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诗歌和点评

1、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诗】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
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
但仍然有花枝俏茄蔽卖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
待到山花开满大地时,
梅花就在花丛中欢笑。

【赏析】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并盯。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文艺治愈诗歌朗诵作品赏析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下阕,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颤逗引导,它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为我们送来春的讯息。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候,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梅花,它在诗人眼中是一名战士,它与严寒搏斗,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然后退去,并不强夺春天的美景。这一形象是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形象。诗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为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它已从一个中国革命者成为一名世界革命者。梅花在新中国里,它的形象已被诗人塑造成型,更加丰满高大了。

2、 打麦诗

杜.培雷(法国)1522年–1557年

你们愿以轻快的步履
走遍天下
轻声摇曳着碧绿的影子
我献上紫堇花 百合花
玫瑰花 刚摘下粉红色的玫瑰花
与罂粟花
你们对田野吐气
向住屋呼吸
我却在炎热中
翻打我的麦子

* 这是一首世界名诗,这是1975年意大利隐逸派诗人蒙塔雷在瑞典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号召全体人员一起朗诵的一首令人陶醉的小诗。在经过了27年后,我们依然可以想象和体会当时全体参加人员在蒙塔雷的领颂下内心所感受到的沉湎和此后会经常想起的那一种在“人类心灵的顶峰”相聚时所感到的霎那而又永恒的震动。
有意思的是,这首诗虽然在后世成了世界名诗,但写出这首诗的诗人杜.培雷在法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却并不高,幸亏十九世纪的两位不同国籍的文学家和文艺评论家推崇和解说,才使得这首写于十六世纪的小诗流传下来。而蒙塔雷的热爱又使得这首诗将以更长的时间和更广阔的地域来寻找到它自己最心爱的读者。就象1988年我在杭州外文书店的二楼上翻读到这首诗时的状态一样:我望着窗外不远处那迷朦的西湖,霎那间,那微卷闪烁的湖波变成了一大片长满了紫堇花、百合花、玫瑰花与罂粟花摇曳的田野,而湖面上那些幸福陶醉的人们,他们那挥动的手臂、翻飞的船桨也一下子变成了诗中的那个在炎热中不断翻打着麦子的身影……诗的能力一致于此,诗歌无以名状的魅力使幸福的感受象每日的晚餐一样变的触手可及。
仔细分析这首诗,它的音韵是柔和的,它的节奏是舒缓的,它的发声甚至是低婉而又轻悄的,就是这样一首似乎都带点儿女性意味的小诗,却在最后两句诗中突然变换了含义与声调,一种优美与辛劳突兀的两厢对立起来:当你们正在“以轻快的步履/走遍天下”,正陶醉在“对田野吐气/向住屋呼吸”,时,“我却在炎热中/翻打我的麦子”。这样,这首诗就忽然在轻松中变的沉重起来,就象唐代李商隐的名句:夕阳无限好之后,忽然来了句:只是近黄昏。又象芒克的《路上的月亮》一诗中的两句,在“生活是多么美好”的感慨之后,又忽然来了句彻底消极的两个字:“睡觉!”。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但如果一首诗就按照这样的例子去分辨好坏的话,那又会走上一条欣赏的歧路,诗歌发展到现在,它的形式是多样的,它的节奏、音韵、声调、抒写的随意性、意象的选择和思想的呈现也是丰富多采,这里介绍的也就是其中的一种,正如浩瀚大海中的一滴水。
“伟大的抒情诗,能死亡,复活,再趋于毁灭,但常是人类心灵的顶峰”这正是蒙塔雷在介绍这首诗时想表达的一种他对诗歌的认识和观念。正是这种观念使得他把这首诗从十九世纪那两位文艺评论家的文章中传接下来并写进了他自己的致答词。
好了,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人们,现在我们沉下心来,让我们一起跟着蒙塔雷轻声朗诵:“你们愿以轻快的步履/走 遍 天 下……”。

3、 盼 望

艾青(中国)1910年–1996年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 这是一位中国的诗人,这当然也是一位我们浙江的诗人,而且这还是一位以描写我们浙江一位乡下老大妈而开始崭露头角的著名诗人。在上个世纪整个三四十年代,他的创作呈现了当时中国诗歌水平的一个高度,至今已被公认的一位在七十年代末又焕发过一次诗歌的青春的,并已得到定评的诗人。因为篇幅原因,这里无法展开他完整的诗歌创作,这首八行的小诗在他一生的写作中也是一首不占重要地位的作品。但作为中国老一代诗人中的代表,这一首小诗依然有可以一说的地方。当然,具体的从欣赏的角度看,这首诗与他的生命经历也有着不可分隔的关系。

