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我们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那里去?》赏析

高更特别钟爱大溪地,他拒绝文明社会的虚假,追求那种简单、原始的生活。1897年,他开始了一幅他认为是此生最重要的画,以表达他心灵最深的感触。这幅画在1898年完成,完工后他特别起了一个标题,并把标题写在画的左上角:“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麽?我们往哪里去?”,并在右上角签上名,注明日期。他要所有的人都明白这幅的画象征性的意义。这种做法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见他对这幅画重视的一般。

在完成这幅画后,高更曾经企图自杀。我们虽然不知道真假,但是一连串的打击让他对人生感到愤概。那时候他的经济情况相当拮据,他的酗酒和梅毒又让他备受痛苦。特别是1891年的一封信,通知他21岁女儿的去世,让他万念俱灰。在当年的一封信中,他愤恨地说:“我的女儿已经死了,我现在不再需要上帝。”这幅画就是他整个人生哲学的代表。他问这些问题并不是因为他有答案。相反地,这幅画更像是高更的《创世纪》,他是在借着这幅画说,这些问题没有答案,人生是荒谬的。

他自己解释说,这幅画要从右向左读,画面上有三组主要的角色,分别代表三个问题。右边三个女人和一个孩子是人生的起点,代表我们从哪里来。中间那一组是青壮年期,代表我们是什么。这里有两个女人在讨论人类的命运,一个男人坐在那里,似乎有些彷徨无措的样子。一个青年人正在摘苹果,象征着人生的追寻

在左边,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那里沉思,更有一位在阴暗里的老妇,象征着我们往哪里去。高更说:“这个频临死亡的妇人,好像已经安详地接受了命运。”在她的脚边有一支“白色的怪鸟、、、代表着话语的无益。”它可能是高更心目中的“来世”,就是“隐腔无语”。

保罗高更我们从哪里高清来

背后立着一位偶像,这是他心目中的“超现”(beyond),象征着人类灵性的追求。高更在一封写给评论家丰泰纳(André Fontainas,1899年)的信里说:“画里面的偶像不是一种具体的表白,而是一个雕刻,但不像野兽那麽冰冷,也不很凶暴。在我的梦中,它与我茅屋前的整个大自然融为一体,主导着我们原始的心灵。就我们的起源和那神秘的未来而言,它包含著模糊的和不可理解的因素。它对我们的痛苦是种假想的安慰。”是的,它只是一种人造的,假想的安慰。

这一切都呈现在热带的大溪地的乐园里。这里有阳光,有自由,有小溪,有蔚蓝色的海和远处离岛的山。这些都是高更离开文明社会所要追寻的。但是至终,这一切并没有带给他希望,还是让他想去自杀,有的只是悲伤和绝望。

对整幅画,他说:“我相信这幅油画不但超越了我以前所有的作品,并且我将来也再不能画得更好了。”这幅画是高更的《后印象主义》风格最突出的作品。他活泼地使用深色的重笔,这画同时充满了思想的深度和情绪的强度。他的画充满了悲伤、无奈。但是除非我们自己亲身体验过那种悲伤和绝望,可能很难要去解读,去感受那种震撼。

这就是高更,他热爱人生,厌恶现代文明的虚假和累赘。像是一个自命不凡的巨人,他嫉妒着造物主的权威,希望也创造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他拒绝也反抗他人给他安排的次序,定意要走出自己的路子来。他是热情的、勇敢的、可佩的,但也是可悲的,孤独的。

他那段时间画的都是有宗教性象征的作品,画灶拿衫里充满了玻里尼西亚的异国风光。他同情原住民的福利,常常与当地的法国殖民政府和天主教会冲突。1903年时,因着与教会和政府的争执,他被判坐牢三个月,并被罚款。这时,他的身子已经被酒精和放纵的生活所淘虚。在还没来得及服刑之前,他就因梅敏冲毒病结束了一生,这时他才54岁。

极有可能,到离世时他还是没有找到三个问题的答案。他显然没有在大溪地找到,也没有在绘画中找到。他是位伟大的天才,忠于自己理想地生活,他也看见了现代社会的虚伪和丑陋。但他的悲剧是,他走不出自己的牢笼,他追求的是自由和权利,得到的却是牢笼。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麽?我们往哪里去?”这三个问题是没有办法在我们自己身上找到满意的答案的。

35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