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是:

Ecological Feminist Interpretation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淡淡百合香《德伯家的苔丝

雨夜,寂静的家里只我一人,听着外面雷声轰隆雨声淅沥,有些走神,手里的书是看不进去了。长夜漫漫,总要找些事情来虚度,突然想要看部电影,且是部老电影才好。想到了《德伯家的苔丝》,大学毕业论文的话题,就搜来看,98版的已找不见,只好找来08版的来看。

竟是拍得很好,似乎跟着把原著又看了一遍。乡下风景的优美和人们的质朴相得益彰,融为一体。整个故事像是一幅幅串接的油画,又像是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又像一首朦胧的诗或一曲空灵的歌。

德伯家的苔丝的象征主义论文目录

角色把握很到位,尤其Tess,倔强的眼神,微微翘起的嘴唇,脱俗的气质,满足了书中对她所有的幻想。一看到Alex,就想到书中描绘他那阴险,浪荡的模样。Angel略显单薄了些,但或许那文弱的形象就是他性格中懦弱最好表现吧。

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故事开始于英格兰南部的乡村,风景如画,绿草如茵,一群身着白裙的女孩正跳着欢快的舞蹈,这热闹的声音吸引了路经此地的三个青年,其中一个青年提议和这些姑娘们一起跳舞,其他两个却不屑于这些乡下姑娘。青年独身前往,这个男子的出现引起这群女孩的兴趣,争相邀请,青年似乎缭乱了眼,就拉了就近姑娘跳起来,然后匆匆告别。离别之际,他才注意到一个气质脱俗的女孩一直望向他,俩人的目光相遇了。

这女孩便是Tess,男孩的出现对她来说就像是一场梦,很快就被家里的琐碎给忘却。苔丝的酒鬼爸爸听牧师说他曾经是贵族的后裔,便要她去城里攀亲,苔丝并不情愿,但某晚她代醉酒的爸爸进城送蜂蜜,路上打瞌睡导致车翻马死,家里顿时陷入困境。不得已,苔丝去了一姓德伯维尔家求一份工作,Alex是这家儿子,他看上苔丝的美貌便留她下来,然后对她百般骚扰诱惑,苔丝不为所动,并大胆斥责他的别有用心。但在Alex多次解囊相助中苔丝放松警惕,而后在一次集会路上被Alex骗至森林诱奸。

经历了这场噩梦之后苔丝断然回家,在家产下一子不久后夭山芹折。带着悲伤苔丝去了远处一家奶牛场做了一名挤奶工,在那里遇到了女孩们都深深爱慕的Angel,苔丝惊讶发现他就是那次跳舞中和他对视的那个男孩。所有的情愫都被扯回,同时Angel也被苔丝的美貌和才学所倾慕,俩人很快坠入爱河,苔丝沉浸于甜蜜爱情中的同时却有着隐隐的担心。终于Angel提出结婚,苔丝百般纠结之后决定隐瞒不堪往事来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心里总觉痛苦。新婚之夜,当Angel坦白了他曾经与一女人的失足之事后,苔丝几乎是很放松很兴奋地说出了自己的过往。

她天真地以为他会像她一样原谅她,Angel听完一言不发就走了,然后一人去了巴西。苔丝失魂落魄回到自己家中,生活所迫她不得不再次外出打工,受尽折磨,虽然Angel走时交代有困难可以找他父母,但苔丝宁愿吃苦也不愿意去。鬼使神扰段差,苔丝再次遇到已是传教士的Alex,一见到苔丝他便脱去教袍对她百般纠缠,苔丝痛斥他曾经的恶劣行径。随后,苔丝爸爸去世,一家人孤苦伶仃流落街头,这时Alex倾囊相助趁虚而入再次占有苔丝。

Angel在巴西一年,发觉自己仍然爱着苔丝,没有苔丝他痛不欲生,于是回家找她。当苔丝看到来找她的憔悴的Angel,她心痛不已,但一切为时已晚。苔丝将她所有的不幸都归咎于Alex,和他剧烈争吵之后拿刀杀死了他。然后跑去车站找Angel,两人立马逃亡,在逃亡路上俩人度过了最幸福的最后时光,临终把妹妹托付给Angel,然后平静向警察走去。

爱是这世间最温柔的刀

苔丝走向死亡的时候,定是平静且满足的吧?她终于和她最心爱的人共度了最幸福的两天时光,这对她来说已是奢求已是足够。她拿起刀子那一刻就早想到这个结局了吧?所以她无悔无怨。她生命中的最后两天该是最幸福的两天吧?她一直那么小逗李毕心翼翼忐忑不安地爱着这个男人,他们终于在一起了!

一直心疼着这个倔强又大胆,隐忍又坚韧,自尊又自爱的女孩。

苔丝的一生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家庭的贫困潦倒,做为长女的责任,注定她要付出非小的代价。

可是,到底是谁导致了苔丝的悲剧?是她的酒鬼爸爸?是可恶的道貌岸然的Alex?抑或是那个她深爱的Angel?又或者是他们所有人?到底谁才是最大的凶手?

