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无题》的内容赏析是什么?

卞之琳的《无题》之佳,应是无以复加的。这诗是中国传统的爱情无题诗,从组诗的诗思运行上看,从第一章出发,“期望你来”,到第二章的“期望你出去”,第三章的“分离”,第四章的“相聚、别离、相见”,第五章“分离”,章章相连,有条不紊,构思极为严谨。

在卞之琳的《无题》中,处处都充满着对爱情本身的预见性自知性。我想就《无题》(一)来分盯弊析说明这一点。正如后来诗人在《〈雕虫纪历〉自序》中坦言:“在一般的儿女交往中有一个异乎寻常的初次结识,显然彼此有相通的‘一点’。由于我的矜持,由于对方的洒脱,看来一纵即逝的这一点,我以为值得珍惜而只能任其消失的一颗朝露罢了。

不料事隔三年多,我们彼此有缘重逢,就发现这竟是彼此无心或有意共同栽培的一粒种子,突然萌发,甚至含苞了。我开始做起了好梦,开始私下简桐深切感受这方面的悲欢。隐隐中我又在希望中预感到无望,预感到这还是不会开花结果。仿佛作为雪泥鸿爪,留个纪念,就写了《无题》等这种诗。”

诗人对爱情冷暖自知,从意象的选择和意境的自觉营造也能说明问题。诗人所选择的水和船并从中营造的意境很能说明诗人是有预见并且自知的。一开始,诗人就说“三日”,已让山前的“小水”变“春潮”了,诗人很明白自己的心情,爱情已经萌生并且蓬勃发展,他知道女主人公“揉揉眼睛看”就能看到。但看到了又能代表什么呢?也许对方只是当一个美丽风景欣赏一下便罢了,因此诗人开始想比较直接的表达他的情思了。

卞之琳诗歌中的象征主义印记

可是,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是“矜持”的,反射到诗里便是“百转千回都不跟你讲”。但果真不愿意讲吗?不愿意讲什么呢?诗人马上接下去说“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是啊,水的自愁自哀自愿,对方可曾了解?我们不知道女主人公是否了解,但我们很清楚诗人是自知的。卞之琳的诗象征手法的运用是很常见的拦则坦,又往往写得艰深晦涩,并非一下子可以读懂,而诗人在这里用这样浅白近乎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其情感,是很难得的。这都缘于诗人对自身爱情的预见性和自知性。

再接下去的这句就很值得玩味了:“你的船呢?船呢?下楼去!”这里的“你”很令人糊涂。先看这里的“你”到底指的是谁,是诗人自己吗?或者是女主人公?卞之琳诗歌的多重解读在这句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可以有多种解读,如果我们把“你”当作诗人自己,这句话可能是诗人的自问,诗人知道自己愿意载她,但凭借什么载她呢?“船呢?”这里的“船”可以理解为一种情感相互交通的凭借或者说工具。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焦急苦闷的样子,又仿佛觉得诗人自己也似乎认为自己好笑了。

是啊,船呢?没有船又如何载得了她?于是诗人马上笔锋一转:“下楼去!”或者那里就有船了吧,可是诗人又不写有船没船,只是说“南村外一夜里开齐了杏花。”从表面上看,结果似乎是未知未定的,因并没交代“船”到底有没有,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讲,我们可以做这样的理解,诗人找不到船,而杏花倒是现实的,诗人极度苦闷,所以下楼去看杏花不过是他转移话题的一个幌子罢了。

如果我们把“你”当作诗人自己,还有另外的一种解读,这句话是对方的发问:你不是说你愿意载我吗?那你的船呢?载我非要有船不可的呀。女人真是咄咄逼人。诗人回答不上来了,只好请对方下楼去看看那些美丽的杏花了。当然,“你”还有第三种解读,就是指的女主人公,诗人想载她,却一直找不到对方的船,就是说他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对方知道,尽管如此,他仍希望对方能下楼来,看看这满满的杏花,那可能寄托着诗人欲言又止的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希望对方能懂得。

但我们看到,无论从哪种角度来解读,诗人始终对爱情是有着预见且自知的,因为诗人很清楚他找不到交通两人情感的“船”,在现实中也不过空有“南村外一夜里开齐了”的“杏花”罢了。不得不说,诗人或多或少对事物都存有预见性和自知性的,尤其对爱情,更是冷暖自知

什么是卞之琳诗

《圆宝盒》、《距离的组织》、《尺八》。

我国现代诗人卞之琳作品《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必航品念蒸静吗万一首短诗。诗人在诗中熔铸了浓厚的哲学思辨意识。以“断章”为题,看似一般,实则是妙语双关。

其一是从一包岁施星首完整的长诗中抽出来的片断,其二是人类内心那份失落的、难以言传的情感,而这份内心独特的感受往往能触动人360问答类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作者曾说:“这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阶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

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氧液充整抓批充抗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又说:“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上。”可见诗人主要希望表现一种相对关系,因而创作了此械哪达日发岩语跳伟诗。

43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