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演讲的秘密:18分钟改变世界》

TED是科技(Technology)、娱乐(Entertain-ment)和设计(Design)的缩写,是一个致力于传播激动人心的想法的非盈利性组织。

作者杰瑞米.多诺万通过对海量的TED演讲视频进行内容和结构剖析,提取出了一套“优秀公众演讲”的系统模型。通过学习这样一套模型,我们能够系统地掌握公开演讲的设计方法。更进一步,它能够为“如何真切地表达我们自己的思想”这样的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全文分为两部分,分别从演讲内容和演讲现场两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剖析。

演讲的目的是给予,是通过演讲的形式将自己强烈想要分享的观点传播出去,从这种意义上讲,即使观众中只有一个人在心灵和思想上被触动了,那这也是一场成功的演讲。

所以在确定演讲主题的时候,首先就是它应该是你“熟悉与热爱的话题”;而后,你需要从这些话题中提取出那个最迫不及待想要和大家分享的观点;最后,你需要为怎样便捷有效地实施这个观点制定出一套行动导向。

西蒙斯涅克的书

确定了演讲主题和观点后,接下来需要做就是为讲稿添加论点,填充论据。如果说观点是脊柱,那论点就是肋骨,而论据便是血肉。

添加论点时,推荐的做法是用“清晰的逻辑”推进观点的展开。这就需要我们应用归纳推理和演渗御绎推理的方式组织论点和论据。 归纳推理 是通过一组特定的事件、趋势或观察来证明一个一般性结论——就是那个值得传播的观点。与之相反, 演绎推理 是通过将范围逐步缩小,从一个一般性结论中得出一个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

除此之外,在为论点提供论据时,你需要找到故事与观点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将论点和论据完美结合,让你的演讲和谐、完备、统一。

那具体要怎么做呢?作者提出了5要素演讲提纲。在提纲中,演讲者从导论开始(第1步),然后进入A部分。A部分以论据开始(第2步),之后提出论点(第3步)。论点是理性的见解或解释,是从事例角度得出的。然后,在B和C两部分重复这样的模式,在论据和论点之间按步骤切换。最后,演讲者以结论(第8步)收尾。

以西蒙·斯涅克关于黄金圈法则TED演讲为例进行了解读和分析。

为了让观众能更好的共情,让演讲更具感染力,你需要有一个值得讲述的故事来支撑你的观点。故事的内容可以是你想要给年轻时的自己上的一堂课,也可以是你人生中的某个决定性时刻,亦或是你克服自身弱点的过程。

除此之外,作者还提供了最基础的故事讲述模式——“英雄之旅”。基本来说,它遵守下图所示的模式。

确定了主题、讲稿和故事之后,你还需要把握演讲过程中的口号、开场白、过渡与结尾。

一句好的口号能够充分代表值得传播的观点,短小精悍,以行动为中心,并且合辙押韵。在演讲中通过重复口号来加深观众的印象,进而促进你的观点传播。另外,开场是观众“注意力的最高峰”,一方面,你需要根据“会场氛围”随机应变,调整开场氛围;一方面,你需要通过好的开场方式来建立观众的兴趣。此外,你还需要用“过渡”为演讲承上启下,用结尾表达“清晰的中心思想”。

想象这样一种现象,很多时候你在私下场合和朋友们高谈阔论时,总是才思泉涌妙语连珠;但到了形式稍微正式一些,人数多了些的场合,那些汹涌的观点和词语突然一下都消失了,你开始变得面红耳赤小动作不断,好像连完整的句子都说不出口了。我们都清楚,这并不是因为你的观点消失了,而是因为场景变化后,由于缺少准备和技巧,尝尝一些小的扰动就会让我们措手不及,显得笨拙和手忙锋卜脚乱。

所以,只拥有了打动人心的演讲内容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有足够的技巧来把控演讲现场。对于这个问题,作者从三个方面给出了解决方案。

