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南亭怀辛大诗词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幽寂的现代诗词作品赏析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消响。

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霄劳梦想。

【注释】

①辛大:作者友人,疑即辛谔。孟集中还有《送辛大不及》、《西山寻辛谔》等诗。②山光:山边的太阳。③散发:古人束发于头顶,暇时或浴后,常将发散开,以示闲适。轩:指有窗的长廊,也可指窗。闲敞:安静、开敞的地方。④清响:竹露下滴脆声响。⑤“欲取”二句:据《吕氏春秋·本味》载: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俞伯牙鼓琴时,他能品味出乐曲中的高山、流水之志。二人遂结为知交。子期死,伯牙不再弹琴。后来就用“知音”表示特别了解自己的人,意与“知己”相似。⑥中宵:午夜,深夜。

【译文】

山边的太阳忽然从西方落下,池旁的月亮缓慢地从东方升上,沐浴完毕,我披散头发,好在晚间乘凉;打开窗户,闲适地卧在空敞的地方。风吹荷花,送来清幽的香气;竹滴露水,发出清脆的声响。我想在夏夜中取琴弹奏,但又恼恨没有象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欣赏。想到这里不禁思念起你这老朋友,直到深夜进入沉沉的梦乡。

【题解】

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的闲行洞情逸致,很自然的引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之情。作者平常自然的娓娓道来,蕴含着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赏析

孟浩然是长于写景的诗人,尽管他的诗多是吟风咏月的隐逸之作,或许没有更多的思想内容,然而却一向受到诗论家的赞誉。明李东阳说:“唐诗李杜之外,孟浩然、王摩诘足称大家,王诗丰缛而不华靡,孟却专心古淡,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由此言之,则孟为尤胜。”(《怀麓堂诗话》)清翁方纲说:“读孟公诗,且毋论怀抱,毋论格调,只其清空幽冷,如月中闻磬,石上听泉,……”(《石洲诗话》)。这些称赞当然是就孟诗的境界及声韵而言的。孟诗的这些特点,不仅在他的山水诗作中是显而易见的,即便是怀人之作,孟公也极善以景入情,来表达怀念友人的情思。《夏日南亭怀辛大》则是这类诗中具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题中的辛大即辛谔,行大,是诗人的同乡友人。根据《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可知,辛大等常于夏日来南亭纳凉饮酒。这首诗从埋带哗题目上看应为怀人之作,然而孟公的怀人有别于一般,他不是一味叙写如何思念、痛不可支,而是先着重描写周围景致,而后自然转向怀人,另具一股清雅别弯行致的艺术魅力。“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太阳西落,山边的光芒忽然消逝,月亮从池水的东面渐渐升起。开篇即以绘景落笔,此二句既写出傍晚时分日落月出的自然变化,也点明南亭是依山傍水的优美所在。“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在宽敞的长廊里,惬意地闲卧着,散开鬓发乘凉。这是写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也透出诗人内心的安逸闲适。“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微风送来阵阵荷香,点点竹露滴入池水,发出清爽的声响。这两句初看只是写荷开露滴,衬托出夏夜的幽静美好,仔细揣摩,却另有一层更深的意义。一般说来,傍晚时分不会有露水,当露水在植物叶上积成露珠落下时,应为夜深人静之时。从日落月出的傍晚到荷开露滴的深夜,这既是景色的续写,又是时间的延续。诗人在此停留这么久,难道仅仅是为“散发乘夕凉”吗?当然不是。根据诗的后四句不难得知,诗人之所以在此逗留良久,是因为南亭是孟公与友人辛大曾经常在一起相聚的地方。曾几何时,诗人张琴弹奏,辛大或许正是难得的知音;如今良辰美景尚在,友人却已远离,即使面对美景想操琴吟咏,也因没有知音欣赏而显得索然无味,所以是“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然而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并没有到此为止,住笔二句更加深切:“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诗人有感于眼前的景物,对友人更加怀念,但因遥遥相隔而无法见面,只好待半夜睡熟之后在梦中相会。尤其末句更加情真意切,用意想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切而真挚的思念之情。众所周知,梦境是不能尽随人愿的,一个人想念另一个人,并不一定准能在睡梦中相见,而诗人在这里却说得如此肯定——“中宵劳梦想”,似乎在南亭纳凉的当夜,准能与友人辛大在梦中相会。这一句自然不是写实,而是深深寄托着孟公对友人的无尽思念。

反复吟读这首诗,不难体味到,孟浩然作诗,既不象韩愈、孟郊诗派那样“拘奇抉异”,在构思与表现上惨淡经营;也不象寒山、拾得那样信口吟咏,率尔成章,而是有待于“妙悟”,即没有真实感受绝不勉强作诗。这首诗虽然也属叙写隐居幽寂、静夜相思的闲适之作,然而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学习了陶渊明写诗的经验,重视清淡与浑然一体的感受,通过对环境及内心的描写,创造出一种自然优雅的意境。诗人由环境的清幽淡雅而想到弹琴,又由弹琴生发出“恨无知音赏”的遗憾,而后转向怀人,这样就巧妙地从纳凉赏景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怀念友人的主题上。尽管诗作没有夺目的思想光辉,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却能令读者回味无穷。

清明现代诗

《沪杭车中》——徐志摩

匆匆匆!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
梦境似的分明,模终福乎兴沿受差达糊,消隐——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赏析:
徐志摩的《沪杭车中》要我们与时光对视、相向而行。它以
诗所特有的语言将空间竖起,时间来自化为邃道。《沪杭车中》给人的感受是紧张和尖锐
这首诗的诗题就是动态空间:沪杭车中。上海与杭州短暂的距离已被现代交通工具火车
不经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本是相对物,此刻简直就是浑然一体了:“匆匆匆!催催催!”
两组拟声词把这种浑然表达得淋助粉漓尽致。随着这到来的时空的浑然,时空中原本浑然360问答一
体的自然反被切割成零碎的片断:“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
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更深刻的、实质意义的分裂乃是人类自身的
安宁稳线先传客该的梦境的分裂。和大自然一样安宁而永恒的梦境(或说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梦境)
由分明而“模糊,消隐。”“催催催!”这现代文明的速度和频率不能不使诗人惊叹: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舒

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
祝福我吧,
因为灯还亮着。

灯亮着——
在晦重的夜色里,
它像一点漂流的渔火。
你可以设想我的小屋,
像被狂风推送的一叶小舟。
但我并没有沉沦,
因为由验触必审击先陆觉灯还亮着。

灯亮着——
当窗帘上映出了影子,
说明我已是龙钟的老头,
没有奔放的手势,背比从前还要驼。
但衰老的不是我的心,
因为灯还亮着。

灯亮着——
它用这样火热的恋情,
回答四面八方的问候;
灯亮着——
它以这样轩昂的傲气,
睨明里暗里的压迫。

呵,灯何时有鲜明的性万供意汉末延或云服交双格?
自从你开始理解我的时候。

因为灯还亮着,
祝福我吧,
张香当你从我的窗下走祖黄过……

9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