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油画诗琴演奏者

卡拉瓦乔的油画 诗琴演奏者 的作品简介、艺术特点、和相关事件、备注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1573年9月29日~1610年7月18日),意大利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曾师从米兰画家培德查诺学画,继承了意大利北部现实主义民俗画的传统,并受到威尼斯画派的影响。1593年到1610年间活跃于罗马、那不勒斯、马耳他和西西里。他通常被认为属于巴洛克画派,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卡拉瓦乔[1]的一生醉人、危险而又充满了谜。1600年,他突然出现在罗马的艺术圈,此后就再没有缺少佣金和资助,尽管他将自己的成功经营得很糟糕。关于他最早的评介见于1604年,这份材料描述他大约3年前的生活方式,说“他干两周的活儿就能挎剑大摇大摆逛一两个月,还有一个仆人跟着,从一个球场到另一个,总是准备争吵打斗,因此跟他在一起狼狈之极。”1606年,卡拉瓦乔在争斗时杀死了一个年轻人,人家悬赏他的项上人头,于是他逃离罗马。1608年,他又在马耳他卷入另一场争斗,之后的1609年,在那不勒斯,还是争斗,这次可能是不明来历的对头要取他性命。到下一年,度过十年多一点的画家生涯后,卡拉瓦乔离开了人世。 在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几十年间,罗马一直在建造巨大的教堂和宏伟的宫殿,需要大量画作。当时反宗教信仰改革派教堂在搜寻正统的宗教信仰艺术以还击新教的威胁,因为此前统治艺术界近一个世纪之久的风格主义不足以担此重任。卡拉瓦乔带来的是一种激进的自然主义,兼具近乎物理上精确的观察和生动甚至充满戏剧性的明暗对照画法。在卡拉瓦乔手中,这种新风格是达到真实性和灵性的工具。 虽然卡拉瓦乔在世时声名显赫,死后的几个世纪里却被人们完全遗忘了,只是在20世纪的最近几十年才被重新发现。尽管他影响了d衰亡后几乎所有的艺术风格,但对新兴的巴洛克艺术才是真正影响深远的。安德烈·贝恩-若夫鲁瓦(保罗·瓦乐希的秘书)评论道:“坦率地说,卡拉瓦乔的工作标志着现代绘画的开始。” 其代表作有《基督下葬》、《圣母升天》、《诗琴演奏者》、《圣马太与天使》等。其他作品包括非常动人的《基督下葬》、《罗雷托的圣母》、《圣母、圣婴和圣安妮》以及《圣母之死》。《圣母之死》的故事可以作为例证来说明卡拉瓦乔生活的时代是如何对待他的部分作品的。1601年,一个富有的法官委托卡拉瓦乔给他私人的礼拜堂作画,这个礼拜堂位于在新的加尔默罗会修道会教堂——圣玛利亚德拉斯卡拉教堂,1606年加尔默罗会修道会拒收这幅作品。和卡拉瓦乔同时代的朱利奥·曼奇尼记载说被拒收是因为卡拉瓦乔用了一个当红的妓女作为画圣母的模特;另一位同时代的人,乔瓦尼·巴廖内告诉我们是因为圣母光着双腿:两种情况都不得体。但研究卡拉瓦乔的学者约翰·加什认为,加尔默罗会修道会可能认为问题更多的出在神学上而不是美学上,卡拉瓦乔的那个版本没有坚持圣母升天的教义——上帝之母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死亡而是被接进了天国。替换的作品(来自卡拉瓦乔最有才能的追随者,卡洛·萨拉切尼)画的是圣母没有死,而是坐着行将去世,但即使这样还是被拒收。最终替换的画作中,圣母没有死,而是和合唱的天使们一起飞升天国。无论如何,拒收并不意味着卡拉瓦乔和他的追随者失宠。《圣母之死》被拿出后教堂,就立即在鲁本斯的建议下被曼图亚公爵买走了,后来被英王查理一世得到,1671年被法国皇室收藏。 这一时期的一幅非宗教信仰作品是《胜利的爱神》,画于1602年,买主是德尔·蒙泰圈子里的温琴佐·朱斯蒂尼亚尼。17世纪早期的一本回忆录里把里面的模特称作“切科(Cecco)”,是弗兰西斯科(Francesco)的爱称。模特可能是弗兰西斯科·伯内利,在1610年到1625年期间被看作一个艺术积极分子,人称“卡拉瓦乔的切科”(Cecco del Caravaggio)。模特拿着弓箭, 踩踏着象征着战争的科学物品以及象征着和平的艺术物品。他赤裸着身体,人们很难接受这个咧嘴笑的顽童就是罗马的丘比特神——就像人们很难接受卡拉瓦乔在画布上的天使一样,这些半裸的少年背着像舞台道具一样的翅膀。关键点在于作品强烈而又暧昧的现实性:丘比特同时又是切科,而卡拉瓦乔笔下的圣母是基督之母同时也是做模特的罗马高级妓女。




17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