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烟雨中过石湖三绝》诗词选鉴赏

烟雨中过石湖三绝

烟雨山前度石湖,一奁秋影玉平铺。

何须更剪松江水,好染空青画作图。

姑苏城外短长桥,烟雨空濛又晚潮。

倪瓒诗词作品赏析图谱高清

载酒曾经此行乐,醉乘江月卧吹箫。

愁不能醒已白头,沧江波上狎轻鸥。

鸥情与老初无染,一叶轻驱总是愁。

倪瓒此行正逢秋日,烟雨迷濛,笼罩四野,山啊、水啊、天啊,一派浑沌。这种含蓄、虚幻的境界,恰是水墨画最适宜的表现对象,故作者首先陶醉于此,第一首就写他初临此境时的感受。舟行湖上,波澜不起,水面平静如玉。透过濛濛雨雾,岸上的秋景在水中若隐若现。诗人将石湖比作妇女的和晌梳妆盒,眼前的一切均是盒中之物,足见他对美景的珍惜之情。继而作者又萌生了将这一切搬上画幅的念头,他要用那湖水所呈现的、天空般透明可爱的青色,去尽情描绘眼前之景和胸中之图。结尾二句,化用杜甫《戏题山水图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句,言眼前这绝妙景色,正可直接入画。

第二首绝句的前半部分写眼前之景,后两句追忆往事。姑苏城外的江面上,晚潮初涌,烟雨依旧。穿行于大小桥洞之间,目睹岸上物换景移,诗人突然产生了深深的失落感。回首当年,与一批意气相投的朋友结伴舟游,载酒觞咏,兴来之时,坦腹吹辩枣箫,……转眼青首已成白头,这一切早已悄悄逝去,但是,它们又总是不由自主地要跃入脑海之中。如果说,在第一首诗中,作者曾有意忘情于湖中之景,而在第二首诗中,诗人已无心陶醉于昔日之欢的追忆。重温旧事只能平添几多新愁。于是,作者又有了第三首赋“愁”之诗。

“愁不能醒”二句,概括总结了诗人近年的心绪和经历。元至正十四年(1354),其妻蒋氏皈依佛门。次年,诗人于飘泊中赋有“旅泊无成还自笑,吾生如寄欲何归?美人竟与春鸿远,短发忽如霜草稀”这样凄怆的诗句,慨叹学无所成,妻离家散,欲归不能,无可奈何。其年诗人五十岁。此后张士诚兵进姑苏,诗人四处飘零避乱,倍尝艰辛,始有今日自首愁肠,沧江狎鸥之叹。栖居小舟,寂寞难耐,只能与江鸥为盟。然而,唤灶锋鸥鸟翻飞自在,似乎并不能为白头老人解脱愁情,于是,诗人只好轻舟一叶,满怀愁绪,飘行在茫茫江面之上。本诗用字较为精巧,起首二句尤其出色。全诗首尾联结于两个“愁”字,突出主题;中间两个“鸥”字承上启下,用以贯通,读来颇为上口。

求诗歌鉴赏答案【荒村】倪瓒踽踽荒村客,悠悠远道情。竹梧

①竹林梧桐在秋雨的洗刷下显得更加生意盎然,就连荷塘里的荷叶也是随波荡漾。更差减哪获古地依城与置别说田鼠家鼠与人共处,就连塘里的鸭鹅鸣叫也像是鹤叫一样引人注意。这样一幅生动活泼、人与自然共处的画面怎能说是“荒”呢。 ②“萧条”二字,恰是“潇洒”的另一面。说轻了是偏执于某物,说重了,是压抑的另一种转化,如果对某物“痴”的状态,或多或少成念都有心理或精神上的偏差。这一句借用了典故: 《世说新语》中卷上《雅量》 「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客至,屏当未尽,余两小来自簏箸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箸几量屐?』神色闲畅。于是胜负始分。 《晋书》卷四十九〈阮籍列传·(瞻弟)阮孚〉~365~ 初,祖约性行出王跟周根它体好财,孚性好屐,同是累而未判其得失。有诣约,见正料财物亚刚,客至,屏当不尽,余两输胡静纸小簏,以著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诣阮,正见自蜡屐,因自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神色甚闲畅。于是其啊续论基车运考起胜负始分。

17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