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画家介绍

德朗
1914年出生于俄国圣彼得堡的德·斯塔埃尔画作由短暂的具象转为抽象后不久,即受画坛的认可。他却很快一面沉湎于抽象创作中,一面又与同代的抽象艺术圈保持距离,显示出一种令人动容的好品味,被纳入巴黎“抽象第二代”之大家。画家善于捕捉瞬间闪光,化具象为抽象。对他的创作,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存在热烈的反应与争论。
保罗·塞尚(1839—1906)生于法国普罗旺斯省的埃克斯镇,他父亲是位制帽厂主,后来成了银行逗裂家,这使他能一生专心于艺术。他16岁入埃克斯中学结识后来成为大作家的左拉,3年后升入大学法律系,他坚持要学艺术而赴巴黎入苏伊塞学院学画与毕沙罗交往。他是南方省份的人,装束简陋,外表难看,满嘴难听的土话,人们认为他没有学画的天才,虽有色彩画家的气质,却不幸滥用颜色,因此始终未芹哪能考上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他回到了埃克斯,父亲为他在自己的银行里安排了工作。他23岁时又重返巴黎苏伊塞学校,在以后的3年里几乎年年送画到官方沙龙,但年年落选,后来在毕沙罗的劝说下参加了1874年第一届印象派画展,他却遭到了比其他印象派画家更多的嘲笑与攻击,说他是个走错路的画家,是一个村愚、低能儿,一只用蠢驴的尾巴作画的人,这次失败又使他回到故乡埃克斯。
塞尚崇拜浪漫派的德拉克洛瓦,写实派的库尔贝,再加上印象派的影响,在他的脑中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创造力。他宣称要创作一种像古代大师们那样可以进博物馆的永恒艺术。为了强调质感,他采取库尔贝用调色刀作画的方法。他还提出用圆柱体、球体、圆锥体来描绘对象,并且都表现出透视关系,还要把一个物体或平面的每一个面都引向中心,用分解景物,以创造形象的重量感、体积感、稳定感和宏伟感的作品,最后达到简化和几何化的效果。
塞尚在新艺术观念指导下创作的画不仅受到官方沙龙的拒绝和舆论的攻击,而且公众也不理解。因此没有人买他的画。失意使他的性格变得更加乖戾,他不能容忍社会的压力和社交界的虚荣,当他纯朴的自尊受到障碍时,内心变得更加痛苦怪僻,觉得世间没有人理解他的艺术思想,有时他也发出自尊自大的言辞:“在法国所有活着的画家中最伟大的是我塞尚。”

塞尚在艺术上是个不被赏识的、孤独的探索者,他也是一个意志坚韧的、孤辟的人,他不是为生活而画,是为画而生活,甚至不为别人画,而完全为自己画。他只在死后20年才赢得声誉,成为画坛巨星,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

乔治·修拉

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修拉是诞生在科学革命中的最早的新型艺术家–艺术家兼科学家。把文艺复兴传统的古典结构和印象主义的色彩试验结合起来。把最新的绘画空间概念、传统的幻象透视空间、以及在色彩和光线的知觉方面的最新科学发现结合起来。对二十世纪几何抽象艺术有很大的影响。

西涅克简价

保罗-西涅克(Paul Signac, 1863-1935), 法国新印象派(Neo-impressionism)点彩派(Pointillism)创始人之一,他主要画风景,且经常使用点彩派技法作画 。

1863年11月11日生于巴黎,1935年8月15日卒于同地。早年学建筑,后转而学绘画。1884年与G.修拉交往后,开始接受新印象主义理论,并成为这一运动的嫌指码骨干人物。作品富于激情,善用红色作为基调,代表作《圣特罗佩港的出航》、《马赛港的入口》等色彩鲜明和谐,使远近产生秩序感。晚年思想进步,同情社会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

他是位狂热的人,醉心于绘画,科学,文学,政治,一句话,他热爱他所处的时代.

他从来都是最彻底的,既强壮又开朗,与其说象位画家,不如说象个布列塔尼水手.

他讲起话来又快又急,既夹带着让人不能重复出来的字眼,又有着可亲的温柔.

他的狂热,好斗精神,智慧,坚定不移,都丝毫不能说明他的特点.而在他甚至最狂热的爆发时,也没有渺小低下之处和无缘无故的恶意.

他的坚定是实实在在的,主意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他可不是那种注定要使生活简单,逐走一切不该进入自己小圈子的事物的人.恰恰相反,他有着每次接触新东西时都变得生动活跃的信念,时刻准备攀上更高的水平.

