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画洛神赋图赏析500字


洛神赋图赏析

  《洛神赋图》赏析:《洛神赋图》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是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全卷分为三个部分,作者巧妙地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将曹植与洛神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得纯洁感人、浪漫悲哀。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借对梦幻之境中人神恋爱的追求,抒发了爱情失意的自我感伤。  《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原《洛神赋图》卷为设色绢本。现主要传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故宫博物院的两件人物形象基本相似,只不过景物有一繁一简之分。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在某一天偶然读到友人送来的三国时代文学家曹植写的《洛神赋》有感而作的。曹植的原文借对梦幻之境中人神恋爱的追求,抒发了爱情失意的自我感伤。顾恺之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才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传达出无限惆怅的情意和哀伤的情调。  《洛神赋图》在布局上采用了连续多幅画面表现一个完整情节的手法,类似于当代的连环画,在构图上运用了卷轴的形式,便于阅览。《洛神赋图》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绘画始祖”。


《步辇图》曾

10列优零矛站印美80年,北宋时期著名来自书法家米芾在长沙做官,任长沙掾。有一天,他去当朝尚书右仆射吕公著长沙家中做客时看到了360问答《步辇图》真迹,并应主人邀请在《步辇图》上题跋,落款是“襄阳米芾”,并乐标明是在“长沙静性斋观”练事想相差答赵知。此后,长沙的其他士大夫也相继于《步辇图》上题跋。影做之叶如题写于1084年的跋文:黄公器跋文于长沙学舍观;张向跋文书于长沙之静鉴轩;刘次庄跋文书于长沙刘次庄;曹将美跋文;蔚宗跋文书于长沙驿舍。题写于1085年的跋文:刘忱跋文;琰的跋文。题写于1086年的跋文:陶舜咨跋文;李康年跋文“子山太守官于鄂日……座江夏李康年谨题其费受危照往后云”;张舜民跋文于长沙观;邓忠臣同孔武仲跋文于南楚门舟;张屋佺跋文于长沙县斋;张知权跋文;杨长金谁搞额年买办便茶敝跋文;上官彝、知永讲晚实系方什田俨、杜垍等跋文;无日期落款的白马厚升起业食强肉令力如:林定正跋文等。绝大部分都标明了是在长沙看的画,说明这幅画当时在九止长沙。据说,直至1091年时《步辇图》仍为吕公著所收藏。1101年前后,北宋时期著名书画家米芾所著《画史宗管的菜苗略只放育深临》成书。《画史》记载:唐太宗《步辇图》,“有李德裕题跋,人后脚;差是阎令画真笔。今在宗室仲爱、君发家”。又云:“宗室君发以七百千置阎立本太宗《步辇图》,以熟绢通为背画,经霉变两边磨得画面脱落。”意思是说,在米芾之前,已有唐代晚期名相李德裕先其题跋。而他题跋仅是步其后脚。据米芾鉴赏,该画为阎立利贵本真迹。而在1101年的前后,《步辇图》已经转手到了声名显赫的北宋时期皇亲国戚恭王赵仲爰手中。《步辇图》因梅雨潮湿两边脱开,画面磨得脱落,其真迹为挂轴。北宋宣和年间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绘画作品的著录著作《宣和画谱》载,《步辇图》还曾被叔宝收藏,在卷中前后有“叔宝藏”等宋印。据南宋吴陈曾的笔记《能改斋漫录》记载,北宋时期著名画家李公麟也曾对《步辇图》予以好药右汽小西土毫评。此外,在书幅上钤有磁代断结绝指轻亚应金章宗完颜璟印。1受审著调啊喜半去犯眼307年,元代画家许善胜、姚云在《步辇图》上写有跋文,但画的藏处不详。据说,该画后来经由赵仲爰之手进入了元内府。自1323年至1329年,《步辇图》已经进入元代内宫,归元代内府收藏于集贤院登瀛堂西。