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家的故事,急,字不要太多!

王献之从小便跟着父亲王羲之学字。相传,王献之曾向其父请教习字的秘诀,父亲指着院中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面,你把十八口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王献之心里不服,认为自己人虽小,字也写得不错,决心显点本领给父亲看看。于是便从头练起基本功来。他天天照父亲的字雹余悔,练习横、竖、点、撇、捺,足足练了两年,才拿给父亲看。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在一旁说:“有点象铁划了。”王献之又天天练各种各样的钩,足足练了两年。给父亲看,父亲还是不响。妈妈评论说:“有点象银钩呐。”从第五年开始,王献之才天天练完整的源正字,足足写上四年,才把字捧给父亲看。王羲之看了仍然摇头、叹气,见到有个“大”字,嫌架势上紧下松,于是在下面点了一点,成为“太”字。王献之把字拿给母亲看,母亲一张一张地端详,看了三天才看完,最后叹口气说:“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简直惊得发呆了,原来母亲指的那一点,正是父亲加在“大”字下面的那一点啊!
王献之惭愧已极,烦闷地走出家门,来到城门口,看见一位老婆婆在烙饼卖。老婆婆烙好一张,就用竹筷挑起,一下撩进背后竹匾里,一张张叠得很齐整。王献之见了十分惊讶,便上前问那老婆婆:“你头也不回,怎么撩得这么准呀?”老婆婆回答:“这没什么,也不过像王羲之写字,熟练罢了。”王献之猛然醒悟,大受启发,于是回家继续下苦功练字。有一天,王羲之悄悄地走到儿子的身后,猛然间拔他手里的笔杆,没有拔动,感叹说:“此儿后当复有大名。”他知道王献之写字有了手劲了,这才悉心教导他。
据说,王献之完完全全写光了院中十八大缸墨水。到后来,他也成为名震晋代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英俊豪迈,饶有气势,对后代影毁早响很大。与王羲之齐名,被人们并称为“二王”。

中国古代著

1、柳公2113权,作品有:《金刚经碑》5261《玄秘塔碑》《神策军4102纪圣德碑》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1653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2、黄庭坚,作品有:《松风阁诗帖》《诸上座帖》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妒行钱仍满学开山之祖。 3、王羲之,作品有:《黄庭经》《乐毅论》《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360问答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4、陆机,作品有:《平复帖》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5、王献之,作品有:《鸭头丸帖》《淳化阁帖》《中秋帖》 王献之(3侵银目措丰做尽创望两选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外戚,“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超政款后走齐之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 来源:-陆机 来源:-王献之 来源:-王羲之 来源:-黄庭坚 来源:-柳公权

国外书法家故事作品赏析

7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