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的作品赏析

第六章 对弈学权变
诸葛亮一惊,猛地回过头,那儿站着一个老人,身上套着一件灰不溜秋的夹袄,里边的麻絮绽开了,一片片热烈地冒着头,正静静地凝望着他。
诸葛亮的惊愕转眼变成了喜悦,他跳了起来:“你果然在这里!”
这位老人便是昔年角门外的老乞丐,他慢慢走近:“雨大,避一避。”
“老先生这一年多去了哪里,我可想你呢!”诸葛亮激动地说。
老人漫不经心道:“天下大乱,能去哪儿,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诸葛亮心中一震,他乍然想起过去老人在奉高家门外的一席警语,他说道:“老先生过去说,若是遭到大变,再来求教你,我如今可否求教?”
老人反问道:“你而今经历了?”
诸葛亮难过地说:“家父亡故,举家搬迁,过去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
老人长叹:“不凡之人,必历不凡之事,上天酷烈之处正在于斯,然不历艰难,何能成就伟业,不砺心智,何能彪炳青史。”
他背身走开一会儿,回来时抱来一堆物件,依旧是那方十道棋盘,两只破口的陶碗,说道:“当日那局棋还没下完,今日补完吧。”
诸葛亮立刻懂了,他拱手道:“请先生执白。”
老人毫不推辞,拈起一枚白子定在中央天元。
诸葛亮见老人举手落子,而没有像习惯上的围棋开局一样,在四边星角上交错放置一枚黑白子,他忍不住提醒道:“老伯,你没有落势子。”
老人不理他,只把盛黑子的碗推过去,拢起了袖子,懒懒地等着诸葛亮落子。
诸葛亮无奈,只得破除成规,硬着头皮接过第一招,可才落得三五
子,便大感困惑。那老人布局极怪,诸葛亮无论在哪一处落子,老人必定在相对的一隅落子,角棚野颤对角,边对边,仿佛在黑子之前立了一面镜子,每一子都投射出去一个相反方向的影像。
诸葛亮从没见过这种怪招,不免有些手忙脚乱,等他意识到老人是在模仿他的思路,想要出征子救全盘时,可惜棋枰偏又只有十道,变招来不及施出,行至终盘,竟是惨败。
他沮丧地说:“你这是什么怪棋,我走哪里,你便走哪里。”
老人依旧没精打采地拢着袖子:“弈无常局,法无常法,我不是在模仿你,而是你没有变。”
诸葛亮微微一震,他略一思索:“可否再弈一局?”
老人不言声地把陶碗一推:“选黑选白?”
诸葛亮仍然选了黑子,老人还是举手一定,当地落在中央天元。这一次诸葛亮格外小心,每一着都细细思量,防着老人再下模仿棋,可那老人似乎比他脊姿还谨慎,俨然摆出了小心翼翼的防守姿态,竟被诸葛亮围得只剩下几口气,黑子中腹渐次开阔,眼见便要一统江山。
老人不慌不忙,粗糙灰黑链败的手掌掂量着一枚白子,慢悠悠地落在黑子形势最好的中腹,便是这一子之后,形势忽然逆转,白子的征子不停地拐羊头,中腹的黑子顷刻间土崩瓦解,不得不在中盘告负。
连输两盘棋,且两番布局全然不同,诸葛亮对老人又是佩服又是难以置信,他诚恳地说:“老先生,这两局棋能教给我吗?”
老人慢条斯理地清理棋枰:“棋如排兵布阵,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势不同,时不同,则法不同,行不同,拘泥成法,必败无疑!”
诸葛亮恍惚明白了什么,又恍惚迷离了什么,他恳求道:“我能再和你下一局吗?”
老人收着棋子,淡淡地说:“过犹不及,今天到此为止。”
诸葛亮还愣着不走,那老人又道:“雨停了,你不回家么?”
诸葛亮猛然惊醒,抬头看天,果然是雨收云散,而天色向晚,眼见时辰不早,他不得不归家,可又舍不得离开,往前踏了一步,又回头恋恋不舍地说:“明天你在这里么?”
老人不答,只抚着棋盘盯住他,诸葛亮忽觉得老人的眼睛莹然生动,仿佛一盏璀璨的明灯,一直亮到了心底。
用二十年的心血去完成一个梦
