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人也觉得好看的名画:夏洛特姑娘,在船上慢慢驶向死亡的女子

19世纪的英国,有个知名度非常高的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他是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的桂冠诗人,至今仍是最受欢迎的英国诗人之一。

1883年,丁尼生发表了一组叙事长诗,名为《夏洛特姑娘》,文字哀艳动人,声调婉转悠扬。

自此以后,“夏洛特姑娘”的故事就成了西方文学和艺术中的常见题材,尤其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就有超过五十件作品表现这一主题。

著名的拉斐尔前派画家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根据诗里的人物,于1888年画了著名的《夏洛特姑娘》,画中一位长发的美丽女郎独自坐在一艘小舟上,眼神充满悲伤和绝望,仿佛带着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决心。

沃特豪斯油画高清图片

船头放着十字架和三根蜡烛,蜡烛代表生命,其中两根蜡烛已经被吹灭,意味着她的死亡即将到来。

丁尼生诗歌中的夏洛特姑娘

在丁尼生的故事中,这位夏洛特姑娘是一个被诅咒的可怜女子,她被囚禁在孤岛上的一座塔中,不能离开这座塔半步,也不能亲眼看到外面的世界。她的屋子里有一面镜子,每天,她都会从这面镜子里反射出来的景象来看身后的世界。

镜子就是夏洛特和世界沟通的唯一工具,她从镜子里看到来来往往的人群,看到河边的情侣、牧童,看到人间百态,她会将这些所见之景织入绸缎中。

她喜欢织网,因为这是她单调孤独生活的唯一安慰,她还喜欢唱歌,人们熟悉她的歌声,却从未见过她。

一天,夏洛特从镜中意外看到了圆桌骑士中最出色的骑士兰斯洛特,并对兰斯洛特一见钟情,终于忍不住扭头朝窗外看了一眼。

她终于用自己的眼睛——而不是通过镜子,见到了真实的世界,在那瞬间,诅咒显灵,镜子破碎,丝线乱飞。

为了见到心中的骑士,夏洛特不顾诅咒,决定出去寻找兰斯洛特。她勇敢地走出了囚禁她的塔,坐着刻有夏洛特名字的小船一路顺水而下,去往有骑士在的王宫,中禅追寻无望的爱情。

命运的诅咒就像小舟底下缓缓流动的河水般缠绕在她身上,随着小舟的慢慢行驶,少女的身体也渐渐变得冰凉,直至温度完全消失,最终如同冰凉的河水一般,陷入死寂。

或许为了追寻那惊天一眼的情缘,或许是受够了这被囚禁的日子而抓住了离开的理由,总之,义无反顾的夏洛特踏上了这艘死亡之舟,顺水流入了静谧的死亡,成就了一段凄美的爱情绝唱。

这是丁尼生诗中的故事,而他这个故事的灵感来源,是来自中世纪骑士传奇《亚瑟王和圆桌骑士》中的一名角色——阿斯卖激尘特拉艾琳,这个故事里的少女阿斯特拉艾琳的遭遇,和丁尼生诗里的描述差不多。

就像丁尼生的其它早期诗歌一样,这铅唯首诗根据中世纪的资料,松散地重塑了亚瑟王的主题。

丁尼生为了描绘夏洛特这段无望又决绝的爱情,前后写了两个版本,一个在1833年出版,另一个在1842年出版。修订版的结尾有很大不同,这一修改是为了符合维多利亚时代关于性别规范和行为的道德观。

丁尼生在诗歌中对夏洛特神话般的刻画,形象地折射出了维多利亚时代男性心中的理想女性形象,并揭示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被禁锢的困境,以及在这种困境中女性试图挣脱的挣扎、失败与毁灭。

正是丁尼生笔下这凄美的诗歌和爱情,吸引并启发了许多画家的艺术灵感,这里提两位画得比较出色的画家——沃特豪斯和霍尔曼·亨特。

沃特豪斯之画

​沃特豪斯和霍尔曼·亨特同是拉斐尔前派画家,丁尼生诗歌中具有的中世纪主义和强烈的视觉形象,对拉斐尔前派画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夏洛特姑娘”尤其受到欢迎,这些画家根据诗中的故事情节作了画。

沃特豪斯共画了三幅主题画,除了最上面的那一幅之外,还有两幅油画,分别选取了不同的故事瞬间。这另外两幅分别是:1894年的《夏洛特的姑娘望着兰斯洛特》,画中的夏洛特在镜子中见到兰斯洛特,正起身要追寻,却被丝线缠住了身体。

最后一幅是1915年的《我对影子有半点厌恶,夏洛特女士说》(《I Am Half-Sick of Shadows, Said the Lady of Shalott》)。

这幅画中的夏洛特依旧被关在塔楼里,很显然她正在编织挂毯,左侧就是那面用来反射外面世界的镜子。此时的镜子里反射出了一座桥和一条河,这个场景很明显是带有预言意味的,它是之后夏洛特出塔赴死的死亡之河。

室内的红、黄、蓝三色与室外更鲜艳的色彩相呼应,织布机的梭子像船,也预示着夏洛特未来的死亡。

亨特之画

另一位画家霍尔曼·亨特,他的画有有过人之处,他选择了夏洛特反抗命运、诅咒来临的那一刻。

画中夏洛特站在她终日面对的织机架旁,丝线在空中飞舞着将她紧紧缠绕,夏洛特正在奋力摆脱这些诅咒魔线。

亨特的这幅画色彩十分艳丽明亮,明暗对比突出,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不过丁尼生似乎对他的画并不满意,因为夏洛特被缠住的场景在诗中并没有体现。

而亨特则解释说,他想用一幅图画来概括整首诗,被丝线缠住的情景暗示了夏洛特“奇怪的命运”,正是他所想表现的。

亨特显然喜欢表现这样的形式,他很用心,前后花费了近20年的心血来完成它。亨特将夏洛特的形象描绘在她完美的编织现实中,恰如其分地诠释了编织艺术的神话故事。

这就是《夏洛特姑娘》的传奇故事,夏洛特虽然勇于突破传统的枷锁和伦理道德的束缚,但结局还是以悲剧为终,在那样的时代,她是无法挣脱那诅咒的,丹尼生也为她寄予了深刻同情,在最后以骑士兰斯洛特的口吻写到:

求约翰·威

约翰·盾标快威廉姆·沃特豪斯
英国新古典胞北终条始记算古乙会主义与拉斐尔前派画家。以其用鲜明色彩和神秘的画风描绘古典神话与传说中的女性人物而闻名于世。

42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