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维摩诘演教图赏析

维摩诘攻略梦

在那个虚拟场景的毗耶离城也就是宝象国120 35 有NPC调皮魔头点他又选项森林 魔窑 我也是刚刚找不到路了 找了好久才找到 发出来~~~


《维摩演教图》描绘了怎样的故事场景?

根据《维摩诘所说经》,在毗耶离大城中,有一位长者名叫维摩诘,虽非出家当和尚,但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植善本,久于佛道,心已纯淑,对大乘佛教教义谙熟于心。是不是佛教徒的佛教徒。这就是所谓“居士”。一次,佛在毗耶离(义为富庶平广之地)庵罗树园说法,众比丘、菩萨、万二千天帝、诸天、龙、神(又称人天)、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罗喉罗等都来听法。但维摩诘现身有疾,未曾前来听法,于是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婆罗门等及诸王子孙并余官属,无数千人,皆往问疾。维摩诘借机广为说法。维摩诘自念寝疾于床,世尊大慈(即佛)宁不垂悯?佛知其意,便令文殊师利前往问疾,文殊与诸菩萨、大弟子众及诸天人,入毗耶离大城。此时,维摩诘通过意念已知文殊率众来问疾,他便将自己的卧室腾空,遣散所有侍从,仅置一床,以疾而卧。文殊来到维摩诘的卧室,见室内空空,独卧一床。没等文殊开口,维摩先问道:“善来文殊师利,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开口就在阐述佛教玄理,按照僧肇的解释:“将明法身大士,举动进止不违实相,实相不来,以之而来;实相无见,以之相见;不来而能来,不见而能见。法身若此,何善如之。”文殊回答说:“若来已更不来,若去已更不去。所以者何?来者无所从来,去者无所至;所可见者更不可见。”僧肇解释:“明无来去相,成净名之所善也。夫去来相见,皆因缘假称耳。未来亦非来,来已不更来;舍来已不来,复于何有来去?见亦然耳。”一见面两人都好像在说绕口令,别人很难听懂。按照大乘佛教教义,来、去、见等行为,并非实相,也就是说,行为本身没有实际意义,一切随需要而变化,即僧肇解释的“皆因缘假称耳”。文殊接着问维摩病得厉害否,因为什么得病,得多久了,怎么能治好等等。维摩回答得更妙,他说因为可怜众生有病,所以我也病;如果众生不得病,我也就无病,不治自愈。以下又围绕“空”展开论辩,仍不外阐述佛教教义。自东晋顾恺之创“清羸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的维摩形象之后,历代画维摩形象,都遵从这一模式,即卧床病态,形象清癯瘦弱,但充满智慧,似能言善辩的书生。如敦煌莫高窟103窟唐代壁画维摩形象,所不同的是,坐床上有一华丽的大罩。传为李公麟的维摩演教,则更突出维摩的智慧,而减弱病态。



21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