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巴

意大利
巴洛克”是1600年至175一律海贵0年间在欧洲盛行的称一种艺术风格。它产生在反宗教改革时期的意大都尼工响地有纸利,发展于欧洲信奉天主教的大部分地区,以后随着天主教的传播,其影响远及拉美和亚洲国家。

世界四大音乐厅及其介绍

维也纳金色大厅
柏林音乐大厅
卡内基音乐厅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

柏林巴洛克艺术中心

卡内基大厅(Carnegie Hall)也称作卡内基音乐厅,位于纽约市第七大道881号,第56大街和第57大街中间,占据第七大道东侧。由慈善家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出资建于1890年,是美国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界的标志性建筑。卡内基大厅以历史悠久,外形美观以及声音效果出色而著称。设有自己的艺术策划、开发和市场部门,每季度演出100余场;此外也出租给表演团体。目前无常驻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在1962年之胡圆前驻扎于此。

一、演没做册出厅

卡内基大厅由三个结构截然不同的小厅组成,内部结构颇为特殊。三个厅分别是:主厅独奏厅和室内乐厅。

1、主厅

伊萨克斯特恩礼堂(Isaac Stern Auditorium)共有5层2804个座位,1997年以小提琴家伊萨克.斯特恩(Isaac Stern)的名字命名。

主厅的特点是声音效果温暖,真实。伊萨克.斯特恩曾说:“有人说这个音乐厅本身就是一件乐器”“它能感受到你的一举一动,并将其升华”。主厅顶棚极高,观众到顶层观众席台需经过105级台阶。当然也可乘座电梯。自主厅建立以来,几乎所有最伟大的古典音乐家都曾在这里表演过,主厅的休息室装饰有签名画像和纪念画。

2、小厅

赞克尔厅(Zankel Hall)设有559个座位,以慈善家朱迪和阿瑟.赞克尔(Judy and Arthur Zankel)夫妇的名字命名,原名独奏厅。1891年4月首次对公众开放。1896年修缮后改名为卡内基会堂。1898年出租给美国戏剧艺术学院,1959年左右改为电影院,1997年改造回礼堂。重建后的新厅于2003年9月开放。

威尔独奏厅(Weill Recital Hall)设有268个座位,以卡内基大厅董事桑福德.I.威尔(Sanford I. Weill)和他妻子琼的名字命名。自1891年大厅建成后投入使用,原称“室内乐厅”(后改为卡内基室内乐厅);40年代后期改名卡内基独奏厅,1986年最终定名为威尔独奏厅。

3、其他设施

卡内基大厅档案馆(Carnegie Hall Archives),建于1986年。
玫瑰博物馆(Rose Museum),1991年投入使用。

二、建筑

卡内基大厅是由纽约宗教剧社团的业余大提琴手,并不出名的威廉.波奈特.杜斯尔(William Burnet Tuthill)设计的,设计成意大利文艺复兴式样,用砖和棕色砂石建成的。

卡内基大厅是纽约仅存不多的,完全没有金属构架的全砖石结构的大型建筑之一,在20世纪初,由于要在演出厅添加一些楼梯,才增加了一些金属构件。外部全是由“罗马”式的窄砖构成,形成一种深棕色色调,细部是陶土和棕色砂石的雕塑。大厅避免了当时流行的巴洛克装饰风格,采用了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建筑师和雕塑家菲利坡.布鲁奈尔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的作品,帕奇礼拜堂高尚的风格:圆拱顶是由白色石膏和灰色石头组成的和谐色彩,四外是科林斯式柱头的壁柱支撑着连续的檐口,檐口上面,拱顶下面是一序列的半圆窗,组成著名的金色和白色枯宏的内部色调。

三、历史

卡内基大厅以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的名字命名,卡内基当年出资建造大厅是为了将其作为他董事会下的纽约宗教剧协会的会馆。工程由伊萨克.A.霍伯(Isaac A. Hopper)及其公司承包,1890年破土动工。1891年投入使用,同年5月5日举办正式开幕音乐会,著名指挥家瓦尔特.达姆罗施(Walter Damrosch)和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出任指挥。一开始大厅的名字仅是简单的“音乐厅”(建筑正面华盖上方有"音乐厅由安德鲁.卡内基出资建造"的字样),后来在纽约音乐厅公司(大厅最初的管理机构)董事会成员们的劝说下,卡内基同意用他的名字命名,大厅于1893年正式更名为卡内基大厅。大厅在1893—1896年间多次改建,增加了两座艺术家工作室塔,并改造了建筑下层的礼堂。