通过研究总结,作者归纳了“愤怒、厌恶、恐惧、快乐、喜爱和悲伤”六种情绪,在演银喊穗讲时,你可以通过不同的情绪调用观众的想象,从启发观众进行反思。

那应该怎么表达情绪呢?这就需要语言技巧与非语言技巧完美配合。语言方面你可以考虑生动的修辞、对话式的沟通互动、幽默诙谐的故事、包含热情又切换恰当的语音语气语速来拉进与观众的距离,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非语言技巧方面,你还需要注意站姿、手势、表情、眼神。总而言之,任何你能够用来调动情绪的方法,都需要得到协调使用。

演讲时,辅助工具并非是必须的,伟大的演讲者会卸下伪装,忘掉一切规则,用简单真实的语言进行演讲。而演讲时,任何可能成为你与观众之间屏障的东西,不管是物理的还是情感的,都应当去掉。

所以,幻灯片、视频、道具等有可能会分散演讲者注意力的工具,在使用时一定要小心而谨慎。核心原则就是在尽可能的发挥它们对演讲主题服务的同时,也必须要小心地防止它们去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到了这里,所有演讲过程中的事项都已经得到了完整考虑。但事情还没有结束,还有一些细节值得关注。比如穿着要和你的角色定位匹配,主持人对于你的介绍词,饱满的热情,充分的彩排和训练,对于最坏情况的备份和考虑(比如忘词和舞台失误)等等任何可能对演讲产生影响的因素。

如果能完整实施上述这些方法和技巧,我们很大概率上会做出一场好的演讲。但我们可能没有做演讲的需求,那本书能带给我们什么?读完这本书,我有以下几点的收获。

作者的分析对象是演讲,面对这个对象,作者将它分为核心功能(演讲内容)和运行环境(演讲现场)。核心功能的重点是价值,所以整个章节都在围绕如何寻找一个值得分享的演讲主题,如何让演讲内容足够精彩。运行环境的重点是如何让核心功能完美的万无一失呈现给观众,所以整个演讲的环境和流程就成了重点分析的因素。这种“内容+场景”的思考过程能够有效搭建出研究对象的完整系统架构,是一种可参考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上一期分享的时候,对于怎样对游记类书籍进行分享,我也纠结了好久,后来发现裕辅的旅行故事和“英雄之旅”模式完全契合,甚至有点诡异,裕辅遇到的第一次危险在全书中的位置都靠近黄金分割点附近。在没有思路的情况下,我套用“英雄之旅”模式,很顺利就完成了《不去会死:环游世界九万五千里的自行车单骑之旅》的分享。

读完本书后,在一次部门的讨论会上我突然发现,自己在紧张的时候一发言就咂嘴,之前没觉得有什么的事情突然觉得特别刺耳,这是一个明显的口头禅现象。后来,我开始在每日看板中增加了“说话时不咂嘴”的检查项,差不多有两三个月的努力后,这个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善,在想咂嘴时候,我都用一小段时间的沉默来替代。但事情还没有结束,我发现在讨论激烈的时候,“不是”、“但是”这两个口头禅又变成了突显现象,现在这两个词又成了我每天自查打卡的检视点。

“守破离”这三个词是在《敏捷革命》里学到的,它是指日本剑道学习中的三种境界。在“守”的境界中,你懂得所有规则与动作,不断重复动作;在“破”的境界中,你在完全熟悉有关动作之后开始学着创新;在“离”的境界中,你可以摆脱形式的束缚,算是真正掌握了要领,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加以创新。

本书中作者也一直强调技法和规则都只是辅助,伟大的演讲者会卸下伪装,忘掉一切规则,用简单真实的语言进行演讲。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我的最后一个感悟就是学习和应用技巧规则的同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重视本末,不要被规则束缚。

注:文中图表均来自《TED演讲的秘密:18分钟改变世界》。

17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