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文艺复兴之前没有农民画家

绘画中的 农民形象

阁成萍

摘要:自古以来,农民阶级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作用,他们是社会的基础、民族的脊梁,所以表现农民题材绘画作品在人类文化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西方的艺术家对农民生存状态上给予的关注与表现,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的人文精神。不同时期农民形象的绘画作品有着不同的表现,画家们之间通过借鉴与创新,让人民的审美生活得到了提高,值得我们去感受和欣赏。

关键词:农民形象 精神面貌 现实主义 质朴

农夫勃鲁盖尔

劳动是神圣的,而农民的劳动是更为光荣的。众所周知,唐代的古诗《悯农》描述了农民辛勤地在田间劳作,向人们传递着粮食来之不易,由此也向人们更加深刻地传递着勤劳、质朴的农民形象。现如今,农民这个群体,无论是在政治、经济、科技上,还是在教育、文化、精神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农民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度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生活与土地密切联系着。我们生活在土地上,成长着;而一些生活在城市的青年人,却很难体会到那种纯朴、善良、勇敢、充满力量的农民。用艺术作品传递农民形象,让人们关注农民阶层。表现农民形象的作品,表达了对劳动人民阶层的生活状态、情感特征的典型性的关注与倡导,从而更好的去引发一批对农民形象有着特殊感情的画家为其创作。通过表现农民形象的艺术作品与剖析来让更多的人可以去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让表现农民文化的艺术现象得以更好的向前发展。

一、西方不同时期表现农民形象的绘画作品的分析

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人类就有了造型艺术。在欧洲,现已发现了较多的美术作品。埃及是古代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古王国时期就出现了代表农民形象的作品——《老村长像》(如图1),它表现了一位具有农民气质的王子卡柏尔的形象。壁画在新王国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梁悄李繁荣,它的内容大多数表现了墓主生前的奢侈豪华生活和仆人们从事劳动耕牧的生活场面,具有明显橡迟歌颂、表现农民形象的象征化手法;它的形式继承了古王国及中王国的传统,但是在处理手法上,此作品就显得更加大胆、纯熟、自由多样。在古风时期,作品《荷犊者》(如图2)出土于雅典卫城,它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个农民肩上背着一只十分可爱的小牛犊,并且将要把它献给神的情景;作品中的小牛表情生动,农夫的双臂显得结实有力。

在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期间,出现了一位伟大的画家——乔托。他出生于农民家庭,其著名的壁画作品《逃亡埃及》(如图3),就像是一幅生活中的场景,没有一点儿宗教神秘感,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了一个普通农户的家中故事。他在创作实践中探索着一些问题,如人物的表情神态、戏剧性情节的构图、画面的空间层次、人物与环境背景的关系、质感和明暗关系、物体的体积感等,是现实主义艺术在理论和技法上的重要课题,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6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勃鲁盖尔是尼德兰地区最伟大的画家。“农民画家”勃鲁盖尔对农民的生活的熟悉以及深切的同情,在风俗画中创造出了许多有吸引力的农民形象,如《农民舞蹈》(如图4),十分深刻地画出了他们的豪放性格,同时也展示出了他们的充沛活力。勃鲁盖尔在风景画中往往是一个全景的构图方式,他以开放的意境让人物和风景紧密的结合,描绘了一个丰富秀丽的农民形象与生活环境;让人感受到其情景交融、生机盎然的时代风貌。

在德国,伟大的艺术家丢勒用版画表现了农民和下层人民的生活,他的铜版画代表作品有《双双起舞的农民》(如图5)等,都从不同的角度深刻地描绘和歌颂了劳动人民。他的作品不仅数量多,技术纯熟,而且还有丰富的哲学思想。

随着罗可可风格遭到的猛烈抨击,再现生活逐渐再次兴起。“以理性反对自由放任,以回归自然反对矫揉造作的风俗画、静物画取代了装饰画、历史画。”

在1848年到1870年间,是现实主义的大放光彩时代,在此期间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让人们对其充满希望,并渴望在艺术创作中能看到自己的时代生活。这一代的画家喜欢直接观察生活,勇于创新,并且热爱现实,库尔贝、米勒就是他们最好代表。农民家庭出身的米勒,虽在巴黎已以绘画裸女而知名,但是在巴比松生活的田间劳动者让他看到了自己多年梦想,使其产生了表现农民生活的欲望,为歌颂、提倡其精神需要艺术家们归纳表现,直到其精神、形式的提升与升华。于是,他将全家携此定居,创作出了一幅幅平凡生动的农村生活的场面。1848年,在沙龙展出的《簸谷者》(如图6)是他一系列作品的第一幅,在运闭当时引起了轰动。它实现了很多画家对此的长期求索,也被一些憎恨这种艺术的人将其说成是对农民生活形象的夸张描绘。

作品《扶锄者》(如图7)描绘的是一位从早晨起床后便在田间贫瘠的土地上奋力劳作中的农民形象,他想直直腰,然后稍作喘息。从画面中可以看出,他扶着锄柄的双臂,汗水在脸上流淌,还有将嘴张开的喘息,足以看到他在田间劳动的疲劳程度。有一些人评论指责这一充满同情的真实描绘,认为它是一种宣言。对于这种评论,米勒则十分气愤地写出:“这么说,连我们看到凭额上汗水养活自己的人时就会产生的想法都不允许有了!”米勒的艺术充满质朴和平凡。但是,我们知道,劳动是十分神圣的,土地通过农民的劳作献出粮食的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了劳动者的光荣和平凡劳动的伟大。

