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粒皆辛苦油画赏析

欣赏《拾穗》这幅油画,你能联想到哪首古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走进中国美术馆看《粒粒皆辛苦》,这副画作有多出彩?

中国美术馆自建馆以来,许多载入中国美术史册的重要作品均首先展出,与此闻名于此。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讲述了镇馆之宝《粒粒皆辛苦》,这一新闻迅速上了热搜,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许多网友都很好奇这幅作品究竟有多出彩,才能称得上镇馆之宝呢?《粒粒皆辛苦》,是方增先创作的纸本水墨设色画,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我相信许多网友,对方增先并不熟悉,方增先,1931年出生于浙江浦江西塘下,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也是20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2019年12月三3日,方增先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8岁。方增先一生中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作品,获得了许多奖项和荣誉,他的逝世不得不说是艺术节的一大遗憾。《粒粒皆辛苦》表现的是,一个赶驴车的老农停下车,把掉在地上的麦穗一粒一粒,一颗一颗的捡起来的情景。在这幅作品里,老农身着青灰色土布衣服,头戴白金长满胡须,这体现了农民的辛苦。从这幅画里,我们就能够联想到农民种植粮食的辛苦情景,也可以感受到农民在收割庄稼时的喜悦心情。《粒粒皆辛苦》这部作品经常在当代美术教科书中出现,创作于1955年的6月份。在此之前,方增先跟随浙江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共同组织的“敦煌考察团”去了西北考察,在回来的路上,看到了北方农民在田地里收割小麦的情景,这些情景给了方增先很大的灵感。我国是农业大国,我们都知道粮食生产的重要性,粮食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方增先也是农村出来的人,他能够深刻的体会到农民对于粮食的感情。正是由于种植粮食的辛苦,使他们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粮食。这一情感也促进《粒粒皆辛苦》这幅作品的诞生。我国是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世界文明古国,也是名副其实的文物资源大国。这几年,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我们的文化,鼓励人们去美术馆欣赏各种文化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能够反映我们灿烂的文化,也可以反映出当今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积极奋进的精神。


39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