌剧从罗西尼开始,经过贝里尼、唐尼采蒂到威尔第早期,内容主要体现了爱国情感与英雄主义。到威尔第的创作后期,出现了新的音乐潮流——真实主义歌剧,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1890)、列昂卡瓦洛的《丑角》(1892)、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1894)等作品是推动这股潮流向前发展的代表作。真实主义歌剧不仅保持了真实主义文学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特点,而且还继承了来自法国比才《卡门》的现实主义传统。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风格的意大利歌剧代表作曲家:罗西尼(1792-1868),意大利歌剧最多产的作曲家,他生活在浪漫主义早期,是古典主义歌剧与浪漫主义歌剧过渡时期的重要作曲家。他创作的近四十部歌剧为意大利歌剧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色彩,他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集意大利喜剧的精华,语言生动,形式自由,是意大利喜歌剧的代表作;《威廉·退尔》则是大歌剧的经典作品,为19世纪的歌剧创作提供了新的经验。他在遵循意大利传统歌剧创作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歌剧改革,缩小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别,把歌剧中独立的分曲形式发展成“场”的结构,并在音乐高潮时创用了“罗西尼渐强”的表现方式。他复兴了意大利歌剧艺术,使它与德国歌剧、法国歌剧形成抗衡。如果把1820——1850年称为美声时期,那么罗西尼就是这个美声时期的缔造者。他为歌剧带来了神奇和欢笑,使人们重新回忆起意大利歌剧一枝独秀的魅力。唐尼采蒂(GactanoDonizetti,1797-1848)和贝里尼(V.Bellini,1801-1835)延续和发展了罗西尼的歌剧风格,前者旋律丰富多彩,炫耀声乐技巧,由于过多强调感官上的愉悦而缺乏内涵,但对意大利“美声”学派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拉美摩尔的露西亚》和《爱的甘醇》是他的倾情之作;后者重视音乐与语言的关系,强调音乐的表情作用,旋律纯朴自然而富有感染力,《诺尔玛》、《清教徒》,特别是《梦游女》,以其抒情和细腻令人陶醉。他们使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逐渐成熟,通过努力确立了意大利歌剧的地位。意大利歌剧在唐尼采蒂、贝里尼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超越这两位大师的作曲家出现,直到威尔第的出现才真正使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有了起色,并将它发展到极致。威尔第(GiusppeVerdi,1813-1901)是一位革新者,他受民族独立运动思潮的影响,作品内容涉及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使意大利歌剧摆脱了思想和创作方面的危机;他把意大利的文学艺术和现实主义结合在一起,使作品既具有崇高思想,又被人们广泛接受。音乐上,他在大多数歌剧作品中依旧遵循分曲结构的写法,同时又着重研究瓦格纳歌剧的特点,并对它分场而不分曲的结构和主导动机的手法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在保持民族风格与传统习惯的同时,创作出富于戏剧力量、光彩动人的旋律。他一生共创作了26部歌剧,较著名的有:《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唐·卡洛斯》、《阿伊达》、《奥赛罗》。威尔第创造出真正意义的现实主义歌剧,他使意大利歌剧传统在欧洲浪漫主义时代,不仅保持着民族本色,而且焕发出勃勃生机。到19世纪晚期,欧洲文学界掀起了以法国左拉(1840-1902)为代表的真实主义运动,同时意大利也兴起了真实主义文艺思潮。真实主义作家们力求真实地描写和表现社会生活的现实状况,并客观地再现生活。第一部真实主义歌剧是马斯卡尼(PietroMascagni,1863—1945)创作的《乡村骑士》(CavalleriaRusticanA.,这部歌剧吸引了众多观众,开真实主义歌剧的先河,并确立了真实主义歌剧作为一种风格流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紧随其后的另一部作品《丑角》(Paliacci英文译为“Punchinello”或“Clown”)是同一时期作曲家列昂卡瓦洛(RuggieroLeoncavallo,1857—1919)的杰作,虽然《丑角》的音乐不如《乡村骑士》那么优美,但它却更获得群众的理解,更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的情景。在同一时期最卓越的作曲家当属普契尼(GiacomoPuccini,1858-1924),他创作了一批具有真实主义歌剧特征的经典作品,如《绣花女》、《托斯卡》、《蝴蝶夫人》、《图兰多》等。他的歌剧结构简练,力求直接地表达剧本所提示的戏剧感染力,注重旋律与戏剧的贯穿发展,抛开咏叹调与宣叙调截然分开的传统,善于用音乐渲染气氛;擅长塑造各种柔弱的、生活苦难的妇女形象

