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兰迪:做自己世界里的苦行僧

Giorgio Morandi 乔治·莫兰迪(1890-1964)生于意大利波洛尼亚,是意大利著名的版画家、油画家。莫兰迪受闭扒过良好的艺术教育。1907年入波洛尼亚美术学院学画,1930年至1956年在该院教授版画。

莫兰迪一生没有娶妻,可以说没有爱情,唯一有的就是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他挚爱的艺术。他是轿物昌一个画僧,也是一个苦行僧。艺术是他的亲人,也是他的妻子、情人。他孤寂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他的家乡波洛尼亚,过着简朴的生活,淡泊名利,仅仅在意大利做过一些旅行。唯一的一次出国是去苏黎世参观塞尚的画展。在20世纪艺术的喧嚣中,当其他的艺术家纷纷前往巴黎的时候,他则静静地在波罗纳的工作室里,用智慧和感觉创造自己的艺术形象。他以其高度个人化的特点脱颖而出,以娴熟的笔触和精妙的色彩阐释了事物的简约美。

莫兰迪选择极其有限而简单的生活用具,以杯子、盘子、瓶子、盒子、罐子以及普通的生活场景作为自己的创作对象。把瓶子置入极其单纯的素描之中,以单纯、简洁的方式营造最和谐的气氛。平中见奇,以小见大。通过捕捉那些简单事物的精髓,捕捉那些熟悉的风景,使自己的作品流溢出一种单纯高雅、清新美妙、令人感到亲近的真诚。在立体派和印象派之间,他以形和色的巧妙妥协,找到了自己独特的画风。

莫兰迪一生的创作题材都是在画着几只瓶子和波罗纳郊外的风景。他花了一辈子的时间研究这些瓶子和周围生活的景色,单就创作的油画就有1264张,而这还不包括素描、水彩和版画等其他形式。当人们问及他的创作情况时,莫兰迪说:“那种由看得见的世界,也就是形体的世界蚂肆所唤起的感觉和图像,是很难,甚至根本无法用定义和词汇来描述。事实上,它与日常生活中所感受的完全不一样,因为那个视觉所及的世界是由形体、颜色、空间和光线所决定的……我相信,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更抽象,更不真实的了。”从这句话中,很明显可以理解到莫兰迪的创作理念,艺术家只要真实地表现眼前所见的事物,就已经足够花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它、表现它。

乔治.莫兰迪的艺术

如果撇开一个艺术家的时代背景来谈一个艺术家风格的形成,窃以为是不妥的,莫兰迪从青年到中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无一例外参与其中,一次幸为战胜国,第二次却沦为战败国,莫兰迪曾经在1915年一次大战时加入意大利军队参战,但很快他便作为一名伤员被抬下战场送进医院,在远离战场疗伤时期,莫兰迪笔下的静物画从立体主义的喧嚣紧张走向平静,形式更加简洁,这好像是一种自我疗伤,回到内心深处的自我抚慰,世界慢慢被抽离,远去……他在重新建立一个更加稳固的坚不可摧的世界,这是莫兰迪的厌倦、逃避与迎接。

他用他的远离虚妄的生活和艺术对现实给出了一份明确的答卷——少于世界接触,不结婚,他像一个隐士,隐匿在亚平宁半岛的山岭之中,他是一位真正的隐士——在他的世界里世界消失。

6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