4、
雨下着

维森特.阿莱桑德雷(西班牙)1898年–1984年

黄昏,雨下着,我想象中的你也下着雨,这日子
记忆之门启开着。你走了进来
我听不到。记忆仅给我你的影象
那儿仅仅你的吻或是雨落着
你的声音下着雨,你哀伤的吻下着雨,
深深的吻
泡在雨水里,嘴唇湿润着
记忆。你的吻
在柔和的灰空哭泣。
雨从你的爱中下着,湿润我的记忆,
雨继续下着。吻
自远而下。灰色的雨
继续下着。

* 法国超现实主义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布勒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神奇永远是美的”。阿莱桑德雷的这首爱情小诗在诗歌语言的呈现中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首先,在下着雨的黄昏中,我想象中的“你也下着雨”,“你”怎么会“下着雨”?我们的语文老师若看到这一句,可能马上就要批上一句:病句!他可能还会将它改为:你也在雨中走着等等。这样语法可能对了,但诗意却被破坏了。象接下来的第五句到第八句:“你的声音下着雨/你哀伤的吻下着雨/深深的吻/泡在雨水里/嘴唇湿润着/记忆。你的吻/在柔和的灰空哭泣/雨从你的爱中下着…”这一系列冒犯规范语法的诗句似乎更加值得批判:声音怎么会下雨?哀伤的吻又怎么下雨?吻/泡在雨水里?怎么泡?不仅如此,这个吻而且还在柔和的灰空哭泣,吻还会哭泣?边吻边哭泣?高难度的吻?另外,雨从你的爱中下着…雨怎么从你的爱中下来?等等,这一系列的诗句实在是不能从规范的语法中去领悟的,否则,病句连篇的评语是自然要得到的。那么,一个获诺贝尔奖的诗人的价值也就会在这样的批语中被抹杀了。
其实,现代诗歌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充满了“恢复语言的本来意义”以及“使用烂的语言重新焕发新的光彩”的责任和意义。这一点无论中外,已经有大量的文章加以论述。就中国古诗而言,这种创作手法也早已用熟,钱钟书先生的一篇《通感》也已讲的非常透彻。
阿莱桑德雷的《雨下着》便是这样一首在语言的灵感上不断展现神奇的作品。它就象一个奇峰紧接着另一个奇峰,神奇开掘着神奇,从一扇门推开你永远不知道将会再见到另一种什么样的景象,但是,它总能带来使你意料之外又惊喜于内心的效果。这就是诗歌发展的结晶和收获之一。它也是诗歌“重新发现词语”的成就和效果,这也是一个现代诗人,一代现代诗人和无数代接下来的诗人们的生命和价值所在。它有它自己的规律,无论你在中国,还是埃及,无论你是印度还是美国,正如这位西班牙杰出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所展示的,现代诗歌的创作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竞赛,它自有它自成的标准与要求,每个诗人的才华和生命在这样的创作中都会明显地划出优劣与价值。这是一杆标尺,而阿莱桑德雷已走到了一个令人赞许的高度。

5、

歌颂南京的诗歌朗诵作品

歌颂南京的诗文如下360问答: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南京,古称金陵、建康,江宁,应天等,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钢上关于南京的诗词很多,这里牛列一些名家的名篇名句,以共享。

2、“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出自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谢朓的《入朝造航单善负曲》。南京早在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六朝为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政权)。公元490年,27岁的谢脁写下了《鼓吹曲》十首,《入朝曲》是其中的一篇。

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展展烟联想参论约刘合态芙蓉楼送辛渐》)。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诗以七绝见长,开元末找举走短原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所以时谓王江宁。这首有名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就是他任江宁县丞时所写。

4、“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所作的怀古诗,以所见所感和历史的变迁来抒情,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

李白一服绿生中曾多次到金陵游历或暂住,除了《登金陵凤凰台》,还写了《长干行》、《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金陵酒肆留别》等诗作。“妾发初覆额,折盐机较效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李白《长干行》其一)。

33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