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衣草之雾》波洛克1950年绘画作品赏析


《薰衣草之雾》是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在1950年创作,抽象画藝術作品,表现主义藝術作品,藝術作品尺寸221 x 300 cm,使用材质油彩和画布,目前该藝術作品由华盛顿区国家画廊保管。

《薰衣草之雾 Lavender Mist》

《薰衣草之雾》藝術作品赏析

藝術作品名稱:《薰衣草之雾》

藝術家名稱: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

《薰衣草之雾》是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在1950年创作,抽象画藝術作品,表现主义藝術作品,藝術作品尺寸221 x 300 cm,使用材质油彩和画布,目前该藝術作品由华盛顿区国家画廊保管。

波洛克在 1947 – 50 年创立的滴画风格.一直是名人和评论界的关注点。在这些颇具革命性的藝術作品中.波洛克把未完全撑开的画布平铺在画室地面.然後将房屋用的珐琅么料倾倒、滴注上去。这样形成的视觉效果.用波洛克自己的话说.是“让人能看到的能量和动作”的旋风。画面上缠绕、纠结在一起的色彩布满了所有的角落.用指甲、平头针、钮扣或者硬币等各种东西刻画出来的线条星罗密布.看上去仿佛是一片繁密茂盛、零碎杂乱的野草地。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作为一幅画.其中又充满了一种总体的和谐、均衡的协调.还有一种深层次的潜在的艺术底蕴.很有我国写意画的那种挥洒自如、淋漓尽致的洒脱气质。从表现的技术层面看.画中没有什麽立体透视的运用和结构布局的精心设计.只是通过在平面上色彩的纯粹运用来表现绘画效果。评论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将这幅藝術作品命名为“薰衣草之雾”.不过波洛克只用数字和日期为这些滴画起名。尽管实际上没有使用薰衣草色.但灰色、棕土色和暗黑的玫瑰色创造出虚无缥缈的色调.仿佛某种光环。波洛克将自己的手印围绕在构图的外围边缘.这些记号是他在图像中真实存在的信号.强调出画作表面的平整。相对而言.无数串么料似乎表达出无限之感.甚至让人想起宇宙空间的流动。波洛克的少年时代在洛杉机度过.因此熟悉了印度灵性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理念.对荣格的心理学也有所了解.这让他终生对先验的理念充满兴趣。评论家为他充满能量的藝術作品授予“行动绘画(Action Painting)”的称号.而他的典范作用影响了此後一整代艺术家.他们将画家的动作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法。

作者波洛克介绍

波洛克以前的绘画,都有一个「视觉中心」,无论是「封闭式」的古典主义,还是「开放式」的巴洛克,画面上都有核心与陪衬形象的分别。但到了波洛克,则将这种差别成功地打破了。画面的中心,全然无迹可寻,而是全面舖开,毫无主从。这种满幅展开的画法,在印象派莫奈的晚期名作「睡莲」中,其实已初见端倪,而波洛克则将之发展到极致。这种画法被赞誉为20世纪毕加索和布拉克的「分析立体主义」之後,绘画空间上的新发明。波洛克作画时,完全沉缅於惊人的狂热行动中。在作画过程中,充满节奏的自由运动,在地板的巨幅画布上留下痕迹。对於完成後的藝術作品会是什麽样子,他事先全然不知,画完後才根据需要剪裁一块,绷到画框上。艺术评论家罗森伯格将这种绘画称作「行动绘画」,亦即画家所呈现的已不是一幅画,而是其作画的整个过程,绘画藝術作品成为画家由情感所支配的行为的直接纪录,画布成了画家行动的场所。

本文关键词:抽象画,波洛克作品全集,表现主义作品

43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