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莫奈以外,雷诺

D

梵高的依恋与深情

2019.02.08于阿姆斯特丹

梵高的一生,除了作为画家的耕耘岁月,另外两个重要的命题是对友人的依恋和对世界的深情。

致敬毕沙罗

恰似他画笔下明亮的向日葵和梦幻的星空,梵高在剖析自我的书信里写满了对知己纯粹的爱意,像情意真挚热烈的孩童。

一,拜访梵高博物馆

昨天,我拜访了梵高博物馆,尝试去了解这名画家的灵魂,触碰他斑斓画作里的爱、令人心碎的敏感与凄美的伤痕。

冬季,阿姆斯特丹的风很大,吹得运河一片波光粼粼。穿过巍峨的荷兰国立博物馆,便看到一栋充满现代感的建筑,立于绿油油的大草坪前,映衬着蔚蓝的天空和奶油般的云,宛如天然的油画。

这栋颇有现代感的建筑,就是梵高铅乎博物馆。它是“荷兰风格派运动”的建筑师,里特费尔德设计的,于1973年揭幕。1999年,为了容纳更多的参观者,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为它设计了新侧翼。

在梵高死后的这一个世纪里,仍然有无数的人热爱着他的画作。这些人里有不同国籍的建筑师、画家、歌手、收藏家,更有学者毕生研究他的作品。动画《至爱梵高》以及音乐《starry night》,是现代人耳熟能详的作品。

草坪前的梵高博物馆,是其中一个证明。

我也是梵高的崇拜者。记得小时候,我曾想用蜡笔模仿他的用色。这是天真的举止,模仿自然也以失败告终,但不可否认的是,梵高的画作对孩童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是什么吸引着我热爱梵高?

是因为他作品里旋转的图案、明亮的用色?

还是因为他本来就专门为少年儿童而画?

这个疑惑伴随我走过巴黎、走过梵高欣喜、落泪的地方。我在欧洲的街头,见过许多临摹梵高画作的流浪艺术家。梵高为什么有着如此广泛的吸引力?

最终,我来到了孕育他的北国荷兰,来到这个记录了他一生的专属博物馆前。

生前连一幅画都难以卖出去的艺术家,应该怎么也想不到在死后的一百年里,会拥有一座自己的专属博物馆。

正如《starry night》所唱的那样,“而此刻我才懂得你想对我诉说的那些故事。你因赋予思想自由而所做的一切,可是,那些人不会听到,因为他们无法体会,又或许,他们现在才知道。尽管他们并不爱你,可你的爱却是如此真实。”

博物馆里的藏画是非常丰富的。风格阴郁的《吃土豆的人》、大名鼎鼎的《向日葵》,到晚期的《黄房子》、暗示了梵高自杀结局的《麦田群鸦》,梵高有四分之一的作品收藏在这里。馆里还陈列了梵高的750封书信。

大部分的书清悉信,写给他的弟弟提奥。这对兄弟的情义令槐正悉人感动。

别人只道割下左耳的梵高有严重的精神问题,然而我认为梵高并不是一名疯癫的画家。事实上,他的文笔优美、逻辑清晰而连贯。

梵高对友人过于依恋,然而现实不尽如人意,这种理想主义的深情注定是要让他受伤的。

梵高写道:“人们常面临着无能为力的情况,如同被困在令人恐惧的笼子里……你知道什么能让这无形的牢笼消失呢?是每一种深刻而真实的爱。是朋友之谊,是手足之义,是情人之爱,正是爱这种至高无上的力量才能打破这无形的牢笼。没有爱,就没有生命。情义被唤起之处,生命得以重生。”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梵高是一个思想深刻、情感充沛的人。所以,当他最终陷入友情的绝境,他的痛苦也十分强烈。他无以释怀,这种痛苦最终让他朝自己的胸口开了枪。

在讨论梵高令人惋惜的结局以前,来看青年梵高。

二,青年梵高

青年梵高致力于神学,希望成为牧师,恪守毫无保留的奉献之道,却陷入迷茫之中。27岁时,梵高决定成为画家。与此同时,梵高与家人的关系紧张,只有和弟弟提奥较亲密,然而他也只是等到提奥资助他后,才给提奥频繁地写信。