19世纪的匈牙利艺术慢慢的摆脱了奥地利艺术对其的影响,逐渐开始出现了繁荣的景象。19世纪五、六十年代,在1848年的革命战败后,奥匈统治者则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这个时期对反映社会生活的绘画作品不多,而是对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较多。在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中有许多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维·马达拉斯是这个时期最著名的历史画画家之一,他是匈牙利的革命参加者,其思想比较激进,在革命失败后逃往了巴黎;他的绘画代表作品《多萨的人民》,取材于匈牙利在1514年的农民大起义,作品歌颂了农民起义的支持者和领袖多萨,传递了其背后的意义与精神。

尼·格里高列斯库是罗马尼亚著名的真正将艺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艺术家,也是在一个农民家庭生活并创作着农村农民题材的绘画。格里高列斯库的绘画作品具有朴实、抒情、真诚的特点,并且带有十分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他创作过的军事题材的作品中饱含着爱国主义的热情。这些军事画主要是用来歌颂士兵的,然而这些士兵实际上是一位穿着军服的农民。其代表作品《穆斯切尔农妇》是一幅人物质朴生动的肖像画,画面中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深刻的表现出了山区农妇的善良纯真的性格。他的大部分作品,色彩明丽、色调柔和且富有变化,光与色协调统一。格里高列斯库的代表作品还有《管家》、《斯美尔唐的冲锋》、《在大门口的农家姑娘》、《愉快的农民姑娘》等。

约·安德烈斯库是19世纪下半期继格里高列斯库之后的另一位著名画家。他是阿曼的学生,在其作品中有一种悲怆的色彩,其部分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揭露了当时的一些农村贫穷落后的景象,比如他的代表作品《道旁的小屋》就是如此;他的其他绘画代表作品还有《光秃的森林》、《包绿色头巾的农妇》等。杰出的肖像画和风俗画画家斯·鲁克扬创作的绘画作品《要求玉米》,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在1907年的农民大起义前夕的农民集会情景,表达了农民对地主的不满,并对其庄园开进,为了讨还粮食,进行了斗争。还有一位画家奥·潘契拉,他不仅对农民进行了描绘,而且还塑造过一些有政治觉悟的工人形象。

二、中国不同时期表现农民形象的绘画作品的分析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中,人们发现了不同样式、各种材料的装饰品。随着农、牧业的出现,中国社会逐渐进人了新石器时代。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统治者对艺术生活的重视和审美兴趣,密切关系着其时期的美术兴盛。唐初期,唐太宗利用美术来表彰功勋,这让中国人物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绘画内容题材广泛,涉及鞍马人物、田园风土、政治事件等。在绘画方式上,摆脱了一些对人物刻画的程式化和概念化的描绘,而是更加的注重人物的神情刻画。

在嘉峪关魏晋的壁画墓中,其绘画作品的主要内容题材是园林、狩猎和农牧。例如嘉峪关市6号墓前室的采桑图,此作品表现的是一男子在树下手持弓箭而驱逐飞鸟,保护桑树;另外一女子在提筐采桑,画面中构图简洁,情节生动形象。西壁上的13号墓描绘的是一男子驾牛犁地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当时的生产情景与农民生活状态。

唐代的墓室壁画继承了中华民族绘画传统,同时也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让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使中国壁画艺术对反映现实生活以及农业生活状态方面的描绘更加具有特点。

五代宋元美术有两个特点的转化,第一是美术功能的观赏性的转化,第二是美术关注由外部世界向开发内心世界的美术转化。

创于晚唐而盛于两宋的大量四川大足县佛像,是中国在晚期石窟造像中的重要代表。窟中的佛教经变故事雕刻的原意是以宣扬佛教的法力无边为目的,但在事实上却是世俗生活的写照。例如作品《牧牛道场》,其讲述的是以牧牛为喻的“调服心意”的修行过程,但是仅从其造像来看,其画面是对乡村牧童生活的真实描绘,好似一组乡村的风情画。“图中的牧牛有的在田野间奔跑,有的卧地反刍、舔足,还有的在溪边饮水,形态毕具;”而牧童的性格、衣饰、年龄没有雷同,其姿态行为也生动不一,或吹奏牧笛、互答山歌,或随地坐卧、彼此嬉戏。在其背景的刻画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树和鸟、鹤、猴等动物形象,这无疑使整幅作品变得更加具有真实感和生动性。在另一作品《地狱变相》中,将地狱变中穿插了一些十分富有人情味的题材,例如在地狱变的上方,描绘了一个养鸡妇女的形象,其原意是讲述养鸡的人要下地狱,但在此养鸡女却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农妇正在掀开鸡笼的形象,表达出了对平凡的劳动生活的礼赞。大足石刻中,此类借佛教的题材来描写人世间劳动场面的世俗生活,在全国其他地区很少见到,对中国美术历史具有重大的意义。

元代后期以来的大量汉族文人画家逐渐习惯了隐而不化的生活方式

48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