他的话不管多么生硬,都出自一颗慷慨仁慈的心,是为真理而发.开放精神使他完全同意有各种各样达到真理的办法,承认有时与他根本对立的研究的合法性.但是,在艺术上,一如在生活中,他始终与野心家,伪善者,拍马者,自命不凡者誓不两立.斗争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艺术斗争也如社会斗争一样,因为他似乎有更多的精力要提供给渴望行动的坚强气质使用.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年)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24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古匹尔画店当店员。后来成为传教士,在比利时西南部的博里纳日矿区传教,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在度过了一段极度失望和贫困的生活后,他决定在艺术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脱。1880年以后,他到处求学,向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求教,向荷兰风景画家安东·莫夫学画,但最后还是决定自学。他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按自己的认识表现世界。在1886年以前,他的作品还都处于探索的时期,代表作有《吃土豆的人》、《纺织工》等。1886年凡高随他担任古匹尔画店高级职员的弟弟来到巴黎,结识了图鲁兹一劳特累克、高更、毕沙罗、修拉和塞尚,并参加印象主义画家们的集会。从而使艺术眼界大为开阔, 开始以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方法作画,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1888年2月,他同高更结伴同行,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写生作画,长达一年之久。这是他艺术风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南国的强烈阳光和阳光照耀下的市镇、田野、花朵t河流、农舍和教堂,使他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高喊: “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

他和高更这时已经同印象主义的观点发生分歧,却同时对表现主义或者象征主义发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曾经有过建立“南方印象主义”或者“印象主义分离派”的打算。后来因为2人的关系恶化,高更离去,凡高在发生割下自己耳朵的事件之后精神逐渐分裂。因此,他们没有结成任何团体。1890年,经过圣雷米的德莫索尔精神病院的长期住院治疗,病势稍有好转后,凡·高回到巴黎,住在瓦兹河畔的奥韦尔,接受伽塞医生的专门治疗,并勤奋作画,作有《伽塞医生肖象》、 《奥韦尔的教堂》等。但是,在1890年10月27日,在同伽塞医生发生争吵之后,突然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凡高一生留下了丰富的作品,直到去也之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这些作品中作者突出地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现,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这样的艺术对20世纪表现主义影响甚深,特别是苏丁和德国表现派画家,从凡高的作品中吸取了不少重要的原则。他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画家。但是,当他还活着的时候,一共只卖出过1幅画。

“ 向日葵 ”1888年2月,已35岁的凡高从巴黎来到阿尔,来到这座法国南部小城寻找他的阳光,他的麦田,他的向日葵。凡高创作了大量描绘向日葵的作品 , 他说:“向日葵称得上是我的东西。”这幅(见纪念凡高之一的 向日葵 )是其中最著名的,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在伦敦拍卖会上,凡高的一幅"向日葵"( 是这幅静物:瓶中的15朵向日葵 )以3990万美元的天价被日本人买走,这个消息震惊了全世界!
时间,1987年03月30日,"向日葵"卖了3990万美元;
后来, 1987年11月11日,"鸢尾花" 卖了5300万美元;
后来,1990年05月15日,"加歇医生像" 卖了8250万美元.这是艺术品拍卖的最高价了!
后来, 1998年11月19日,凡高的一幅 没有胡子的自画像 以7150万美元卖出。
“ 鸢尾花 ”于1889年5月完成。
同向日葵一样,凡高似乎也喜欢画这种植物。