梵高说他从描绘农家和大自然的过程中得到疗愈。农民的生活与自然息息相关,他们从播种到收获,就像经历一个由生到死的历程。梵高刻画了不少农家人劳作的情形,给低下阶层之人带来安慰。

今天,这些画作被一一陈列在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馆里,对蔚蓝天空和广袤麦田的细腻描摹,数张画农民动作的素描,为我们带来朴实的感动。

在1884年到1885年的冬天,梵高画了许多平民的肖像,“他们使人想起土地,有时甚至使人想象他们是从泥土塑造出来的。”他自己写道。

是什么样的爱心,让一个画家长久地观察农民的轮廓,对他们的动作细致地逐一描绘?

史东写道:梵高在煤矿区为工人布道,在矿灾惨剧之后,梵高回到家,把自己仅有的衣物一份一份分好,全部舍给最需要的受难者,我仍那么清晰记得,十几岁的年龄,竟然掩卷难以卒读,热泪盈眶的记忆。

试问我自己是否有梵高的爱心,为受难者捐出仅有的衣物?

不管梵高之后的人生是多么失败,他的这个行动足以令许多所谓的“胜利者”自惭形秽。

梵高不仅有着高贵的心灵,他也是谦卑的。他认为自己没有艺术家的天才,他只能年复一年地磨砺技艺,精进作画水准。梵高说:“我必须要平静而沉着地创作,尽最大的可能有规律地全心全意地画画。”他曾把《素描课程》上的60幅样画临摹了几遍。

他还进一步表达了他对画画纯粹的热爱,自己作画不是“为了某些特定活动应景作乐,而是为了在画中表达传真的人性。”

大抵每一位有伟大成就的艺术家,出发点不为特定的利益,只为抒发最真挚的感情。

青年梵高艰辛地寻找自己的风格,询问弟弟的意见。早期,梵高经过大量的素描练习后,画出《吃土豆的人》,这几乎用尽了他的全力。提奥却说他不是太喜欢,因为风格过于阴郁。我们可以推测,以梵高的个性,他很在乎弟弟的评价。

梵高时常和艺术家交流。他到了法国画家科芒的画室,接触到高更、毕沙罗、劳特雷克点等先锋派画家。这些经历令梵高的创作风格产生了剧烈的变化。

调色盘里,晦暗的颜色不见了,由柔和的浅色取代。他画了不少浅色的花卉和静物,画了巴黎的咖啡厅和都市夜景。

今天,我在巴黎的咖啡厅里思念梵高。我在想,眼前的某一个看似普通的场景,也许出现在梵高的练习稿中。

在巴黎有许多地方也能看到梵高的原作,和法国印象派一起,展示着光的流淌、色彩的绚烂。这些是梵高受高更影响的“用想象力创作”的集大成之作。

梵高始终无法融入都市里,对农村生活念念不忘,他离开了巴黎,动身到了法国的南边小镇,普罗旺斯和阿尔勒。

1854年,日本文化在欧洲悄然流行起来。日本版画里面的分割和深色的运用,是可以用“大胆”形容的,这让欧洲的艺术家倍感猎奇。日本的“匠人精神”和“禅修”文化,僧人亲近大自然的佛学思潮,和梵高对农村的追求不谋而合。

今天,在博物馆中,陈列着几幅梵高模仿日本版画的作品。那是梵高在普罗旺斯生活时,想象出来的日本。

梵高刚到阿尔勒时,是冰雪纷飞的晶莹世界。不过,春天很快到了。梵高给弟弟提奥写道:“到处都是杏花盛开。”他热情洋溢地画了开花的果树。

我仿佛能看到他在果园里开怀大笑。梵高,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法国南部缤纷的色彩浸润了梵高的生活。1888年,梵高在给妹妹威廉敏的信中写道:“我住的这所房子,外墙涂的是鲜奶油一般的黄色,百叶窗是耀眼的绿色,位于阳光充足的广场上,那里有个种着梧桐树、夹竹桃、金合欢的绿色花园。屋里的墙全部粉刷成白色,地上铺着红砖。上面是湛蓝的天空。我在这里可以生活,呼吸,思考,画画。”