是Alex吧,那个十恶不赦的大恶棍!没有他对无知少女的诱奸,怎会有这样的结果?他对苔丝的伤害就像在身上插了一把刀,永远都带着屈辱带着伤。一想起他苔丝便是恨,无休无止的恨。

那么,Angel呢?安琪儿,天使,他就是苔丝眼中的天使。有了他,便有了爱有了幸福,为了他,她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可是,他呢?听到苔丝的不幸经历他没有一句安慰反而一去不返,他真的爱她吗?这么优秀的女孩就因为一次不幸就应该失去幸福的权利吗?她不值得珍惜吗?

如果说Alex对苔丝的伤害就像插在身上一把刀,那么Angel对苔丝的伤害便是插在心里的一把刀,温柔却致命。

苔丝这个女孩,可真是个傻姑娘,可是她却傻得那么大胆,那么义无反顾,让人好心疼。安琪儿不过也就依仗着苔丝对他的爱吧?爱情中的女人果然都是傻瓜!

淡淡百合香

如果要用一朵花来形容苔丝,我宁愿选百合花。不管她在世俗的眼中有多么的肮脏,失身,未婚生子,杀人犯。而她在我眼中就是一朵百合花,散发着淡淡的香味,永远纯洁,永远美丽。

我想起《边城》中的翠翠,《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白蛇传》中的白素贞,《胭脂扣》中的如花,《红字》中的海斯特,这些勇敢无畏的女人,都是一朵朵怒放的花朵,世俗的偏见挡不住她们的馥郁,悲惨的命运也遮不住她们的芬芳,她们的灵魂永远散发着迷人的香。

试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女性形象论文提纲

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悲剧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苔丝个人的性格与命运、环境、社会的冲突,从而造成了个性的毁灭

