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恶之花》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一)

【摘要】作为二十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成为汇集无数优秀文学作品的存在,也成就了一段彰显人性真实的时代。《恶之花》作为其中的佼佼者,通过了时代的考验与洗礼。本文试着通过以波德莱尔的经典作品《恶之花》为例,来阐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

一、波德莱尔与《恶之花》

(一)、《恶之花》的创作缘由

象征主义诗派恶之花

波德莱尔是法国象征诗派的先驱,也是19世纪法国文学史上,也是西方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传奇人物。他既可以说是最后一个浪漫主义者,又可以说是现代主义的第一人,他所开启的象征主义作为一座告别过去迎接新生的桥梁连接了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他的诗歌,散文诗、文艺观等都充满了叛逆精神和自由主义情怀。

他年轻时十分叛逆,过着游戏人生、浪荡世间的生活,因而结识了许多文人浪子和娼妓舞女。在奢拆雹辩侈颓靡的生活中,他染上了抽鸦片等恶习。在继承了巨额遗产之后,他很快便将遗产挥霍殆尽,过肆喊上了穷困潦倒的流浪生活。波德莱尔一直都表现得堕落颓废,尽管外在的行为被世人所误解,他的内心却一直是寂寞的。他对自己的孤独与堕落有着异于常人的清醒认知,从而形成了愤世嫉俗的性格。他必须面对残忍、丑恶、污浊的现实世界,却不得不逃入由药品和女人组成的幻象中。他在长年的煎熬中沉沦着,麻木着,心里充满了痛苦与恐惧。他将自己的心灵外化成了他笔下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恶之花》中布满了肮脏与丑恶的巴黎。

《恶之旅缺花》不是简单的诗的集合,而是具备独特意象和构图的西方现代文明,使得诗集中的诗人和各类人物形象成为绘声绘色的真实存在。诗人代表着波德莱尔,深陷于肉欲的狂热,思想却止不住的向往梦想到来的一刻,他是复杂的、矛盾着,他努力追寻天堂,却在地域间流连忘返。他与欧洲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如歌德的维特、贡斯当的阿道尔夫等,具备忧郁、孤独、高傲、悲观、叛逆的品格,成为时代造就的个人主义者,唯有诗人对时代的焦灼和悔恨为且所处的时代添了一笔亮色,成为后来者的奔赴的希望。

(二)、《恶之花》的创作背景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传统文学有着迥异而近乎完全相反的艺术特征。而这种“突变”必然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原因。

首先,就社会背景来说,二十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生产力迅猛增长,人类激发出空前的创造力,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极大 的改善。福祸相依,在高度物质文明的社会里,人性的“异化”现象也突现出来,在巨大的物欲面前,人沦为了物质的奴隶,成了非人。值得注意的是,最终引发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兴起最直接的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摧毁了以德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文明物质基础西方许多国家,同时,其赖以建立的精神支柱也惨遭破坏。这是西方文明的一场浩劫,它迫使西方知识分子对整个西方现代文化和传统进行一场深刻的反思,波德莱尔首当其冲,以自身经历感悟写下《恶之花》。

《恶之花》的作者是象

B

6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