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先锋,现代之美,恶之花:波德莱尔美学观简述

波德莱尔既是诗人,也是批评家。在他的眼中,诗、画、批评都是一体的。

波德莱尔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观念便是在恶中寻找美:

所以诗并非要再现自然世界,而是挖掘其背后的美,这种美可以是高贵典雅的,也可以是忧郁绝望的。这种美蕴藏在自然世界背后的另一个世界,是体现万物之间、感官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整体性联系的世界,这个世界需要靠人的想象力来找寻。波德莱尔在《感应》一诗中有过描写(这首诗被称为「象征派的宪章」):

波德莱尔象征主义美学

这种感应论是波德莱尔的重要美学观点,感官之间的相通在他的诗与评论中经常出现,尤其是各种气味。这一万物相互联系的整体世界,正是象征主义得以发展的世界。人们需要借用各种隐喻,才能尽可能展现这个无限丰富的世界。波德莱尔曾借用画家德拉克洛瓦的观点,认为自然是一本词典,如果仅仅把所有词语列出来,必然乏味得很。睁樱真正的诗人或艺术家,需要把词典里的词重新组合成有意义的句子。这就依赖于想象力,来构建象征的森林。

这与现代艺术的转向是一致的,也就是艺术家无法满足于模仿自然、再现自然,目的从扒野描绘「所见」转向表现「所知」。这就需要思想的介入,由此波德莱尔非常推崇想象力:

虽然这是一个想象力创造的世界,但它仍然依托于自然世界,因此并不像浪漫主义那样随意飘飞。而且这里的想象力带有理性色彩,而非纯然的神秘主义:「想象力的敏感是另外一种性质,它知道如何选择、判断、比较、避此、求彼,既迅速,又是自发地。」波德莱尔将诗人定义为一个翻译者、辨认者,他要展示隐藏在感官世界后面的联系。因此,波德莱尔的诗虽然惊世骇俗,但诗中的象征物也都源于现实世界,只不过他对其进行了重新的组合。

波德莱尔还有一点与浪漫主义不同的是,比起歌颂自然,他更推崇人造物之美。这里的原因除了想象力的作用外,还有美德的人为属性:

这种建立于原罪说的观念,让波德莱尔热衷于游荡在城市中,关注时尚的流行,关注各种器物、服饰、妆容,并从中找寻美。

这些观点都体现在波德莱尔对艺术的具体批评上。例如他划分了三种画家,一种是现实主义者:「我想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或可能会有的面目来表现事物,并且同时假定我并不存在。」一种是富有想象力的人:「我想用我的精神来照亮事物,并将其反光投射到另一些精神上去。」波德莱尔也常常称这两种画家为素描家与色彩家,代表人物为安格尔和德拉克洛瓦,波德莱尔更倾心于后者。还有一种则是折中派:「除了富有想象力的人和所谓的现实主义者外,还有一种人,他们胆怯而顺从,使他们全部的骄傲听命于一种具有虚假尊严的清规戒律。正当前者想描绘自己的灵魂,后者自以为表现了自然的时候,这些人却在使自己符合一些纯粹出于习惯的规则,这些规则完全是武断的,并非出自人的灵魂,只不过是由某个有名的画室的常规强加于人的。这种人为数很多,却很少令人感兴趣,其中包括有古代的假爱好者,风格的假爱好者,一句话,所有那些因为无能而把老一套抬高为风格的人们。」波德莱尔对这种尊奉学院规则的人是一点儿也看不上的,斥之为平庸之辈。

波德莱尔如何看待诗在道德伦理上的功能,经历过一个变化。在一八四八年革命前,波德莱尔对人的前途是乐观的,也认为艺术需要有道德作用,而不能为艺术而艺术。但在路易·波拿巴政变之后,他对现实政治失望,开始更注重艺术的形式,而弱化春早喊其道德功能。此时,波德莱尔最重要的观点就是否认真善美的统一,要在恶中发掘出美。但在他的诗与散文诗中,仍然可见形式背后的道德内容,只是不像之前那么明显,像恶之花这样一个主题就极具现实性。他曾为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如此辩护:「真正的艺术品不需要指控。作品的逻辑足以表达道德的要求,得出结论是读者的事。」

简而言之,波德莱尔反对一种资产阶级式的道德说教,但也并非一个唯美主义者。

那么,在波德莱尔这里,到底什么体现了美呢?