大厅的所有权在1925年之前属于卡内基家族,卡内基去世后,他的遗孀将其卖给房地产开发商罗伯特.E.西蒙(Robert E. Simon)。西蒙于1935年过世,他的儿子接管了大厅。40年代中期,音乐界的风云变幻促使西蒙将大厅出售给当时占据着大厅每年大部分演出档期的纽约爱乐乐团,但因乐团正准备搬往林肯中心,交易未能成行。而那时候大家都认为纽约城无法担负同时两个大音乐场馆。面对失去大厅最大客户的危险,西蒙不得不计划将其变卖。但随着与一家广告开发商谈判的破裂,纽约爱乐乐团又迁往林肯中心,大厅面临着为商业摩天大厦让路将被拆除的命运。后来,在小提琴家伊萨克.斯特恩领导的团体的压力下,政府通过特别法案,允许纽约市以5百万美元将大厅从西蒙手中买下,并于1960年成立非盈利性质的卡内基大厅协会来管理大厅的运作。1964年,卡内基大厅被指定为国家历史地标。

1983年到1995年间,大厅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修缮工程由詹姆斯.波尔夏克(James Polshek)负责,波尔夏克的成名作是为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设计的的后现代派风格天文馆。在此期间出现了争议。在1986年对主厅的改造完成后,有批评说大厅著名的音场效果受到了影响。但官方拒绝重新改建,批评持续了九年。直到1995年发现罪魁祸首是舞台下厚厚的混凝土板。板子随后被移掉。1987—1989年间,一座60层高的办公塔在大厅旁边拔地而起,名为卡内基塔。塔楼与卡内基大厅相连,具有后台及宴会厅等功能。2003年6月,纽约爱乐乐团计划在2006年初重返卡内基大厅并与大厅进行商业合并;2003年晚些时候宣布计划流产。

四、管理

现任大厅执行与艺术总监是克里夫.基林森爵士(Clive Gillinson)(2005年7月上任),他同时也是伦敦交响乐团的团长。

五、档案馆

1986年,出现了一件让广大爱乐者意想不到的事情,原来卡内基大厅一直没有系统地保存过档案。因为没有地方保存,大厅的许多重要历史文献都已失散。1991年,为庆祝卡内基大厅落成100周年,卡内基大厅档案馆被建立了起来。广告商和记者们在媒体上报到了卡内基大厅如何翻箱倒柜地寻找历史记录。结果报道在保留着大厅节目单的人群中形成了极大反响:历史文物从世界各地接踵而来。大量的材料被找回,其中包括12000分节目单,让档案馆得以记录下较完整的大厅历史。

维也纳美丽的金色大厅
文字厅的演奏会。1939年开始,每年1月1日在此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后因战争一度中断,1959年又重新恢复。
金色大厅是维也纳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

金色大厅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维也纳交响乐团每季度至少在此举办12场音乐会。1870年1月6日,音乐厅的金色大演奏厅举行首场演。1872年到1875年间著名音乐家勃拉姆斯曾负责组织音乐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蜚声世界,1993年新年音乐会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电视卫星收看实况广播,收看人数达10记以上。厅内有收藏馆,馆分两室。一间是展览,定期举行收藏品展览,供人参观。一间是档案室,一边的书架上放满大量历代手写的、木刻的、铅印的音乐书籍和乐谱;另一边是一排铁箱,藏有音乐大师的乐稿、书信和其他手迹,其中有莫扎特的乐稿:《最后一个交响曲》、舒伯特的手稿:《未完成交响曲》等。屋子中间是一长排桌子,供研究者查阅资料之用。档案室原为勃拉姆斯的办公室,他临终前一再嘱咐,要把他珍藏的几千册音乐书籍和乐谱全部捐献给档案室。