在另外一封信件中,梵高写道:“柠檬黄色的巨大圆盘是太阳。黄绿的天空飘着粉色的彩霞。田地是紫色的,播种者的树是铁蓝色。”

这真是适合梵高的地方,令他在文章中也忍不住作画。

同年春天,巴黎的一次大展上展览了梵高的作品。梵高崇拜的画家高更终于到了阿尔勒,与梵高同住,这让梵高兴奋地用《向日葵》系列装饰了他的房间。高更也画了一幅《画向日葵的文森特梵高》。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梵高的喜悦,他笔下的《向日葵》,因为知己的到来,光芒万丈。

他好像一个孩子啊。我看着博物馆里那幅闻名遐迩的《向日葵》微笑。

高更也画了一幅《画向日葵的文森特梵高》。然而令人伤感的是,这对友人没有好的结局。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艺术观念。梵高认为应该根据自然而创作,高更则认为想象力最重要。两人的摩擦日渐增长。

其实这事没有对与错,但是,过高的期待与现实的冲突给梵高敏感的心灵带来累累的伤痕。12月23日,当高更扬言说要离开时,梵高精神错乱,割下了自己耳朵上的一块肉。次日,高更回到巴黎。

梵高,你受伤了。我看着《耳朵绑着绷带的自画像1889》想。

——为什么我没有出生在那个时代,为什么我不认识你?如果我认识你,我就可以抚慰你的心灵了。

虽然这想法有些矫情,但我当时真是这样想的。

梵高自愿到了精神病院接受诊治。在病房里梵高没有停止作画。《疗养院的花园》和描绘麦田的画作,告诉我们油画在疗愈着梵高。提奥的儿子出生了,梵高给他画了著名的《杏花开》,以盛开的春日杏花象征新生。提奥给儿子取了梵高的名字:文森特。

在《星夜》中,梵高用夸张的手法画出了运动的星空。金色的满月形成巨大的漩涡,星云盘旋和纠结在一起,仿佛在互相撕咬。宁谧淡雅的村庄里,暗褐色的柏树就像火焰,在星空下熊熊燃烧。

我仿佛也陷入了星夜的漩涡里。

1890年,提奥表露出自己对未来的担忧,公司的工作,巨大的开销,和刚建立不久的家庭。这让长期依赖的梵高感到绝望。

在梵高最后的生命岁月里,他惊人地完成了80幅风景和肖像作品。《暴雨来临前的麦田》,大面积的蓝色和风在麦田上流淌的痕迹,《麦田群鸦》里飞起的乌鸦,静中有隐秘的动,所有凄切的哀伤从不知通往何处的地平线扑过来,凝聚着“孤独与极端的悲伤”。

梵高饮弹后两天后死亡,提奥就站在他的床边。提奥以感人的姿态,守护了他哥哥一生。梵高下葬时,棺材上摆着黄色的花卉。半年后,提奥也去世了。

提奥的遗孀邦尔实现了提奥的遗愿:出版梵高的作品和书信。她安排把提奥的灵柩移到文森特的墓旁。两人安睡在一起,在死后也互相守护。

梵高的故事似乎结束了,但他对世界的影响力并没有结束。无数的艺术家视梵高的作品为灵感源泉,以此为基,创作了拥有大胆色彩的画作。

用starry night的歌词来结束我对梵高一生的回顾吧。

“在那个只有绝望的星夜,你带走了自己的生命就像殉情的爱一样。然而,我必须告诉你真相,文森特。这世界上不会再有什么如你一般的美好。"

我至爱的你,梵高。

激发笔者创作灵感的作品如下,向伟大的艺术家致敬:

1,梵高画作

2,几米画作 

3,梵高书信:《亲爱的提奥》 

4,梵高博物馆(Van Gogh museum)的介绍书本:《直面文森特 梵高》

5,Don Mclean歌曲:《starry night》

6,史东书写梵高的作品

7,蒋勋《梵高的受苦与救赎》

32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