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作品《拾穗者》的欣赏,说明艺术作品的观、品、悟?

拾穗者》便是最能够代表米勒风格的一件作品,它没有表现任何戏剧性的场面,只是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画面的主体不过是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而已,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这三人与远处的人群形成对比,她们穿着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体态健硕,谈不上美丽,更不好说优雅,只是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寻找零散、剩余的粮食。然而,这幅内容朴实的画作却给观众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庄严感。米勒一般采用横的构图,让纪念碑一般的人物出现在前景的原野上。三个主体人物分别戴着红、蓝、黄色的帽子,衣服也以此为主色调,牢牢吸引住观众的视线。她们的动作富于连贯性,沉着有序,布置在画面左侧的光源照射在人物身上,使她们显得愈发结实而有忍耐力。或许长时间的弯腰劳作已经使她们感到很累了,可她们仍在坚持。尽管脸部被隐去了,而她们的动作和躯体更加富于表情——忍耐、谦卑、忠诚。

《干车草》的作者是谁

1、《干草车》是英国著名画家约翰·康斯太勃尔田园风景画的代表作。该油画描绘了英国萨福克郡阿尔河畔一个小村庄的优美风景。

2、《干草车》是荷兰著名画家希罗尼穆斯·波希创作的油画作品。该油画为三联画,含双翼外侧的油画,共由四幅油画组成。该油画借用宗教的谚语和故事描绘了人类世界之百态。

英国画家作品文案赏析

  • 约翰·康斯太勃尔画的《干草车》

1、画家简介:

约翰·康斯太勃尔(John Constable),1776年的6月11日生于英国萨福克郡斯陶尔河畔的一个风景优美的村庄,1837年3月31日,因心脏病猝发而与世长辞。

康斯太勃尔与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并称为最伟大、最具影响力的英国风景画家。不同于透纳的幻想主义风格,康斯太勃尔是忠实的写实主义画家。他的风景画技法自然,追求真实的视觉感受,许多风景画都是对家乡真实风景的忠实描绘。

康斯太勃尔的艺术,虽然花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臻至成熟,却极具独创性,为19世纪“后印象派”画家们开拓了各种可能性的实验之路。他的作品受到了许多画家的热烈好评,他的创作成了法国后来风景画家们学习的楷模。他独特的绘画技巧也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画家。

2、作品简介

《干草车》(The Hay Wain)是英国著名风景画家约翰·康斯太勃尔在1821年创作的油画作品。

《干草车》为帆布油画,油画尺寸为: 130.2 x 185.4 cm。

该油画作品收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The National Gallery)第34展馆。

3、作品赏析

这幅《干草车》描绘的是康斯太勃尔诞生的村庄特福德(Flatford,又名:弗拉富德),该村庄位于英国萨福克郡(Suffolk)的斯陶尔河河畔(River Stour)。 画面大部分为天空所占据,表现的是平淡的乡间场景。其中一岁脊陆只循声而望的狗引领着视线:一辆干草车正在过河,河水平静温和,静静地伴随着正在河边淘洗的农妇以及其身后颇具特色的乡间小屋。沉着的色调给画面平添了几分静谧与安逸。在这并不开阔的视线里,远处萨福克起伏平缓的地平线被明媚的阳光笼罩,生动和活力由此而生。

画面上绚丽多变的色彩、真实的描绘和浓郁的抒情笔调都令人陶醉。这一切是如此自然、清新、真实,充满爱与美感,没有一点矫揉造作。

该画长约1.85米,这种规格的画作一般以大型题材作为绘画主题,比如历史题材。而康斯太勃尔毫不吝惜地将风景绘制其上,非但不显呆板和单调,其层次分明的主题以及严谨的构图还将自然与人的和谐表现得恰到好处。其间闪烁的好似“珠光”的笔触使得画面富有生气而灵动。

画中康斯太勃尔将磨坊画得那么朴实、简洁,给整幅令人陶醉的景色加上锦上添花的一笔。这幅画上的景色,被称为典型英国式的农村风景。

在西欧的电影里尤其是英国的电影中常常见到这类似曾相识的镜头。凭构图色彩的配置,空气感等,康斯太勃尔树立了一种完美的标准。以野谈后的法国现实主义风景大师如卢梭、柯洛等,都是康斯太勃尔最忠实的追随者。

  • 希罗尼穆斯·波希画的《干草车》

上图是内侧全图

1、画家简介

希罗尼穆斯·波希(Hieronymus Bosch,其真名为Jeroen van Aken,另名Jeroen Bosch;约1450年~1516年8月9日, 出生在尼德兰塞尔托亨的波希市)是一位十五至十六世纪的多产荷兰画家。他多数的画作多在描绘罪恶与人类道德的沉沦。波希以恶魔、半人半兽甚至是机械的形象来表现人的邪恶。他的图画复杂,有高度的原创性、想像力,并大量使用各式的象征与符号,其中有些甚至在他的时代中也非常晦涩难解。波希被认为是20世纪的超现实主义的启发者之一。

2、作品简介

《干草车》(Triptych of Haywain 或The Haywain Triptych)是荷兰著名画家希罗尼穆斯·波希约在1500~1502年间创作的油画作品。

《干草车》为乎顷平板三联油画,油画尺寸为: 135 x 190 cm。

该油画作品收藏于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Museo del Prado, Madrid)。

3、作品赏析

《干草车》是一幅谜一般的画,要解释画中的怪诞的人和各种生物,简直是不可能的。没有人能够破译出画中每一个细节的含义,但是整幅画却是可以意会的。

《干草车》的主题来自一句古老的尼德兰谚语:“世界是一辆载满干草的四轮车,人人从中取草,能捞多少就捞多少。 ” 在画面上可以看到:天使在和魔鬼接吻,弹曼陀铃的浪子正坐在修女的膝头调情,怪物在奏乐,圣女在祈祷,那干草车被几个奇怪的动物拖着,他们正在向右前进,而右面则是地狱。(这幅画本是幅三翼祭坛画,左是地上的乐园,右是地狱,喻示人类从乐园走向地狱。)车后跟着教皇、国王、百姓,他们兴高采烈,有的跑到了前头,有的在车轮间奔窜,有的已被碾死。这里人兽混杂,或互相倾轧,或正在斗殴,总之忙忙碌碌,荒诞古怪,而在蔚蓝的天空里,却出现了一个瘦小的基督,他站在黄色的祥云里俯视着一切。显然,画家正是以基督的眼在观照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它充满着善与恶、真与伪、美与丑。对于这个世界,波希对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进行了讽刺。由此可见,波希在画中所表现出的幻想,实际上来自对现实的深刻的观察,他只是给它以浪漫主义的表现,从而成为独树一帜的奇葩。

该油画和波希的另一幅作品“人间乐园”(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一样由三联画组成,加上外侧翼(Outer Winds)的那副名为“徒步旅行者”(Wayfarer)作品,共可分为四幅油画。

26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