1892年,唐基(凡高的朋友)以300法郎的价格将这幅画卖给了评论家奥克塔夫·米尔博–凡高最早的赏识者之一。这幅画像许多其他的凡高的画一样,在他死后不断地买卖。
1987年11月11日,在拍卖会上,有人叫出了5300万美元的天价。
“ 星月夜 ”1889年5月8日,凡高来到离阿尔25公里的圣雷米,在精神病院治疗.他是自愿的,那时,医生允许他白天外出写生.这幅画中的村庄就是圣雷米。6月,也就是他住院一个月后,画了这幅画。据说这幅画是凡高凭记忆和想象所作。现存于纽约现代艺术馆。
“ 奥维尔教堂 ”1890年6月,凡高在奥维尔一边接受加歇医生的治疗,一边进行创作,这幅画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他所描绘的是奥维尔当地最主要的教堂,建筑是12,13世纪的,融合了罗马式与哥特式的风格.直到今天,他仍然矗立在那里,在它旁边立着一个牌子,上面印着的就是这幅“奥维尔教堂”。
1个多月后,凡高自杀了……
“ 麦田上的乌鸦 ”“在瓦兹河上的奥维尔镇周围的乡下,农田一望无边,起伏不平,每逢收获时节便诱来大群乌鸦,这片农田迷住了凡高.他的精神状况尽管日益恶化,可他仍然奋不顾身的工作……”
1890年5月17日,凡高来到离巴黎不远的奥维尔继续治疗.他结识了热爱艺术的医生加歇.凡高住在一家咖啡馆楼上.开始时他的心情颇为不错,也与人关系融洽.可是没多久,"忧伤和郁闷又重新占据了他那敏感的心"他画了"麦田上的乌鸦"…
几星期后,1890年7月27日,他如往常一样去麦田里作画."在距他住的地方数百米远的农家庭院的堆肥旁",他举起手枪向自己的胸口开枪,没打中心脏.他又"摇晃着走回寝室".当天晚上,凡高叼着烟斗一言不发.第二天,凡高还与来看它的提奥谈起他对艺术的见解.到了晚上,他开始虚弱.1890年7月29日凌晨1时30分,凡高停止了呼吸……他只有37岁。
(注:关于凡高自杀当天的情况,有多种说法,以上只是其中一种.)
他的遗言是:"The sadness will last forever."
凡高死后,弟弟提奥痛苦万分.六个月后,1891年1月25日,提奥去世了。他们被共同葬在了奥维尔墓园。

尽管高更和梵高的名字双双成为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锋,成为极端个性化的艺术家的典型,但要设想他们的个人特点有多在不同则是很难的。高更是个攻击传统观念的人,语言刻薄、玩世不恭、冷漠无情,有时蛮横无礼。而梵高对于共事的艺术家,则充满了一种天真的热情的深沉的爱。在他有了一段生活经历之后,这种爱使他成为一个美术商人,并产生了进行理论研究的愿望,进而成为比利时煤矿区的一名传教士。1880年他开始学画,后来他在布鲁塞尔、海牙和安特卫普进修。于1886年来到巴黎,他在这里见到了劳特累克、修拉、西涅克和高更以及原先的印象主义小组的成员。 梵高在巴黎结识了印象主义画家之后,他的调色板就变亮了。他发现,他唯一深爱的东西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征,与印象主义者们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运用印象主义者的技法,但由于他对于人和自然特有的观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具有非梵的个性。这从来都是如此的。

梵高的激情,来自他所生活在其中的那个世界,来自他所认识的人们所做的按捺不住的强烈反应。这绝不是一个原始人或小孩子所做的那种简单的反应。他写信给弟弟提奥的信,是一个艺术家写出来的最动人的故事。信中表明了他高度敏感的知觉力,这种知觉力完全符合他他那感情的反应。他敏锐地意识到,自己正在获得效果,这种效果是通过黄色或蓝色来取得的。虽然他的大部分色彩观念用来表达对于人物和自然的爱,及其表现过程中的愉快,但他对较深的色彩十分敏感,所以在谈到《夜晚的咖啡馆》时说:“我试图用红色和绿色为手段,来表现人类可怕的激情。”《夜晚的咖啡馆》是由深绿色的天花板、血红的墙壁和不和谐的绿色家具组成的梦魇。金灿灿的黄色地板呈纵向透视,以难以置信的力量进入到红色背景之中,反过来,红色背景也用均等的力量与之抗衡。这幅画,是透视空间和企图破坏这个空间的逼人色彩之间的永不调和的斗争。结果是一种幽闭、恐怖和压迫感的可怕体验。作品预示了超现实主义用透视作为幻想表现手段的探索,但是没有一种探索,能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这种笔触,就象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看,实际确是如此,因为梵高是一位画其所见的艺术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星夜》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这可以从十六世纪风景画家老勃鲁盖尔的高视点风景手法上看出来,虽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义者的风景画。高大的白扬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他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在那儿,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了情感的时候,他就不停地作画。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的黄色。前景中深绿和棕色的白杨树,意味着包围了这个世界的茫茫之夜。

梵高继承了肖像画的伟大传统,这在他那一代的艺术家里鲜见的。他对人充满了激情的爱,使他不可避免地要画人像。他研究人就象研究自然一样,从一开始的素描小品,一直到1890年他自杀前的几个月里所画的最后自画像都是如此。它如实地表现出疯人凝视的可怕和紧张的眼神。一个疯人,或者一个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画出这么有分寸、技法娴熟的画来。不同层次的蓝色里,一些节奏颤动的线条,映衬出美丽的雕塑般的头部和具有结实造型感的躯干。画面的一切都呈蓝色或蓝绿色,深色衬衣和带红胡子的头部除外。从头部到躯干,再到背景的所有的色彩与节奏的组合,以及所强调部位的微妙变化,都表明这是一个极好地掌握了造型手段的艺术家,仿佛梵高完全清醒的时候,就能记录下他精神病发作时的样子。

