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古斯塔夫— 《马勒第五交响曲》和《水蛇1号》

因为喜欢听古典音乐,年轻时代开始(暴露了已经迈入中年的残酷事实!)就有收集原版CD的爱好,从“打口碟”(这个词汇本身就充满了年代感!)开始,慢慢开始讲究起来,只收原盘,再后来只收古典音乐的原盘,现在发现手头已经有相当量的收藏。想欣赏古典音乐的同时,探究一下古典音乐背后,音乐家、演奏家、还有各个时期唱片工业的发展和唱片的特点,不失为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于是,最近开始,利用十分有限散乱的业余时间着手整理手头的CD。

整理下来有几个发现:一个发现原版古典CD的量已经到了2000张左右(还有许多简装版的还要花时间整理,因为家里房子比较局促,放碟的地方有限,很多原版碟把壳子拆掉,用塑料袋收纳存放),欧美发行的目前只整理到400多套,大约700多张。日本版的有几个系列收的也不少,大概有300套左右;二个是许多古典CD的封面实在是漂亮,有很多都是精美的古典名画以不同的篇幅和形式展示在唱片的封面之上,把玩一番实在有趣。

个人比较喜欢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画作(因为画作充满了神秘的象征意义,感觉是一个奇怪的老头),感觉有一种迷幻的感觉,但是明显能感觉到绚丽的色彩和奇妙的构图背后应该包含了某种喻意,耐人寻味,当然,也有不少人所说的情色味道,但不妨碍我们去欣赏画作。发现手头不少的克里姆特的作品出现在了古斯塔夫-马勒的CD唱片之上,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点燃了我的好奇心呢。于是,一边听着马勒的交响曲,一边翻看两位艺术家的传记,再按照唱片上的图案,去找来大图作品仔细欣赏,逐个细节推敲破解其中的喻意,实为一件趣事。

今天说说手头这张马勒第五交响曲,先说曲目,马勒第五交响曲创作于1901-1902年,后续马勒进行了反复的修改,于1904年10月8日由马勒亲自指挥在科隆的乔尔采尼希演奏会上首演。这张是1988年克劳斯-滕斯泰特(Klaus Tennstedt)指挥伦敦爱乐乐团(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在伦敦皇家音乐厅的现场录音,由EMI发行。记得拿到这张CD,一耳朵下去第一乐章的感觉是干净利落、雄壮激昂,有一点克制,但明显感觉到蕴藏着强大的力度,大师的指挥和乐团的演绎配合的十分恰到好处,给你克制的激情,但能让感受到强大的力量,太迷人了,个人十分喜欢!

水蛇 克里姆特

手头现在一共有4个马勒第五交响曲版本,除了上面说到的这个,另外还有:1983年,洛林-马泽尔(Lorin Maazel)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Wiener Philharmonoiker)在CBS的录音;1969年,约翰-巴比罗利(SIR John Barbirolli)指挥新爱乐乐团(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在EMI的录音;还有一个相对比较新的,2005年,詹姆斯-德普李斯特(James Depreist)指挥伦敦交响乐团(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在Naxos的录音。目前还没能有时间比较聆听,待日后反复对比之后再做分享。

唱片封面选用的是克里姆特1902年完成的作品《水蛇1号》的局部图,原图更大一些,看着感觉很美很灿烂,但是具体象征意义和喻意暂时还解读不了,这是克里姆特创作于1904-1907年的一副作品,克里姆特的作品有着明显的个人风格,特别是个人创作的晚期,最突出的表培掘悉现为金色的运用和大量的几何图形的装饰,形成华丽的装饰效果,他的一个时期的作品充满了抽象的象征意义,和神秘的梦幻色彩,在绚烂的画面和华丽的色彩背后,传达克里姆特要表达的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个哥们的画风很特别,生平也很有意思,和多名同时代的女性有着不同寻常的纠葛故事。

马勒作品的很多唱片封面都选用了克里姆特的画作,一方面可能因为两位出色的艺术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维配乎也纳,一个是奥地利伟大的作曲家兼指挥家,他在交响曲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一个是分离主义画派的杰出代表,他们同时活跃在维也纳当时的艺术圈。另一个原因,也许是因为他们都爱过同一个女人—后来成为马勒妻子的阿尔玛。阿尔玛的故事下次再说。

12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