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

古典经济学,又称第一代古典经济学、新古典派经济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期的经济学思潮。他们是个松散的团体,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立场,共同的主张是支持自由巿场经济,个人理性选择,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中心论点,可以概括为经济不发达的结果,来自于错误的价格政策,以及第三世界政府过度活动引起的太多的国家干预所导致的资源配置不当。因此,对政府、市场各自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应进行重新因社德脱评价,并应利用市场力量解决发展问题。发展经济学领域的这一思想转向被称为“新古典复活(Neoclassical Resurgence)”。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在一片批判传统对雷九农引失政买抗国发展经济学的浪潮中兴起。经济学历经了张伯伦陆乐天千名被然高九轮证革命、凯恩斯革命和预期革命等三次大的革命性变革,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标吸林团nomics),以区别于先前的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集中而充分地反映了经济学过去100年间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特征,它在研究方法上更最史充负必虽家委注重证伪主义的普遍化、假定条件的多样化、分析工具的数理化、研言温书究领域的非经济化、案例使用的经典化、学科交叉的边缘化。

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正当古典经济学的危机即将来临之际,有人猛然醒悟:以前的经济理论只强调了生产和成本,却忽视了效用和需求。因此,经济学的大树分出了枝干:一个枝干是以马克思为杰出代表,继续沿着劳动价值论这条线索,以其独特的智慧和洞察力,赤裸裸地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剥削性质氏配,并成为号召广大无产阶级投身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强大动力,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对于这些理论,大家要比较熟悉一些,这里就不多费篇幅。
另一个枝干就是通过对需求和效用的认识,建立在边际效用论和均衡价格论基础上的新古典主义理论。 马尔萨斯(1766——1834年),英国人,牧师,后因结婚而失去神职,成为教授。人们都知道马尔萨斯是著名的人口理论学家,但其实他后来主要由人口理论转到研究经济学。这里分别简单介绍一下他的人口理论和经伍岁济学理论。
关于人口理论。可以用龟兔赛跑的寓言来理解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他说,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食物的增长只有按算术级数,而且因为收益递减规律,土地上的食物产量增长会起来越慢,就象一只慢慢爬行的乌龟;而人口的增长是成几何级数(1, 2,4,8,……),就象一只狂奔不止的兔子,因此,人类社会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因人口过剩而导致的失业和贫困,马尔萨斯提出的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残忍的。他说:“一个出生腔核睁在已被占有了的世界上的人,如果他不能从他父母那里获得衣食,社会又不需要他的劳动,那么他就没有权利要求最小量的食物,在大自然这个盛大的筵席上,是没有他的座位的,大自然要叫他离开”。这就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人类的体现。因此,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一问世就受到不少人的指责和抨击。中国在正需要控制人口的时候把马尔萨斯划入了“敌人”的阵营,自然不能接受他的理论,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便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关于经济学理论。对于马尔萨斯在经济学界的成名,流传有一段故事。马尔萨斯和李嘉图是同时代的英国人,当时,李嘉图是经济学界的泰斗,但到晚年,他突然发现了自己理论中间存在着矛盾(即我前面已提到过的“价值规律和利润的矛盾”及“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矛盾”),又不便于推翻自己的理论,成天忧心忡忡,后来他想到马尔萨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谁知马尔萨斯很快就用化名把这个矛盾揭穿,李嘉图一气之下死了。这时候,马尔萨斯又站出来承认那篇文章是他写的,一夜之间,马尔萨斯成名了,可后来李嘉图的学生在整理他的资料时,发现了李嘉图的日记正好记了他找到马尔萨斯的事情,又引来一些人对马尔萨斯人品的攻击。马克思批评马尔萨斯是个“小人”。马尔萨斯的理论主要是针对李嘉图理论上的矛盾,从而否定了劳动价值规律,并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这一理论成为后来凯恩斯理论基础)。 约翰.穆勒(1806—1873年),英国人,他是经济学从古典主义向新古典主义过渡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他的经济学说是综合性的折衷主义体系,其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是自经济学出现以来的第一本流行的教科书,其流行时间为1848年—1890年,大致相当于马克思定居伦敦的时期。因此,可以说他是一位既没有杰出经济学观点而又不得不令人关注的人物。

经济学新古典主义代表

1870年前后,新古典学派正式与古典经济学决裂,响亮地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和“均衡价格理论”,为经济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下面两位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庞巴维克(1851—1914年),奥地利人,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该学派是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故又被称为边际效用学派。这里,我们有必要了解 “边际”这个词,人们一般都理解为“增加的”或“额外的”的意思,比如你吃第二块面包时会得到一个与吃第一块不同的效用,这个增加的效用就称作“边际效用”。庞巴维克的经济学说主要包括边际效用论和时差利息论。
关于边际效用论。这一理论有三个要点:
第一,一种物品是否有价值,取决于对物品的主观评价。
第二,对物品的价值的主观评价是以物品的稀少性为条件的。
第三,物品的最终价值是由它的边际效用量来决定的,他指出,最不重要的需要的效用即边际效用。根据上述三个条件,他得到结论是“物品的数量和物品的价值成反比,市场上同类商品数量越多,则价值越小,反之亦然。”
关于时差利息论。他这里的利息包括了资本的利息,土地地租以及利润等,他把物品区分为“现在物品”和“将来物品”,并提出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由于所处时间不同,它们的价值便有差别,并且“现在的物品通常比同一种和同一数量的未来物品更有价值”。这一理论就是现在理财学中“货币的时间价值”的理论基础。 马歇尔(1842—1924年),英国人。 马歇尔可以称得上新古典学派的标志性代表人物,他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成为经济学界的第二本教科书。他在这本书中,将古典经济学、马尔萨斯和萨伊的学说、约翰.穆勒的学说以及庞巴维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杰文斯为代表的数理学派、瓦尔拉为代表的洛桑学派等的理论兼收并蓄,集中了其中的所有精华,在融合了供求理论、生产费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等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完整的经济学体系,从而建立了微观经济学的完整体系,至今仍占据主要地位,后面介绍的微观经济学的基本体系和理论都源于此。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和分配理论。
关于均衡价格论。他运用边际效用理论说明了需求价格和需求规律,即“需求数量随着价格的下跌而增加,随着价格上涨而减少”,又运用边际生产费用理论说明了供给价格和供给规律,即“供给与需求相反,价格高则供给多,价格低供给少”,最后,他把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结合起来形成均衡价格规律,即“当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相一致时,需求量和供给量也相一致,就会形成均衡价格”,他还分别用曲线图予以说明。
关于分配理论。马歇尔在均衡价格论的基础上,确立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而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取决于各自的均衡价格,这些生产要素归劳动、土地、资本、企业组织的所有者。

9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