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哪一位画家创造了点色的画法

乔治·修拉

点彩分色画法 由来

点彩画派即“新印象画派”,亦称“分色主义”。是运用圆点绘画方法作画的画派。点彩画派源于法国。是从印象派的光与色彩的原理发展而来。

19 世纪末,由法国画家乔治·修拉首先提出并实践。点彩派对光和色进行了分解,创造出一种用笔触的绘画技法,把原色中的红色一条条涂在画面上,再在红的笔触下面平行地涂上蓝的笔触,站在一定距离看上去,画面的两种色彩恰好混合成紫色。修拉以及西涅克,把物理学上色彩分解与综合的方法运用于绘画上,又创造出一种圆点绘画的方法。他们觉得用圆点比用长条的笔触画出来的画效果更好,不再在调色板上调合颜色运用笔。
点彩分色画法 特点

水粉颜料调色表毕沙罗

点彩分色画法俄国艺术家康定斯基的《马背上的伴侣》
当把不同颜色的颜料混合在一起时,最终会得到一种灰黑混沌的污浊色,这是因为绘画中的颜料执行的是“减法混合”. 颜料属性有明度、纯度和色相,每当把它们混合一次后,相混合颜料的明度、纯度和色相都会发生变化,混合次数越多变化越大,最终丧失了颜料的原有属性.而光的混合执行的是“加法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

而点彩派画法正是利用了光的混合效果,带给我们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有人称之为纯色的魅力野搭。

文艺复兴之后,以达芬奇等为代表的古典派画法统治着欧洲世界,古典派画法强调写实,注重还原物体本来面目.但过分刻板的遵循往往限制了画家们的灵感发挥.而在一次艺术沙龙中首次面世的法国画家莫奈名作《日出·印象》,则代表了一个新的画派—印象派(impressionism)的诞生.印象派画家吸取自然科学家对光学的研究成果,在写生实践中充分正确地表现物体的色彩变化,反映光线、周围环境对物体色彩的影响。产生一种淡然的意境.

而点彩派(Pointillism)则是在印象派所主张的色光原理基础上出现的一个新画派,又称‘新印象主义”(Neo- impressionism),点彩派画法画面上只有色彩斑点的逐渐变化,把自然物象分析成细碎的色彩斑块,用画笔点点地画在画布上。这些斑斑点点,通过视觉作用达到自然结合,形成各种物象。他们主张:废除在调色板上调色,把原色一点点地用科学的规律排列在画面上,让人眼的水晶体去混合色彩,从而产生对色彩的感觉,这就是毕沙罗所说的“以光学调色代替颜料调色”所以也可以把这种印象主义叫做科学的印象派。再者画面具有永恒和稳定的特点,不是一瞬间的,有别于印象派强调瞬间的真实。

点彩画的埋颂的核心就是利用了光的混合原理,近看斑驳的各种小色块,在一定距离观察时,自然柔和的混合在一起,产生了比直接颜料混合明度更高,画面更明快,艳丽的色彩。“纯色的魅力”使得画面摆脱了一层蒙胧的灰色。
点彩分色画法 发展历史

点彩分色画法点彩主义
在19世纪光色科学理论影响下,法国新印象派画家认为物体所有的色彩都是可以分割的,于是产生了分色画法,它与传统绘画观念和方法泾渭分明。

新印象主义利用光学科学的实颂液拿验原理来指导艺术实践。自然科学的成果证明,在光的照耀下一切物体的色彩是分割的。他们认为印象主义表现光色效果的方法还不够“科学”,主张不要在调色板上调和颜料,应该在画布上把原色排列或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进行视觉混合,然后获得一种新的色彩感受。画面上的形象由若干色点组成,好似缤纷的镶嵌画,所以该画派又被称为“点彩派”。因为它的理论是色彩分割原理,也叫“分割主义”艺术。

最初的分色法,是画家在调色盘上把各种颜色成分找出来放在一起,不作或少作混合,就搬到画布上去,使每一笔颜色都保留本来的色相,使画面色彩生动而丰富。后来雷诺阿等画家用颜色并置法,使用小笔触或小色点,将纯正不调和的颜色摆到画面上。

修拉将这种色彩技巧发展到一个极端,他采取纯色的微小圆点层层排列,当把画放在适当的距离时,在看画人的眼中,这些分离的原色点通过视觉自然地进行调和。比如蓝色点与黄色点并置可产生绿色,再加红色点则变成灰色,这是用“点”的方式来作画的特有效果。 修拉用极其认真的态度安排每一个色点,在他的画面上色点闪跃跳动,能再现阳光的气氛,并且使树木、草地、房舍或者水,具有特定时间的特征。那些小色点呈现出色彩生命的丰富性,使人感受到那特定场景的生动印象。
点彩分色画法 点彩主义