乔治·勃拉克(1882-1963)现代绘画大师,立体主义绘画创始人之一。
立体主义抛弃了过去的一切视觉,恢复了绘画的自主,使画成为一种建筑,使对象成为某种比现实还要真实之物.在这一行动中,勃拉克起了主要作用.他比所有其他的立体派画家更多地带来不可缩减的具体和一针见血的分析,带来少有的和谐色彩和他的任何同伴都无能为力的典雅流畅的线条.

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是20世纪最重要的前卫运动。它对后来的各种现代派艺术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立体主义者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是,怎样在平面的画面上画出具有三度、乃至四度空间的立体的自然形态。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时间"、"空间"等基本概念受到挑战,画家们因而有理由以更适应现代观念的科学法则来表现自然。这个法则就是按结构重新组建物体的形象。

"立体主义"这一名词是在评论家沃克塞尔1908年11月发表的一篇评论《乔治.勃拉克》中出现的。从此,"立体主义"便成了勃拉克和毕加索开创的新艺术风格的代名词,并迅速传遍整个欧洲,对各国现代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09年是立体主义的真正开端。立体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实际物体的实验,人和物是中心所在;他们所表现出的形式,并非物体真实的再现,而是逐一加以分解所做的再现,最后,分解本身反而取得了优势。立体主义拒绝了传统绘画中对光和空气的表现与描绘,拒绝了三维空间透视,而创造了一种多维的浅透视,用许多相交的面(四方形、三角形、半圆形等)来表现物体。他们从多个视点同时观察被表现的物体,从而使其后面、侧面等各个面能同时展现在观众面前。按照他们的观点,立体主义绘画中不仅表现了物体的外在形象,而且还向人们揭示了关于物体本身的有关知识。

勃拉克曾就此说道:"我必须创造出一种新的美–这种美在我看来就是体积、线条、块、面和重量–并且通过这种美来表达我的主观感受"。

1907-1911年期间,是立体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即分析的立体主义阶段,勃拉克和毕加索通力合作,共同创作。他们的作品难分仲伯,几乎同出一辙。这个阶段的作品主要强调构图的"分析"特征,他们常常把要描绘的对象加以"分解",然后把物体的各个面的形象同时描绘在画布上。这些作品看上去象是一堆块、面杂乱地堆放在一起而构成的;色彩也被提纯至近于单色调,同时通过一些符号式的描写来暗示画面上物体的实际形象。

1912年以后,立体主义进入了第二发展阶段,即综合立体主义阶段。在这个阶段,毕加索在他那更加自由的创作天地里施展自己充满野性激情的艺术创造力,渲染一种个人激情的力量。勃拉克则进一步发挥他感觉敏锐、处理大胆的特长,尽情抒发色彩与肌理的表现力。他们提出一种新的观点:不去描写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本身引入绘画。在该阶段的一些作品中,还出现了一些题字、数字和乐符。这些"符号"一方面强调了作品的平面属性,以减弱透视的感觉,同时也给人以一种客观世界之外的其它联想。后来,他们的作品中还加入了拼贴,即用一些彩纸片、旧报纸、木纹纸和电车票等材料贴到画面上。这种作法在西方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开创了综合表现手法的先河。这对后来塔特林等人的创作也发生了重要影响。

皮特·蒙德里安出身在荷兰的阿麦斯福特一个教会学校校长家庭,14岁开始学画,20岁成为当地的一位中学美术教师

,开始从事学院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印象派、象征派和后印象派中吸取养料。直到1911年,他在荷兰看到毕加索和布

拉克的早期立体主义作品后,次年就赶赴巴黎,开始按立体主义方法作画。最初试用最单纯的红、黄、蓝和绿等原色来描绘

风景。在以后的年代里,他以抽象的平面,用正面化的手法来表现风景,1914年回到荷兰创立风格派,提倡新造型主义。蒙

德里安把新造型主义视为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抽象符号把丰富多采的大自然简化成有一定关系的表现对象。他认为:“唯有

