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

超现实主义画家守粒缺哥最友派保罗·克利《鱼的循环》

画的主题是表示对亡友马尔克和马克战死的纪念。画中的十字架代表上帝,水草和花象征马克,几何花纹是马尔克,而蓝色盘中的鱼,代表着克利在拿不勒斯,代表死亡的黑色背景。

历史上哪些是12月18出生的大人物

12月18日出生的人物:
1.蔡锷
2.王安石
3.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
4.无线电发明家阿姆斯特朗
5.雷锋

保罗克利tod

1.蔡锷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1882年12月18日(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生。
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从梁启超、谭嗣同学习。1899年赴日本留学。次年随唐才常等回
国,参加自立军起兵,事败再次赴日进士官学校学习。留学期间,在《清议报》、《新民丛
报》上发表文章。1904年归国,在江西、湖南、广西等地训练新军。1911年初调云南,任新
军第十九镇第三十六协协统。武昌起义爆发后,10月30日,与云南讲武堂总办李根源在昆明
举兵响应。11月1日建立军政府,任云南都督,并派唐继尧进军贵州,由唐接任贵州都督。
1913年10月被袁世凯调至北京,任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等职,但阴加监视。1915年10月,潜
出北京,在天津与梁启超等策划反袁。12月回昆明组织护国军讨袁,宣告云南独立;与袁军
于四川沪州(今庐县)、纳溪展开激战。袁死后任四川督军兼省长。1916年9月因病赴日本治
疗,11月8日逝世,遗体运回葬于长沙岳麓山。著有《蔡松坡先生遗集》。

2.王安石
12月18日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诞辰日。

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
川先生。

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王安石认为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
在配念于兼并。因此,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
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国太平的厚
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培闭困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

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
始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
财的关系,并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执政以后,王安
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在改革中,他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上。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
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在王
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
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
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
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
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
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
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
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在哲学思想方面,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一些思想,是传统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洪范传》、《老子注》是他在这方面的主要著作,后者已经散佚。他的文章以论说见长,
列于唐宋八大家。在诗歌方面,早年写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有集本传世,一是《临
川先生文集》本,一是《王文公文集》本,两本都掺有他人的著作。王安石曾封于舒、荆,
死后又谥为文,故也称为王荆公或王文公。

3.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1946年12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在俄亥俄州的
凤凰城长大。
1968年,他用35毫米摄影机拍摄了第一部短片,是描写一对夫妇徒步远足的故事。
1969年这部影片在亚特兰大电影节上放映,大获好评,成为斯皮尔伯格事业上的起点,
并为他赢得了第一份长期导演合同。
1969年,这位导演神童执导电视系列剧《晚间剧场》中的一集,主演是好莱坞的老牌明
星琼·克劳馥。看到年轻的态橘斯皮尔伯格,她大吃一惊,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毛头小子要来导演
她。但是斯皮尔伯格表现出的职业水准让她折服,最终二人合作愉快。
斯皮尔伯格进入好莱坞的时代,是导演决定一切的时代,而现在却是市场决定一切的时
代。经历了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仍然历久不衰,保持着世界上最具实力的导演的地位,
这就充分说明了他的才华和他的灵活性。没有谁比他的作品更受欢迎,然而他并不是一味地
迎合观众。他的作品《紫色》和《辛德勒的名单》,都表现出他最高的艺术品味。当艺术性
和娱乐性最充分地结合在一起时,就产生了《外星人》这样的传世之作。
斯皮尔伯格有一种洞察力,他发现,二流的俗套故事加上一流的制作,再配以最新的特
技,就能给电影带来大批的观众,而这正是他对现代电影最重要的贡献。他导演的影片《劫
夺方舟》和其他印第安纳·琼斯系列影片《第三类接触》、《外星人》和《侏罗纪公园》等
都体现了这种思想,他没有亲自导演而只是作为制片人的《回到未来》系列影片、《龙卷风
》、《谁陷害了兔子罗杰》等电影也都具有同样的特点。
每一位导演都有自己的代表意象,即一个在影片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当有人请斯皮尔伯
格选出一个代表意象来总结他所有的影片时,他选了《第三类接触》中的一个画面一个小男
孩打开客厅的门,看到不明飞行物那美丽而令人生畏的亮光。男孩很小,而门很大,门外是
很多的希望和危险,光明和神秘。对于许多导演来说,黑暗隐藏着神秘;而对于斯皮尔伯格
来说,恰恰是光源隐藏着神秘,神秘意味着希望,而不是威胁。这种观念来源于一次童年的
经历。
斯皮尔伯格的父亲是一位工作狂,难得陪他游戏和外出。一天夜里,父亲突然叫醒他,
要带他去看流星雨。他受了惊吓,心“突突”跳个不停。他不知道什么是流星雨,父亲又不
肯解释,只是把他抱上车,两个人就出发了。他看见很多人躺在毯子上凝望天空,父亲也铺
开了一块毯子。他们躺下来,小斯皮尔伯格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的天体。虽然他刚从梦中惊醒
又不知道要被带到哪里去时有些害怕,但凝望天空却是一次让他心旷神怡的经历。从那以后
,他开始觉得天空是一个神秘诱人的地方。这种想法反复地在他的科幻片中得到最充分的表
现。
斯皮尔伯格的第一部重要的戏剧性电影是1974年的《蔗田快车》。当时科波拉等一些导
演都以独立拍出《公民凯恩》的奥尔森·威尔斯为偶像,努力在不受电影厂干预的情况下制
作出最伟大的美国电影。然而,一年以后,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彻底改变了现代好莱坞
的历史进程。《大白鲨》成本巨大,但也带来了高额的回报。不出几年,各电影制片厂就纷
纷效仿,使制作费高昂的动作片成为电影业的主流。追求商业效益也成了新一代雄心勃勃的
年轻导演们的目标。当然,这一趋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不能把它完全归咎于斯皮尔伯格。

