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之《在天晴了的时候》鉴赏

文图/李根勇

3月27日晚7时,山东济宁市读书协会举办的“周三晚读”届时进行,济宁市泡宝产业园先锋书吧,迎来了第59期周三晚公益课堂。

在普通话训练与指导课堂环节,本期邀请到,济宁莘艺教育的黄蕊老师为大家授课。黄老乱袭握师精心讲授了自己对诵读的经验及感悟。首先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仔细揣摩作者的内心世界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深入理解之后,再通过诵读将情感抒发出来。

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有哪些

黄老师给大家分享了戴望舒的一首诗《在天晴了的时候》,通过解析,展现出美妙的画面,解读了全诗意境, 追溯出真实的感情。

书友程英女士,在黄蕊老师的指导下现场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并进行了精彩点评与鼓励。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戴望舒的一首现代诗歌,“雨巷诗人”戴望舒的这首小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后扑面而来的清爽无比的乡土气息。

戴望舒原名戴潮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

原文

在天晴了的时候,

该到小径中去走走:

给雨润过的泥路,

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已一下禅大子洗净了尘垢;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试试寒,试试暖,

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

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

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在天晴了的时候到小径中去走走吧,

在天晴了的时候;

赤着脚,携着手,

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新阳推开了阴霾了,

溪水在温风中晕皱,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

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诗人简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原名戴潮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1949年6月,哗庆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安葬于北京西山脚下的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墓碑上有茅盾亲笔书写的“诗人戴望舒之墓”。

诗歌赏析:

“雨巷诗人”戴望舒的这首小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后扑面而来的清爽无比的乡土气息。

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用“动态化”的表达方式,为我们绘出了一幅幅雨后放晴的乡村画卷。“泥路”是温柔的,“小草”在炫耀,“小白菊”大胆地试寒试暖,“凤蝶儿”在悠然地闲游……这些普通的景物,在雨后似乎都焕然一新,让人陶醉、向往,让我们走进了充满想象的童话世界。啊!那清新,清新又怡人的小径!

在语言上,诗人一韵到底,读来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在感受清新活泼的雨后村景时,似乎又感受到暗藏在诗中的“深意”,令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

此诗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似乎在表达心中的“淡然”、“宁静”和“暖意”,用象征的手法,歌颂光明和解放,表达了诗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看完记得分享,懂得分享,关注作者、赞赏作者或点击左下方心形符号"喜欢",您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伸出您的金手指,请点击赞赏支持我!

19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