1996年4月5日,15岁的若虚在语文周记里写下一句话:我有一个愿望,将尽一生的努力,来书写诸葛亮的传记小说。 最近两三年,若虚经历了人生中的种种打击和伤痛,但是,为诸葛亮作传的梦想,正如她自己所说,“一直在路上,从未曾放弃,哪怕一天”。 而若虚迷恋上诸葛亮到底有多久?“如果是从三国演义电视剧开播算起,那得有十八年了,如果从看三国演义连环画算起,那得有二十年了。” 此后的二十年间,若虚像着了魔一般,尽其所能地疯狂搜寻关于诸葛亮的一切,若虚生活的西南小城很偏远,资讯不发达,不放过丝毫点滴。初中时,她发现同学有一本诸葛亮的《将苑》,可惜不肯借,若虚只好求她带到学校去,每天课间时分,若虚就抽空抄录下来。上大学以后,若虚去学校借来积满灰的三国史书,图书馆的老师看她借这种没人看的书,满脸都是困惑,借来后除了阅读,依然是抄录,甚至用白纸摹下上面的诸葛亮南征地图,当时还收藏了一期《中国国家地理》,只因为上面有一张标明三国著名战场的地图。 二十年后,若虚从当年的脑残粉,成为了到现在也许是最了解诸葛亮的人。在某著名教授撰写的《中国历史的教训》关于诸葛亮的一章中,若虚仅看了一遍便能从学术角度找到了至少四处硬伤。在漫长的准备期间,若虚翻阅与三国史和诸葛亮直接相关的书籍共46种,其中古籍19种,今人著述27种,另外像诸子百家之类汉代人物的必读书,“汉武帝时置五经博士,因此五经是汉代知识分子的必读书,诸葛亮自然会读,加上他的法家根基,所以法家典籍也不能放过。” 为了了解诸葛亮生活的时代,若虚啃读起了连史学专业人士都大感头疼很少触碰的秦汉简牍文献。“我这里收藏的关于秦汉简牍的书,还有张家山汉简,里耶秦简等,上次读完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的研究论文集,虽然说的是西汉初年的律令,却是延续自秦法”。若虚说,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把那些你原本不懂的疑问统统解出来,还原给你一个尽可能真实的答案。 为了完成少女时代的梦想,若虚不仅坚持了二十年,而且做到了极致。 积年累月的资料准备和笔耕不辍后,终于完成初稿后,若虚闪过第一个念头是,“我一定会重新修改”。因为若虚自称是个“有强迫症的怪人”,“写过的文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嫌弃,然后必须经过多次修改”。 于是,从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若虚修改了五次。而就连若虚也没有想到,她又在编辑的建议下将书稿重新修订了两遍。 若虚原本在新浪博客连载这部小说时,两年不到已经积聚了近五十万访问量的人气。不少铁杆粉丝得知小说即将修订出版后,在出版商读客的官方微博中纷纷留言询问预售日期和渠道,很多人表示:这是一部用生命写出的神作。 若虚身边的人都知道这话并不夸张,二十年来,诸葛亮已经几乎成为这个女孩儿的生命寄托和生活意义。 七年前,她曾清晰地梦见了诸葛亮的脸庞,她深信那就是历史上的诸葛亮。而12年10月16日,她最近一次梦见的诸葛亮,竟然是他的遗骸。那时她处在人生的低潮期,曾发了一条微博要去定军山守墓,没想到竟然在梦中应验了。 她曾两次专程从贵阳远涉千里去陕西汉中定军山的武侯墓,只是为了在丞相长眠之处停留一会儿。而她本人也因为小说和执著,也在网上诸葛亮粉丝群体中拥有了许多自己的粉丝,被成为“若虚大大”。因为关于诸葛亮的一切,从军国大事文韬武略,到生活细节锅碗瓢盆,若虚有问必答,无所不知。她曾以一篇短文考证出诸葛亮是四川火锅底料发明人,如果在学术界,应该是一篇填补空白的重大成果了吧。

深色陶碗素描作品赏析图片

35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