音乐厅属于奥地利音乐之友协会,该协会拥有会员 7000多人,据说是世界上历史最久、人数最多的音乐组织。1187年的首场演出,就是由协会同仁担任演奏的。

金碧辉煌的建筑风格和华丽璀璨的音响效果使其无愧于金色的美称。在每年的新年音乐会的电视转播中,全世界的爱乐者都可以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一睹“金色大厅”的风采。自大厅落成那天起,维也纳爱乐乐团就在这里“安营扎寨”。“金色大厅”与维也纳爱乐之声相得益彰,“世界第一乐团”与“世界首席音乐厅”交相辉映。

与阿姆斯特丹的音乐大会堂和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相比,这个“长方形鞋盒”的确是狭长了些。然而它的声音流动性特别好。在这里,弦乐器与木管乐器、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的平衡达到了巧妙无比的境界。也正因如此,每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才带给全世界音乐爱好者难以忘怀的视听享受。

北京时间2008年1月1号,一年一度的柏林新年音乐会又准时传递到北京听众的耳畔。享誉世界的柏林爱乐乐团在音乐总监西蒙•拉特的指挥下,在柏林爱乐音乐大厅再次奏响优美的旋律。这也是北京音乐广播第六次现场直播这一重大的音乐盛事。

每年一度的柏林新年音乐会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当时柏林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卡拉扬亲自创立的,它的主角就是世界著名的柏林爱乐乐团,音乐会当地时间12月31号下午5点开始举行,正好是北京时间新年的零点。

迎接新年,欧洲有两大音乐盛事,一个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再一个就是柏林新年音乐会。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年年都是以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为主,而柏林新年音乐会与之不同的是以某一位音乐家、某种音乐体裁或一部著名音乐作品为主题,每年风格迥异。比如1993年的《瓦格纳之夜》、1999年是《伟大的终曲乐章之夜》、2000年是《威尔第之夜》、2003年是《经典美国音乐剧》,每年一个中心主题的演奏形式,形成了柏林新年音乐会独具魅力的风格特点。

而今年柏林爱乐新年音乐会的主题是《俄罗斯之夜》。上半场演奏医学博士出身的鲍罗丁的四幕歌剧《伊戈尔王》中的“波洛维兹舞曲”和他的《B小调第二“勇士”交响曲》。下半场演奏穆索尔斯基的《霍万欣那》前奏曲和由拉威尔配器的《图画展览会》。

5点15分,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柏林爱乐音乐总监,本场音乐会指挥西蒙•拉特精神饱满地登上指挥台,《波洛维兹舞曲》的优美旋律在他的指挥棒下悠然奏响,弦乐和圆号奏出持续音组成的序奏,表现了波洛维兹民族音乐宽广辽阔的特征,接着,在持续音衬托下,长笛在小行板速度上奏出轻柔圆润的音调,让人陶醉,让人痴迷。

西蒙•拉特指挥技艺精湛,他善于准确把握作品的时代风格,能深入挖掘乐曲中的思想内涵,并以果断、生动、流畅而富于激情的指挥语言见长。他擅长指挥现代作品,但同时他的指挥曲目中又包含着不少古典乐派和早期浪漫派的作品。他担任柏林爱乐乐团指挥后,曾获得评论界的高度评价:我们幸运地进入了西蒙•拉特时代,他具有出色的智力、奉献、探索、投入的精神,具有所有伟大指挥家具有的领导这只乐团创造最好音乐的能力。

演出结束后,西蒙•拉特在观众的掌声中献上了新年祝词,在持续不断的掌声邀请下,西蒙•拉特再次举棒,加演肖斯塔科维奇的歌剧《黄金年代》中的波尔卡舞曲,本次新年音乐会也在这首舞曲的音乐声中达到高潮,在热烈的掌声和观众“BRAVO”(意大利语:好哇)声中,2007柏林除夕音乐会圆满画上了句号。音乐依然缭绕在耳边,思绪却已翱翔在天际。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年的柏林新年音乐会带给我们更美的音乐,以飨听众。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对众多音乐爱好者来说是个熟悉的名字,这个音乐厅是世界最顶尖的音乐厅之一,当然能在这里演出的音乐家也是世界一流的。这里也是大名鼎鼎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的大本营。音乐会中,400多人的小独奏厅全场满座。坐在二楼最后一排,哪怕是与钢琴、大提琴重奏的时候。音乐厅的音响效果实在是太好了,名不虚传!

41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