现代艺术流派,在绘画和音乐艺术中曾一度流行。绘画的“点彩派”又称“新印象画派”和“分色主义”。是从19世纪末法国印象派发展而来的一个流派。它把色彩分析的方法运用于绘画,用不同的色点排列组合作画。代表画家有修拉、西涅克、克罗斯等。

乐中的点彩主义则用许多被休止符隔断的短音和音组构成乐曲。点彩主义艺术具有明显的主观化的特点,它拒绝对客观事物作真实描绘,而是借助不同色调的彩色斑点表达艺术家的主观印象。这派艺术活动时间比较短暂。
点彩分色画法 风格分析

点彩分色画法法国画家保罗·西涅克的《马赛港的入口》
自西涅克邀请乔治·修拉参加印象派,向修拉炫耀了纯色的优越性后,便在画布上堆起与环境、阳光、颜色的相互作用相符合的小圆点来。为了更好地平衡这些因素,并使其互相渗透到只有极小的差异程度,采用了不在调色板上调色,而用小圆点和纯色色点进行点彩的办法。在一定的距离看上去,这无数的小点便在视网膜上造成所寻求的调色效果。从此以后,同时对比法则、点彩法、纯色和光学调色法便成为修拉艺术的主要成分。

乔治·修拉是新印象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早年在美术学院接受过传统的艺术教育,作品始终带有古典气质。崇尚理论,把理论看得高于感觉和直觉。尽管他用色点表现对象,但他十分看中对形体的塑造,这与印象主义是不同的。由于过分强调理性的分析和形体的几何化,画家的激情与感性几乎完全排除,致使作品缺乏生动性。他的油画《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是他花费了两年的时间“点”成的一幅代表性作品。画面中的色点大小一致,感觉是“戳”而不是画出来的。 采用“点彩”技法最好使用鬃毛和貂毛小画笔,用浓稠的调色剂(如聚合亚麻仁油)调色,那样能使画布上的色点如同镶嵌画一样美丽。 另外,“点彩”分色法也可以采用细小的条状笔触作画,或与色点混合并用。

画中人物都是按远近透视法安排的,并以数学计算式的精确,递减人物的大小和在深度中进行重复来构成画面,画中领着孩子的妇女正好被置于画面的几何中心点。画面上有大块对比强烈的明暗部分,每一部分都是由上千个并列的互补色小笔触色点组成,使人们的眼睛从前景转向觉得很美的背景,整个画面在色彩的量感中取得了均衡与统一。

在这幅画里画家使用了垂直线和水平线的几何分割关系和色彩分割关系,描绘了盛夏烈日下有40个人在大碗岛游玩的情景,画面上充满一种神奇的空气感,人物只有体积感而无个性和生命感,彼此之间具有神秘莫测的隔绝的特点。修拉的这幅画预示了塞尚的艺术以及后来的立体主义、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问世,使他成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者之一。
点彩分色画法 关于分色主义

新印象主义,又称分色主义。

(图)点彩分色画法
点彩画
19 世纪80年代后年期,一群受到印象主义强烈影响的画家掀起了一场技法革新。他们不用轮廓线条划分形象,而用点状的小笔触,通过合乎科学的光色规律的并置,让无数小色点在观者视觉中混合,从而构成色点组成的形象。这种画法被称为新印象主义,又称分色主义。

新印象派,或称新印象主义,neo-impressionism。是继印象主义之后在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

奠基人之一P·西涅克为其定义:“他们是自1886年以来发展了分割技术的人,分割主义用色彩和色彩进行光的混合,以此表现自己的意图。”即采用纯粹的色彩用小点块的方法,彼此相邻近地排列于画布上,以克罗斯《遇险》求得比在画板上进行色调混合的更高明亮度,故又称点彩派。

其出现与科学的迅猛发展有密切联系,光学和色彩学的理论以及实验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它的发展。

其理论是:

①色彩的分割理论,及分割法。

②主张色彩、线的表现性与情感的特质相结合。新印象主义既是印象主义的某些技法和科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印象派(凭直觉、凭经验的写实主义)向古典主义(重法则、重理论、重秩序)的转化。

文萃和毕

文萃主要是艺考的用,成本低,质量上当然要差些,只是应付艺考足够了,画作品的话还是尽量用好的,好颜料不光是好用,关活宗味顾车键是能保存,矿物颜料就是永久不变色的。

13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