斯皮尔伯格深知自己的缺点。有人指责他剪辑得太快,爱用广角镜头,不擅于表现妇女
,喜欢在地上挖个坑,把摄影机放在里面从下往上拍,爱用特技,对摄影比对故事更为偏重
,等等。斯皮尔伯格本人也承认这些都是事实。但是如果把他的优点列成单子,无疑会比这
长得多。最重要的是他有着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他的电影让所有的人都着迷。他有一句名
言:“每个月天都要塌一次,砸在我头上,当我苏醒过来时,我就会发现,另一部我想拍的
片子。”
斯皮尔伯格热爱孩子,他总是把影片中的儿童演员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去启发他们发
挥最佳的演技。《外星人》中迷人的小姑娘德鲁·巴里摩尔深受他的喜爱,拍完这部片子,
他产生了强烈的做父亲的愿望。
斯皮尔伯格的第一位妻子是艾米·欧文,两人于1989年分道扬镳。他的第二位妻子凯特
·卡普肖是一位女演员,曾经在他的印第安纳·琼斯系列片中担任过角色。当然,他早就如
愿已偿,做了一名幸福的父亲。
1994年,斯皮尔伯格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单》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1995年
斯皮尔伯格又被授予奥斯卡终身成就奖。1998年,他执导的新片《拯救大兵瑞恩》一经公映
就大获好评。

4.无线电发明家阿姆斯特朗诞生

阿姆斯特朗,1890年12月18日生。美国无线电发明家。14岁时受到有关G-马可尼首次进
行无线电越洋通信的鼓舞,在家里制作了许多无线电装置。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工学院学习
,研究三级管并设计反馈电路,可把信号放大上千倍,这种电路至今仍是无线电–电视播放
设备的心脏。毕业后在母校任讲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巴黎的美国陆军通信部队实验室工
作,发明了超外差电路,这种高选择性电路的放大倍数远远超过再生电路,现己为无线电、
雷达和电视接收机普遍采用。战后返回母校任知名物理学家M-浦品的助手,后来继任浦品的
教授位置。他因发明反馈电路而获金质奖章,还获得美国最高荣誉奖富兰克林奖章。1933年
发明宽频带调频制是新的辉煌成就,已在无线电、电视、微波中继通信以及卫星通信中广泛
应用。他因捍卫调频制而倾家荡产,又因多病,在1951年1月31日自杀,他身后被国际通信
联合会追认为世界电学领域的伟人。

5.雷锋
雷锋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班长。1940年12月18日,
他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他的一家被万恶的旧社会弄得家破人亡,在
短短的四年多的时间里,他的爷爷、爸爸、妈妈、哥哥、弟弟五位亲人被逼迫相继死去,小
雷锋不满七岁就成了孤儿。
一九四九年,雷锋的家乡解放了。雷锋这个孤儿才苦尽甜来翻了身,得到了党和人民政
府的亲切关怀。雷锋深知:是共产党,毛主席给了他幸福的生活,送他上学,培养他成长。
因此,他怀着对共产党、毛主席的无限深情,党指向哪里他就战斗到哪里。斗地主、闹土改
、搞合作化,他都奋勇当先。在学校里,雷锋一直是大家称赞的好学生。一九五六年,雷锋
高小毕业,先后在乡政府当通信员,在县委当公务员,在团山湖农场开拖拉机。一九五七年
,他加入共青团。在参加根治沩水河的工程中,被评为工地模范。一九五八年,他来到鞍钢
参加工业建设,当一名推土机手,又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红旗手和标兵。一九六零年,
雷锋参加解放军。参军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团营嘉奖多次,被评为节约标兵,
沈阳部队工程兵领导机关授予他“模范共青团员”称号。一九六零年十一月,雷锋光荣地加
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六一年六月,当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雷锋
同志在辽宁省抚顺市不幸因公殉职,年仅二十二岁。
雷锋的一生,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一生。他以“钉子”精神
,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实践,因而具备了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的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由于他热心辅导少年先锋队,一九六三年三月二十三日,
共青团中央特决定追认他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雷锋永远活在亿万人民心中!
1021年——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逝於1086年)
1567年——立花宗茂,日本战国武将。(逝於1643年)
1856年——约瑟夫·汤姆孙,英国物理学家,电子发现者,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逝於1940年)
1863年——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奥匈帝国王储。(逝於1914年)
1879年——保罗·克利,瑞士裔德国画家。(逝於1940年)
1882年——蔡锷,中国军事家。(逝於1916年)
1886年——泰·柯布,美国职棒大联盟球员。(逝於1961年)
1913年——维利·勃兰特,德国第30任总理,1971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逝於1992年)
1921年——孙道临,中国电影演员、导演。(逝於2007年)
1940年——雷锋,中国共产党党员。(逝於1962年)
1946年——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美国导演。
1947年——池田理代子,日本漫画家。
1960年——植草一秀,日本经济学家。
1961年——大月俊伦,日本动画制作人。
1963年——布莱德·彼特,美国演员。
1968年——斯琴格日乐,中国歌手。
1969年——圣地亚哥·卡尼萨雷斯,西班牙职业足球员。
1976年——王绍伟,台湾演员、主持人、歌手。
1978年——姬蒂·荷姆丝,美国女演员。
1980年——克莉丝汀·阿奎莱拉,美国女歌手。
1987年——绚香,日本女歌手。
1976年——王少伟,曾用名:王绍伟,中国台湾演员、主持人、歌手、模特
1985年--中国深圳魔术师 张国洲 出生

42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