1323年,集贤院诸官在登瀛堂型带赵西同观过此画,并在画上题有跋文:至治三年夏六月三日,集贤僚佐同观于登瀛堂西。同时,《步辇图》上钤有“八思巴文印”,八思巴文印印文为3行音译汉字“集贤院经历司印”。1328年,元代书画鉴赏家汤垕将此画载入《画鉴》:阎立本画……及见《步辇图》,画太宗坐步辇上,宫女三十余人,皆曲眉丰颊,神采如生。一朱衣髯官执笏引班。后有赞普使者服小团花衣及一从者。赞皇李卫公(德裕)小篆题其上,唐代人八分书赞普辞婚事。宋高宗题印完,真奇物也。1329年,元代画家曾巽申在画上题有跋文:天历己已孟秋丁丑,登瀛委吏曾巽申审定谨识。他在《步辇图》上也钤有“八思巴文印”,八思巴文印印文为4行音译汉字“集贤院照磨兼管勾承发架阁库印”。经其鉴赏,此画就是米芾题过跋并记入《画史》的那一卷,是真迹无疑。至明代,《步辇图》上除了明代画家吴新宇印外,还有明代大收藏家郭衢阶诸印。经其鉴赏,此图就是元代书画鉴赏家汤垕将此画载入《画鉴》的《步辇图》后,他于1585年在画上题跋:右《步辇图》,法度高古,真唐代人笔,章伯益篆尤佳,米南宫盖鉴之审矣。万历十有三年春仲之望,郭衢阶亨甫再题。郭衢阶写“再题”,是因为在这幅《步辇图》上,他已经钤印在前。据说,郭衢阶的题跋之所以说传到明代的《步辇图》仍然是赵仲爰手中的那一幅,是“真唐代人笔”,是因为他的题跋是排在元代人一个题跋的后面的;二是因为两枚元代的八思巴文印是汉人难以模仿的。此外,明代时期的书画著录著作《清河书画舫》和《珊瑚网》均曾收录过《步辇图》。清代时,《步辇图》在乾隆年间就进入了清代朝廷内府。有关《步辇图》的情况,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宫廷编纂的大型著录文献《石渠宝笈》中也有清楚的记载:画卷次等。唐阎立本画《步辇图》一卷。次等天一,素绢本,着色画。卷中幅署‘步辇图’三字,卷后章伯益篆书本事,并署云:唐相阎立本笔。拖尾有米芾、黄公器、张向、刘次庄、曹将美、陶舜咨、邓忠臣、张渥佺、曾巽申诸记语;又江融(按应为澈字)书记语一,又田俨诸人记语一,又蔚宗记语一,姓阙,下署关杞二字;又琰记语、一姓并阙;又记语二,未署名;又刘忱、李康年、张知权、林定、姚云、郭衢阶诸跋;又张舜民、许善胜题句二。《石渠宝笈》的记录虽然不全,没有写出《步辇图》上题跋的全文和印钤情况,却罗列了大部分题跋人姓名,特别是米芾、曾巽申和郭衢阶等,说明《石渠宝笈》所记录的《步辇图》画就是郭衢阶题过跋的画卷,是《画史》和《画鉴》都曾记载过《步辇图》,是阎立本的真迹。后来,《步辇图》画面上的收藏印章说明,清代著名画家梁清标、文学家纳兰性德、清仁宗爱新觉罗·顒琰等人均曾收藏过《步辇图》。而且清代的书画专著《式古堂书画汇考》和《佩文齐书画谱》等书均曾有过著录。清代末期,《步辇图》被皇室成员偷偷带出宫外,先被一大臣获得,后在天津被卖掉。据说,后来买到《步辇图》的人爱不释手,视为珍宝,他没有舍得再转售,而是将《步辇图》真迹送给女儿做了嫁妆。之后,收藏《步辇图》的主人又将此画奉献给了后来的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这张画和很多早期绘画遗存一样,虽有争议说此画并不一定是阎立本的真迹,而是宋代的摹本。但是这幅《步辇图》的艺术价值则毫无疑义。这是一幅唐代初期风格非常明显、处理得简洁而扎实的画作,画家充分利用了对比手法,从人物比例、姿态、神情气质,以及性别带来的感觉差异,甚至构图的疏密对比各个方面来烘托主人公唐太宗,做得相当成功。当画面构图唐太宗一边有过密、过重的视觉倾向时,画家将整幅画中最大面积、最鲜亮的颜色放在礼官的红袍上,使得构图两边在对比强烈的前提下又不失平衡。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讲,《步辇图》都足以令人称道。《步辇图》以其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被誉为“丹青神化”,它与东晋书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唐代著名画家张萱与周昉的《唐宫仕女图》、唐代画家韩滉的《五牛图》、五代时期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作品,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20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