一、 命运悲剧
苔丝的悲剧首先是命运的悲剧。苔丝是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出生,并且是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里,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和不负责任的父母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同时,作为一个美丽但是身份低下的女性,在维多利亚时代,性别与出身给这个纯洁而勇敢地追求幸福的姑娘带来的只能是厄运。而作者似乎要为了突出这种命运的不可违抗性,在他的作品中总是穿插了大量的偶然性因素。在《苔丝》中,哈代作为一个农家孩子,她是朴质、善良、能干的小姑娘,从小就帮助家里干活并且干得比别家的孩子都不赖。同时她也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作为家中的长女,她打小就挑起了家中的重担,并且觉得自己有责任去承担这一切。这样的一个女孩的生活本应是幸福而美满的,但是命运却和她开了很大的玩笑。故事从她的善良、负责任的天性开始,她在深夜主动提出为酗酒的父亲赶车送蜂蜜,却在困倦中不小心与一辆邮车相撞,把家中唯一的一匹生计工具——“王子”撞死了,这让她有一种负疚感。而在此之前,他的父亲回家的路上获知了:苔丝家原是名门望族德伯氏的后裔。牧师劝告他:德伯家已经没落,不要再做任何无谓的工作。但是却在犹豫中没有清楚地告诉他:亚历克•德伯家是假冒的德伯世家。于是虚荣的德伯执意要女儿去亚历克家认亲,从此攀上一户好人家,全家人也跟着享福。高洁的苔丝本不愿意却认亲,却因心有愧疚,只好硬着头皮去认亲。结果在德伯家惨遭不幸,从此开始了她悲壮的人生道路。遭遇了此厄运,她本来是要远走高飞的,却在落难后才遇见了心仪的对象安吉尔。两人一见钟情,苔丝也尝试过拒绝,但是都没有成功,两人终于到了水深火热的程度,谈婚论嫁的地步。苔丝无奈之余,婚前怀着负罪感给安吉尔写了一封忏悔信,希望能得到安吉尔的原谅,但是无独有偶,信被塞到了地毯下面,安吉尔没有看到,这又开始了她的另一个大灾难:安吉尔远走他乡。苔丝从此贫困交加,再加上父亲的死,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她这个长女身上,在混乱和无奈中,她又重回到了亚力克身边。当了她的情妇。但是恰恰在这个时候,安吉尔又回来了,并且是带了忏悔的心情回来的,他希望能得到苔丝的谅解,却得知妻子已作了他人的情妇。而苔丝此时悔恨交加,认为一切的恶果都是亚历克所为,在愤恨中把他杀死,但是自己也没有免遭到法律的制裁,被送上了绞刑架。
在苔丝的身上,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了命运对人物的嘲笑,苔丝是天命或宿命的牺牲品;同时,作者也稍微夸大了偶然性在人们生活里的作用,例如老马的死;苔丝跟亚历克的相遇成为她生活中的转折点;苔丝在与安吉尔结婚前夕写给他的信产生了悲剧的误会;安吉尔最后的悔改返回等等。但是这种命运的描写却也是真实的,在当时的社会不乏这样的例子,正如劳伦斯所说:“哈代的感情、他的直觉、他对美感的掌握……是非常伟大和深刻的。”○1
二、 社会悲剧
照哈代所说,人类悲剧的基础在于个人跟相敌对的、不正当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冲突,更广泛一些说,就是人类跟残酷无情的大自然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令人可悲地无法解决。哈代小说中的爱情故事由于同传统的伦理观或道德观相抵触,总是以悲剧结束。虽然小说中的人物的爱情在他们自身的范围内或许是成熟的、道德的,但对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而言,却又是不成熟的、不道德的。
在《苔丝》出版后,曾被攻击为“不忠,不贞,诲淫”,因为在维多利亚的时代,男人与女人在婚姻爱情上的地位是永远无法平等的;而三角恋爱关系以及离婚、外遇、婚外关系之类,也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苔丝正是这种不公平的伦理观和道德观下的牺牲品,她的整个一生都是在强迫和暴力下生存,社会和法律都认为那些侮辱和迫害苔丝的是正当的,因为她不能自卫。在作品中,哈代试图把苔丝和安吉尔平等:他们同样在青年时代都“陷入了罪恶”。但是,这个有着光明理想、先进的文明思想的人,口口声声说深爱着苔丝的人,到了紧要关头,却也暴露出自私自利的、目光狭小的小市民特征。因为资产阶级道德的不成文法,男人干了这种事并不认为有罪,只有女人——小市民宗法社会制度下的奴隶吃亏。而最后,当苔丝有生以来第一次进行自卫时,从那个同样的“刑律”观点看来,“一个纯洁的女人”就变成罪犯了。因为苔丝不属于有产阶级,从她出生之日起,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就剥夺了她过象人的生活的权利,现在又剥夺了她所残余的唯一的东西——她的生命,命运对她的“戏弄”算完结了。
三、 性格悲剧
哈代曾说:“悲剧。简单地讲,可以这样说:悲剧表现个人生活中的一种事物的状态,他的本能或欲望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悲惨的结局。○2
苔丝是哈代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高峰。她集人类美貌、善良、聪慧、勤劳、坦诚、坚贞于一身,是个纯情高洁的乡村田园姑娘。哈代正是怀着这样的激烈的感情来描绘苔丝的,她被奉为是“一个纯洁的女人”,并在序言中说:“这是一个心地坦白的人对于主人公的品格的评价。”可见苔丝在哈代心中的高洁形象。但是,这样一个优秀、突显的女性,她的不幸正是那种表现了她的性格力量的事件造成她的不可避免的堕落——她的纯洁致使了她的轻信与单纯:她因为责任心而挑起了夜里送蜜的重任,却不小心撞死了“王子”从而迫于无奈而去相亲,虽然她一开始就意识到亚历克的不轨图谋,但是她却过于天真大意。对于亚历克对她的帮助:教她吹口哨等都还心存感激。在事发那晚,只因想避开别人的“语战”,竟大意地跳上亚历克的马车,还挨着他睡着了;当她发现亚历克使诈却没有决意离开;同时对亚历克送给父亲和弟妹礼物而产生负债感,这一切都是她的纯洁所致,给了亚历克以可乘之机,让自己步入厄运之中。一位这样轻信的姑娘,她势必会既丧失名誉,又失去自己的爱人,这也是她不理解的,她的爱人安吉尔怎么能够不象她爱他那样,同样无私地爱着她。但是,倘若她不是这样纯朴,这样无用心地天真,她不会这样爱着安吉尔,她能够猜到她的爱情是怎样的结局,她也不会深有负罪感受,更不会说出自己的秘密,悲剧也决然不会发生。但是,她也不为之苔丝了,也决然不会引发我们的恐怖和怜悯之情。
苔丝还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她的反抗性,这是她身上的另一个杰出的闪光点,被公认为维多利亚时期的三个叛逆女性之一,但是她这种反抗性却不够彻底,一直囿于她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她一生追求幸福,对亚历克敢恨,对安吉尔敢爱,在一定程度上敢于反抗旧礼教。她蔑视和否定宗教,但当宗教约束与自然天性发生矛盾时,她毫不犹豫地对它发出了质问,她凭借着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以卵击石”。但是尽管她做出最大的努力去抗争命运,仍然逃脱不了当时普遍女性的下场。她不自觉地从宗教观出发考虑问题,她无法摆脱世俗观念的阴影,封建礼教压迫着她。她恪守那个时代的准则,在她内心深处有一种不可饶恕的罪恶感。当她的孩子死时,虽然她不屑于宗教,但是她又担心她的孩子会因为没有洗礼而被打下地狱最低层,自己偷偷地给他洗礼;当她获知安吉尔也曾犯过错误时,她仿佛看到了希望,但是安吉尔的反应又让她跌回了不变的道德轨道中,她那原始的感情被安吉尔的文明轧得粉碎;她勇于追求爱情,对亚历克的不合理要求敢于反抗、拒绝,而没有从此甘于认命,但是考虑到孝道和迫于生活,她又重回到他身边;她认为自己对于安吉尔的爱是有欠缺的,她没有为安吉尔守身如玉,在临死前,她请求安吉尔娶她的妹妹为妻,因为“凡是我的长处,她一样地不短,可是我的坏处,她却一点没有……”她一直在旧有的道德圈边缘徘徊,在她这种不断地抗争、妥协、堕落到最终的坚决反抗中,我们看到了美好的东西被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撕裂的凄美。

38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