纯造型才能完成最后的抽象。在造型艺术中,真实性只能通过形式和色彩,有动势的运动的均势才能表现出来,纯手段才是

提供达到这一点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一思想使他通过直角,通过把色彩简化为原色,并加上黑和白,成为一种非全等的、

对立的均衡。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一步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我的作品最后是由直线和横线完成,形成诸如十字形,各个

相互分离和隔开,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力量的表现,这类对立物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

蒙德里安在1914年的画中,曲线已经消失,垂直与水平结构居主导地位;1919年以后通过垂直与水平线结构的动势平

衡,以及使用原色,完成了他表现宇宙的理想,达到一种人与自然统一的境界。

中外古代绘画各时期特点和风格

先是中国的: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技巧上尚处于稚拙阶段,但已具有初步造型能力,对人物、鱼、鸟等外形动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并表现作者的信仰、愿望 商、周:商代庄严神秘而缛丽,西周趋于典雅,春秋以后绘画内容逐渐更多地反映社会生活,形象活泼生动,技巧上有着巨大的飞跃。 秦汉内容丰富,色彩绚烂,帛画以左右对称、360问答上下连贯的格局分三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众多的人物、禽兽、器物被安排得有条不紊,疏密繁简错落有致。奇诞夸张的造型中体现出严谨细腻的突由丰告否子间失出普写实技巧。线条流畅挺拔,刚健质朴,设色以平涂为主,技法纯熟,使用的矿物质点花安颜料至今仍十分鲜艳。 三国两晋南北朝反映士族名士的生活及人物形象的作品迅速增多,以文学为题材的绘画创作日趋活跃,她组能客触肖像画在这一时期很发达,山水画和花鸟画开始萌芽 隋唐两代人物画占主要地位唐代山水画有着多种川川另船为力因丝风貌.花鸟画开始兴起,唐代花鸟画侧重描绘鹰鹘、仙鹤、孔雀、雉鸡、蜂蝶及花木竹石,大都工整富丽.唐代绘画不仅大胆汲取、借鉴外来艺术的表现技巧,而且还通过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传播到其他国家.唐代绘画灿烂而恢宏,具有昂扬磅礴的时代精神和风貌。 宋代山水画家辈出,各有专长和创造,花鸟画也有着长足的发展,五代时江南徐熙的提呢田园花果和西蜀黄筌的奇花异鸟分别具有野逸和富贵两种不同风格代两宋绘画技巧有不少成功的创造,画家注意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带思功便布担体验,艺术上倡导敌写实,具有精密不苟严谨认真的精神,但在创作中又注重提炼取舍,要求形神兼备,把工笔重彩技巧推向高峰. 元、明、清时期文人欢结括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题材上山水、花鸟占有绝大比重。文人画强调抒发主观情趣,提出“不求形似”、“无求于世,不以赞毁挠怀”,不趋附社会大众审美要求,借绘争都附介小汉花识北画以自鸣高雅,表现闲情逸趣外国的1:非洲岩洞艺术 非洲岩洞艺术是新石器时代非洲原始社会艺术的遗迹。二十世纪考古发扬选供毫教够严封现:在北非的阿特拉斯山脉,撒哈拉沙漠和利比亚地区都发现大量原始猎人刻画的牛、长颈鹿、河马、大象、单峰驼等动物,还有描绘人类日常生活、舞蹈、狩猎、战争和举行原始示教仪式的风俗画等。以利比亚的费赞(Fezzan)地区的作品最为突出。它的艺术风格和新石器时代的西班牙勒文特壁画相近似。在中非和南非的发现中,以罗得西亚的布须曼人的壁画最有名。布须曼人的子孙在十九世纪遭到殖民者的迫害以前,从未停止过壁画的创作。 2:爱吸州口力快零倍标款左斯基摩艺术 爱斯基摩要在严寒而困难的北海防选触件极生活条件下,用骨、牙、木、石刻制的生活用具和迷信工具上的一种装饰艺谈员若既为丝术被称为爱斯基摩艺术。在阿拉斯加诺登桑(Nort整附总光六实活危onSound)以北居住的爱斯基摩人大多数人都会雕刻艺术,他们在弓钻的转动杆(海象牙制的)上刻小型的剪影式的北极生活图画,并用海豹油灯的黑油涂黑,非常精巧,惹人喜爱。十九世吸业类模林植改纪中叶,由于现代资本主义的影响,他们的艺术品逐渐变为商品。 3:拜占庭艺术 从四世纪到十五世纪以君士坦丁堡(即古希腊城市拜占庭)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首科鲜观沉即东罗马帝国)和基督教会相结合的官方艺术。其思想内容是崇拜帝王和宣扬基督教神学,为巩固贵族阶级的统治服务。其风格特点是罗马晚期的艺术形式和以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为中心的东方艺术形式葙结合,有浓厚的东方色彩。如圣索非亚教堂的中央圆顶形的结构及其内部金碧辉煌的装饰,反映了政教合一的精神统治的权威。在基督教神像学体系的建立和利用、改造旧形式为基督教宣传服务等方面,在教堂建筑、圣像画、镶嵌画、壁画、细密画及工艺美术的风格创造上,都有较大的成果。由于教会的束缚。后期风格倾向于公式化、概念化。它对中世纪欧洲各国,尤其是东正教国家的艺术有巨大影响。1453年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攻下君士坦丁堡后,拜占庭艺术的历史已千终结,但其形式仍为东正教会所利用。 