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启蒙时代作家关注社会与真理

表现在哲学、艺术、政治领域的启蒙运动,可以说形塑了今天人们对18世纪的看法。

而当时涌现的一大批大放异彩的艺术家、作家和建筑师,今天也被认为是当时的佼佼者。

他们是勇于创新的人,他们的名字不仅镌于碑石之上,更是题于画布之上、著于书文之中,流传至21世纪。

01
启蒙时代是个人自由和理性被认为高于专制和宗教教义的时代。

夏尔丹 秒读百科

启蒙时代强调科学理性,与那句拉丁文箴言“sap ere aude”即“勇于认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强调的是个人学识和知识的重要性。

在艺术领域,启蒙时代开启之时,适逢洛可可风格大行其道。

这种风格脱胎于巴洛克时期,盛行于路易十五时代,极尽奢华壮丽之能事,装饰尤极为夸张碰禅。

但对于赞同启蒙思想的人来说,洛可可所代表的正是他们所反对的:

它所表现的内容,都是充满了低级趣味的华丽盛装的贵族。


▲弗拉戈纳尔《秋千》
启蒙时代的艺术家拒绝这种轻浮无用的主题,主张从古代的作品中找到更为纯粹的意识表现方式。

他们主张,如果艺术家想表现自然之奇观、自然之美,就要去奢去泰。

就早期的启蒙艺术家而言,他们想要重新创造的那个理想,只能去古典时代的作品中寻找。

他们从古希腊的雕像中见识了什么才是尽善尽美,那里的英雄形象完美无缺,身体健硕,完美地体现了比例和秩序的理念。


▲特莱维喷泉建于意大利启蒙运动时期
但是,亦步亦趋不会带来艺术的蓬勃发展,因此,在启蒙运动高歌猛进之时,艺术也在迅猛突变。

艺术家们越来越注意采用更为自然的方式表现作品,而不是再现远古时代的作品。

那种用自然主义的方式表现的风景画最受欢迎,这些风景画所表现的并非理想化的风光,而是自然的真实元素。

作为对洛可可时代之腐朽的回应,这些作品无非是想表明:

只要用心去发现,自然界中随处可见这种简洁、纯粹之美感。


▲加纳莱托《石匠庭院》
艺术家们从古典时代简洁的线条、流畅的作品中受到了启发,于是开始了“壮游”(GrandTour),到希腊和罗马查看经典时代的艺术作品,取法这些作品的创作之则。

在那里,处处可见秩序和统一,科学的创作过程叩之在前,而启蒙思想家所提倡的理性应之于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启蒙艺术题材转向了都市,致力于发现工业之奇、科学之美,而不是表现俗物。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要属德比的约瑟夫·赖特的画作了。

他的作品捕捉到了科学实验的瞬间,展现的是科学的引人入胜之境,而不是贵族的浪漫。


▲在画作《太阳系仪》中,德比的约瑟夫·赖特发现了科学中蕴含的美感,而理性犹如黑暗中的一道亮光
与此同时,在诞生并滋养了洛可可的法国,画家的关注点也从凡尔赛的权贵阶层移开,开始关注大街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例如,画家夏尔丹就创作了不少反映劳工阶级日常生活的作品,如做晚饭、干家务瞎握、体力劳动这样的日常琐事,这样的主题是从来不会出现在洛可可风格的画布上的。

英国的威廉·霍加斯也创作了不少此类作品,其画作中的人物有街头小贩乃至他们的家庭佣人等。

这些画作颂扬的是他们所想象的劳工阶级日常生活的淳朴自然,认为劳工阶级的日常生活都是在踏实的工作中度过的,而不是在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中度日。

这正是启蒙艺术家的主张,即穷人之高于富人,并不是指世俗层面的,而是体现在更高的层面上。


▲格勒兹从淳朴和艰辛劳作中而不是从堕落颓废中发现了美。图中表现的就是妇人削芜菁做晚饭的情景

尽管有人赞颂这种题材和风格的转变,但启蒙运动的批评者则认为,新的艺术风格鼓吹众阶级的平等,而这恰恰开启了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终止之日,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

02
在油画、插图、雕塑等美术作品表现启蒙运动的信念的同时,文学也在朝这个方向前进。
其中最能体现启蒙时代的作品要属狄德罗的《百科全书》,该书共28卷,1751年至1772年在法国陆续出齐。
狄德罗的目标是冶古今所有知识于一炉,使人类不仅更为博学,而且通过对知识的归类和不带情感、不假修饰的理解,使其品行更为端正。

狄德罗的百科全书所设定的目标群体为所有社会阶层的读者,因为人人都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