他提出了著名的美的双重性:

波德莱尔并不喜爱古典美,而热衷于发掘转瞬即逝的美,这自然也包括城市阴暗面的美,一种忧郁之美、不幸之美、反抗之美,这种美是现实的,是前人甚少描述的美。注意,丑恶并不直接等于美,从恶到美,需要艺术家的加工。在这个基础上,波德莱尔开创了现代的美学观。

俄罗斯象征主义作

代表人物:列夫托尔斯泰、阿托尔斯泰
象征主义
一、什么是象征:
象征(Symbol),在古希腊是指“拼凑”、“类比”。最别杆右浓常单八晶冷早指一块书板的两个半块,互相各取半块,作为信物。逐渐用来指那些参加神秘活动的人借以互相秘密认识的一种标志、秘语或仪式。
象征士口千春谈就是指甲事物与乙事物有着重要的密切的关系,甲事物代表、暗抗拉强七示着乙事物。在象征活动中,象征是用小事物来暗示、代表一个远远超出其自身涵义的大事物,如十字架-基督,用具体的人的感觉可以感知的物象来暗指某绿米海种抽象的不能感知的人类情感或观念,如狼-贪婪
神话世界就是象征的世界,又因为神话是适问价定持成显地选体养文学之母,所以文学与象征不可分离。
作为一种创作美学,象征主义古已有之,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一道,是文置语格采学史上具有原型意义的三种基本创作美学。始于柏拉图,他不统一的物质世界分为二元的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现象世界是本体世界的模本。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中最早出现的频服供劳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然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至20世纪20年代,有了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性文学流派。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资族错粉紧击导失旧呼劳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复杂微妙的情绪、感受。
分期: 波德莱尔时期/魏季好宗在弱居尔伦、兰波、马拉美时期。
主张 :反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力图重新把握文学的特征,努力探求主客观之间的契合点,因而,“通感”便成了象征主义的理论要轻宽关易照完粮移标基石。他们认为,在可感的客观世界深处,隐藏着一个更为真实的、真正永恒的世界,人们只有凭本能的直觉才能领悟。而艺术地传达出这种秘密便是诗人的最高任务。真正的诗人,毫员型为纪似军有不同于常人的感知力,能够深入把握光怪陆离的自然和人生,达到物我相通的境界,创造出神韵独特的艺术。
3、 风格特色: 蒙胧美和神秘色彩。多象征、暗示、隐喻,诗意飘忽,半明半暗,留下更多品味余地。另外,对音乐的追求,使诗歌富于乐感,内在韵律的丰富,更增添了诗歌梦幻般的诗意和多义的魅力。
4、 传播 : 19世纪90年代,象征主义在法国衰落,其影响却越过边界传向世界各行叶困衣定地:
维尔哈伦和梅特林克把它引进比利时。
王尔德把它引进英国。
格奥尔格把它引进德国。
里尔克把它引进奥地利。
哈姆逊把它引进挪威。
勃兰兑斯把它引进丹麦。
原晶居着概技转树亚狄把它引进匈牙利。
巴尔蒙特把它引进俄罗斯。
达里奥把它引进西班牙。
20世纪20年代,象征主义又出现了第二次高潮,通常称为后期象征主义。法国的瓦雷里继续着马拉美“纯诗”的道路,在追求音乐性的同时,更增加了哲理的思考。美国的庞德举起了意象主义的大旗师破布很清,领导了英美的意象派大军。俄国的勃洛克运用象征派的艺术,讴歌苏维埃的革命事业。美国的艾略特则兼容并蓄,又融进了宗殖投知某教意识,开拓了西方现当代诗歌的先河。
1、 主要代表作家 :法国的瓦雷里,奥地利的里尔克,爱尔兰的叶芝,美国的庞黄限加林汉州距球离入德,英国的艾略特,比利时的梅特林克。
2、 前后期象征主义的共同点:
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
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
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复杂微妙的情绪。
前期象征主义象征内涵意义单一、单义、简单,暗示和对应的关系相对明晰,而后期象征主义则表现出多重、多义、复杂的特征,其内涵意义更具暗示性、联想性、含蓄性,象征意象交错重叠,复杂难辩。
前期象征主义注重感情象征,通过对应和暗示,可以窥见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而后期象征主义更在于表现理智,表达抽象的思想观念,着眼于对艺术、生活和人生哲理的理性探索。
前期象征主义追求迷离蒙胧的、梦幻般的诗歌意境,把直觉幻觉、暗示象征、音乐梦幻等冶为一炉,而后期象征主义则把诗歌引人到宗教神秘之中,建立起象征主义的神话体系,将玄学、典故、宗教神话与象征意象结为一体,表现出空灵虚无的特征。

14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