歌剧的发展历史和四个派别的风格各是什么

洲音乐史中的17世纪初叶至18世纪中叶的这段时期被称为“巴洛克时期”。更准确的说是始于1600年而结束于巴赫逝世的1750年。这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中的第一个伟大时期。
“巴洛克”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 一词。它含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规则的珍珠”;二是“荒谬的思想”。显然,用这一词语来概括1600—1750年这一段时期的音乐风格特点是带有贬义的。当时人们确实认为“巴洛克”的音乐是“怪异”、“夸张”甚至是“畸形”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理解并接受了这一时期音乐的艺术风格,“巴洛克”一词也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贬义,而成为专门指代这一时期音乐风格特点的专有名词了。
巴洛克时期是欧洲音乐迅速发展的时期,许多重要的声乐、器乐以及综合的音乐体裁如歌剧(包括正歌剧、喜歌剧)、大型声乐套曲(包括清唱剧、康塔塔、受难曲)、协奏曲(包括大协奏曲和独奏协奏曲)、奏鸣曲(包括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及独奏奏鸣曲)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歌剧产生于浪漫主义时期

在欧洲音乐发展史中,从巴洛克时期结束到19世纪20年代这一阶段就是我们所说的古典主义时期了。
古典主义音乐与巴洛克音乐相较而言,古典主义追求的是一种基于理性基础之上的对称美,而非巴洛克时期的非对称;巴洛克音乐更注重表现宗教题材而古典主义音乐则偏向于用音乐来表现重大社会题材以及新兴市民阶层的生活风貌;巴洛克时期的器乐和声乐还未完全分离,而到了古典主义时期,器乐已经完全独立,成为音乐艺术中的一个独立分之;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有了很大发展,而进入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却进入了从复调织体向主调织体转变的过程;另外,古典主义较之巴洛克音乐而言,其对器乐色彩的变化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了。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是:音乐的题材重大、崇尚理性、气势雄伟、逻辑性强、结构严谨、以主调和声风格为主。
19世纪的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之间。开始以法国为中心,然后又传播到其他国家。印象主义音乐开辟了表现手段的新天地,对色彩和气氛的追求促使他们在和声、调式、旋律、节奏和音色上对传统的表现方式进行大胆的革新,这些新的手段正如印象主义绘画只注重色彩、光线而不注重轮廓一样,成为表现各种型伏气氛、幻觉、意境的重要手段。印象主义音乐的这些特点,使之与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印象主义是现代音乐流派的先驱者之一,这正是因为在上述诸特点中已显露出了现代派音乐创作的某些因素。应当承认,印象主义的出现丰富了欧洲音乐文化、为现代主义音乐的诞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代主义音乐(或现代派音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出现在各国(主要是欧美)的名目繁多的各种专业音乐派别的总称。这些派别在思想倾向、美学观点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都有各自不同的主张及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他们的出现使当今世界乐坛呈现出纷繁的局面。
虽然现代主义音乐各派别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但从宏观上看,这些派别仍有一些共同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随着现代政治、经济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巨大变化而出现的各式各样的现代社会思贺租拿潮和文艺思潮,如哲学上的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弗洛伊德主义,美术艺术中的表现主义,文学诗歌中的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在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上越来越多的影响到了现代主义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其次,包括不同派别的现代主义音乐作为这个时代的产物,必然反映出这个时代复杂的社会生活,打上这个时代所特有的印记——现代主义音乐中出现了许多反映自然科学、大工业生产、科学幻想及抽象概念的作品。再次,向传统挑战,追求艺术表现手法的不断更新,是现代主义文艺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主义音乐各派别所共有的显著特征。现代主义音乐分别在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和声功能体系、曲式结构、音响组合、演出禅搭方式和表现技法等方面,突破了古典音乐所形成的传统,在此基础上,现代主义音乐竭力探索并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许多新的音响,从而扩展和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力。

27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