▲德尼·狄德罗是欧洲启蒙时代的重要推手之一
启蒙运动曙光初露之时,文学上也迎来了笑神尘全盛期即所谓的“奥古斯都时代”,文学家们从奥古斯都的时代寻找灵感,把维吉尔、贺拉斯等的作品奉为圭臬。

“秩序”和“逻辑”成了关键词,理性和辩论是作家们最关心的问题。

科学杂志大量出现,声息互通是这场运动的基础,辩论社成为启蒙运动的拥护者的聚会之地。

古希腊和拉丁文本固然至简至善,但这也意味着艺术家和启蒙思想家们为之大声疾呼的劳工阶级和穷人在其中没有一席之地。

尽管塞缪尔·约翰逊等人想把语言进行归类和界定,但最终,启蒙运动所提倡的民众教育还是没能渗透到劳工阶级和最底层的穷人那里。


▲狄德罗主持出版的《百科全书》的扉页
乔纳森·斯威夫特是这个时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在他最著名的作品《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遇到了傲慢自私的“雅虎”(Yahoo),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贵的“慧骃”(Houyhnhnm),后者以理性为标准评判一切。

情胜于理、铺采摛文之作,逐渐让位于写实般的现实主义和有烟火气的叙事,而这些恰恰反映了作家们开始对贴近现实生活的小说感兴趣。

丹尼尔·笛福和亨利·菲尔丁等作家的小说所讲述的并不是帝王将相、传奇人物,而是水手、出入咖啡馆的小人物的故事。

他们的作品也不乏道德训诫,使读者在自身面临困境时,也能从自身的生活而不是教堂的讲坛上找到答案。

03
早期启蒙艺术和文学的基础是古典主义,古典主义在建筑方面体现得最为明显。

古希腊、古罗马建造的平衡和线条简洁的特征,很快也出现在伦敦和巴黎。

在16世纪的建筑师安德烈亚·帕拉第奥的带动下,古典主义设计很快风行,成为最时尚的设计风格。

启蒙运动时期的建筑,新古典主义的影响是最大的,无论理念还是外形,都注重几何学的运用。


▲1775年,威廉· 钱伯斯着手设计泰晤士河岸的新萨默塞特府时,采用的是当时流行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四年后,这里成为皇家美术学院所在地,不久就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尽管像罗伯特·亚当等著名的建筑师的设计是以数学上的精准为基础,但他们是将简洁的石柱和穹顶与精巧的建筑结构结合起来,从几何学中找到和谐。

这股新潮流的核心就是对称和比例,建筑不应仅仅为了好看,其结构还应体现工程学和逻辑,从而实现结构与外表的平衡。

1759年正式开放的大英博物馆最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博物馆里放满了启蒙运动时期的各种资料,目的是让所有想体验的人都有机会接触到各学科的知识。


▲大英博物馆
它的外表是古希腊的风格,内中是科学和理性的圣殿。这是形式与功能的极致表现,是建筑外观与内容完美和谐的统一。

但是,和之前的各个时代一样,启蒙时代也不可能万古长存。启蒙运动也不是其支持者所希冀的无所不包的富饶之地。

博学诚然了不起,但实际上那些被艺术家所称颂的人物,都是在长时间的辛勤劳作中度过的。霍加斯的卖虾姑娘是不可能在大英博物馆里待上一整天的。


▲威廉·霍加斯创作的油画《卖虾姑娘》

在启蒙运动之初,工业曾被理想化,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出现,现在已如把工人的生活牢牢控制其中的铁拳。

18世纪的人们信奉理性世界的观念,他们曾坚信辛勤的劳动和清晰的思想,现在也开始发生了转变。

并非每个人都是资产阶级的绅士,启蒙运动中关于自由的理论固然很好,但对那些起早贪黑地劳作以养家糊口者来说,他们没有时间去自我提高,遑论请人画像。

反启蒙运动的哲学家和艺术家所拒斥的是排除了神话和信仰的启蒙运动,他们想要回到稳定的传统社会结构中。

像法国大革命这种改变了世界的事件,就是一个证据。

这个证据并非证明了理性和民主的重大胜利,而是证明了为了追求理性而遗忘了道德。


▲在大革命之初,人们考虑的方案是君主立宪,但当1792年8月杜伊勒里宫被暴民占领,王室成员被投入监狱之后,这个方案自然被弃之如敝履
但从今天的眼光看,启蒙时代是文学、艺术、建筑最好的时代。

尽管这个时代会过去,但在整个欧洲又无处不在,在很多人看来,这是18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41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