4:哥特式艺术 十二至十六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以新型建筑为主的艺术,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这种建筑风格,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的教堂式样,而广泛地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轻盈通透的飞扶壁,修长的立柱或簇柱,以及彩色玻璃镶嵌花窗,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幻觉。反映了基督教盛行的时代观念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化面貌。代表作品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教堂、英国的林肯教堂、意大利的米兰教堂等。 5:佛罗伦萨画派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经济和文化中心佛罗伦萨形成的一个重要画派。该派以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为主导,用科学方法探索人体的造型规律,吸取古代希腊、罗马的雕刻手法应用在绘画上,把中世纪的平面装饰风格改变为用集中透视,有明暗效果,表现三度空间的画法。在以宗教神话为主的题材中,把抽象的神象画成世俗化的合乎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理想的人,成功地创造了人物画新风格。除了油画外,当时多创作大幅温壁画,主要为宫廷、教会和资产阶级上层服务,从而改变了欧洲中世纪绘画的面貌。初期代表画家有*乔托、*马萨丘、乌且罗(Uccello, 1394-1475)等,盛期以*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画家为代表。十五至十六世纪三十年代最繁荣;十六世纪末,由于佛罗伦萨政治上失去独立,经济衰落,以及画家信盲目崇拜前辈的结果,逐渐走向*风格主义。 6:威尼斯画派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画派之一。威尼斯共和国在十四世纪是欧洲和东方的贸易中心,商业资本集中,国家强盛。艺术受拜占庭及北欧的影响。十五世纪吸收了*佛罗伦萨画派及*曼坦那的经验,通过贝里尼一家、卡巴秋(Carpaccio, 约1465-约1526)、安东奈罗·达·美西纳(Antonello da Messina, 约1430-1479)等人的努力,政府和教会的利用,尤其是社会团体—互助会(scula)的支持,绘画艺术得到了发展。十六世纪威尼斯派成为欧洲油画创作中心。该画派反映人文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其画色彩明丽,形象丰满,构图新颖,但大多借宗教神话题材,描绘统治阶级的豪华生活。代表画家有*乔尔乔、*提香、*丁托列托和和*委罗内塞等。直至十八世纪仍有*提埃坡罗、加纳来多(Canaletto, 1697-1768)和瓜第(Guardi, 1712-1793)等画家。该派作品对欧洲绘画的影响很大。 7:浪漫主义画派 十九世纪初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兴起于法国画坛的一个艺术流派。这一画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著(如莎士比亚、但丁、歌德、拜伦的作品)等,有一定的进步性。代表作品有*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画面色彩热烈,笔触奔放,富有运动感。 8:印象画派 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兴起的一个画派。这一名称是由1874年该派作者举行画展时,批评家对莫奈所作《日出印象》一画出以嘲笑而来。该派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法,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气的创作方法,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相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使欧洲绘画出现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对绘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响。代表画家有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等。 9:后期印象画派 广义指继承印象画派,并加以变革的各个不同流派。狭义指塞尚、凡·高、高更等人的创作方法。他们接受印象派的用色方法加以革新,不满足于印象泊对自然的客观描绘,而强调主观感受的再创造,一般不表现光,而注重色彩的对比关系、体积感及装饰性等。对后来的野兽派及表现派有很大影响。 10:新印象画派 十九世纪末从法国印象派发展而来的一个流派。认为印象画派表现光色效果的方法不够严格,标榜以科学方法追求色彩分析,用不同的色点排列组合作画,画法机械。此派活动时间短暂。代表作者有*修拉、*西涅克、克罗斯(Henri-Edmond Cross, 1856-1910)等。参考资料: :

19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