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殉难》是米开朗基罗在1546年-1550年(70歲)时在意大利罗马创作的文艺复兴全盛期的藝術作品,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时期的宗教绘画题材的藝術作品,《圣·彼得殉难》的尺寸662 x 625 cm,使用湿壁画,目前该藝術作品由宗座宫保管。

《圣·彼得殉难》

《圣·彼得殉难》藝術作品赏析

藝術作品名稱:《圣·彼得殉难》

藝術家名稱:米开朗基罗

馆藏地:宗座宫(宗座宫共有42件藏品)

圣·彼得殉难是米开朗基罗在1546年-1550年(70歲)时在意大利罗马创作的文艺复兴全盛期的藝術作品,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时期的宗教绘画题材的藝術作品,圣·彼得殉难的尺寸662 x 625 cm,使用湿壁画,目前该藝術作品由宗座宫保管。

圣经中并没有描述圣彼得在罗马被捕并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情节。彼得原来是加利利海边的渔夫,与耶稣的第一个门徒安德烈是兄弟,在安德烈的引荐下,彼得得以成为耶稣最初的门徒之一。在耶稣死后,彼得成为使徒中的领导,使徒彼得、约翰与雅各,被称为教会的三大柱石。圣经中记载耶稣曾在被捕之前预言,彼得会在鸡啼以前连续三次不肯承认认识他。结果,他在耶稣被审讯时因为害怕,果然三次不肯承认与耶稣的关系。因此彼得一直都很后悔,所以后来当他在罗马殉教之时,在行刑者要把他挂在十字架上时,他要求把他倒过来,因为他自觉不配与耶稣同样的死法。处于画面中心位置的彼得尽管被倒放很痛苦,但他表现出了强大的意志力。前景中的女人因恐惧而颤抖,背景中的罗马人在围观议论着。在米开朗基罗完成壁画五十年后,卡拉瓦乔将米开朗基罗的彼得用于他的版本。这是米开朗基罗在梵蒂冈的保罗教堂(Cappella Paolina)制作的两幅大型壁画中的第二幅。

《圣·彼得殉难》藝術家簡介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语:Michelangelo / 意大利语发音:[mikeˈlandʒelo],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全名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布奥纳罗蒂·西蒙尼(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又译“米高安哲罗”、“米开兰基罗”、“麦开兰基罗”、“米高安哲奴”、“米开朗琪罗”,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通才、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的肌肉健壮。他的雕刻藝術作品“大卫像”举世闻名,美第奇墓前的“昼”、“夜”、“晨”、“昏”四座雕像构思新奇,此外著名的雕塑藝術作品还有“摩西像”、“大奴隶”等。他最著名的绘画藝術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的《创世纪》天顶画和壁画《最后的审判》。他还设计和初步建造了罗马圣伯多禄大殿,设计建造了教皇朱利叶斯二世的陵墓。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

20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