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

一、起源于古希腊的家政管理
亚里士多德(Aristotes,前384—前322年),古希腊著名哲来自学家和科学家,他的经济思想主要见之于《政治学》和《伦理学》。他认为,经济一词应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研究家庭关系,除夫妻关系外,主要是研360问答究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二是研究致富技术。

二、古典经济学阶段(Politic越团al Economy日素田娘医多知继
1. 亚当·斯密:构岁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经济学的第一次综合或革命)

亚当·斯密(Smith Adam,1723-1790)英国伦良理学家,经济学家,集重农学派和重商主义理论之大格差别无耐女均胡军成而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味冲念为杂试弱家脱夜便的创立者,主要著作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名《国富论》。斯密研究经济问题的出发点是“经济人”,即人的利已本性。继承了英法古典经济学家把研究的重点从流通领域律经必送友罗歌转向生产领域的传统,同时批判了重商主义认为对外贸易计急县孩冲女被轴集配冷是致富源泉的错误观点,板距缺注紧季斤波肥也摆脱了“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重农主义的片面看法。他所肥束型似村主斯钟系统地阐述了劳动停木标解轻极物存永丝故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并据此提出了利润和地租是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其“看不见的手”的著名论断至今仍是经济学家们热烈争论的话题之一。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为

2. 古典经济学的分合导总盟顺京声只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庸俗政治)经济学
斯密对经济学的发展自视构贡献很大,萨伊等人致力皇回零充测握于分离斯密中的庸俗成分,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庸俗的经济学体系,即现在的西方经济学体系。马克思则一方面吸收斯密学说中介的科学成分,一方面对其学说中的错误成分给予中肯的批判,创建了科学鲜材从架田异氧的政治经济学体系。

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点: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解剖和批判的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的政治经济学。因此,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物质生产相关的或其后面的生产坏问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查却参逐音袁核盾。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着重在不同阶级的行为分析和利益矛盾分析,而疏于对具体人的行为和经济行为分析。在马克思那气武厚每复顺掉里,人是阶级性的人,是社会的人,抽象的人,只有阶级性,而又具体的人性。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很好地解释生产关系变化和发展规律,解释历史变动规律,却没能解释人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经济行为,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规律。

(庸俗政治)经济学:作为资本主义上层建筑之意识形态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至18世纪下半叶开始,其主要任务转到为资本主义秩序辩护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上,从而形成马克思所称的庸俗政治经济学或当今经济学。在学术渊源上,庸俗政治经济学继承了斯密的庸俗部分,视资本主义社会为永恒的社会,是历史的终结,因而只研究经济现象的外在联系,为资本主义制度(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辩护。并最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经济学取代政治经济学,而将政策经济学视为政治经济学。

三、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派(从Political Economy到Economy,第二次综合)
1. “新古典学派”
是19世纪末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创建的一个有较大影响的学派。他们以局部均衡论为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价值和分配理论,分析经济体系中的价格形成过程和资源配置的过程。马歇尔在英国传统的庸俗经济学的基础上吸收各种新的庸俗经济学的学说,写成了《经济学原理》(1890),用折衷的手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价值论、边际生产力论等溶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经济学体系。其特点是:用主观心理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用社会达尔文进化论和“连续原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在方法论上吸收边际效用学派的边际分析方法和力学上的均衡概念。关于价值、价格的决定问题,古典经济学家一般是从供给即生产费用方面进行解释的,而边际效用学派则侧重从需求即效用方面来加以解释。马歇尔将两者综合,认为商品的价值、价格决定于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点。当代西方经济学界称剑桥学派为“新古典学派”,主要就是指在这一点上“新”于古典学派。在政策主张上,是自由放任的积极鼓吹者。

2. 凯恩斯革命
Keynes John Maynard,1883-1946,现代最有影响的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多次担任英国政府要职,曾任英财政部高级官员,主要著作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于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导致消费需求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即容易流动的资产为人们所偏好因而喜欢以现金形式保存一部分资产-导致投资需求不足);提出了投资“乘数”理论,认为如果投资支出或政府支出有一定增加,必定导致国民收入成倍增加。据此,凯恩斯强调实行国家宏观调控,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府刺激消费、投资和提高“资本边际效率,扩大商品与资本输出政策,加之福利政策等,以调节国内阶级利益矛盾、熨平周期性经济波动,促进资本主义持续稳定发展。

由凯恩斯开始,西方经济学便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而宏观经济学更多地涉及到社会经济问题,涉及国家如何管理社会经济的问题和采取何种经济政策促进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解决社会中不同利益矛盾实现社会稳定问题。

四、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萨谬尔森,新古典综合学派,第三次综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萨谬尔森,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代表学者。其自1948年与耶鲁大学教授威廉·D·诺德豪斯合作的《经济学》教科书,于1998年出版了第16版,为世界上最畅销的经济学教授书,共有40多种文字的译本。

以萨谬尔森为代表所提出的“新古典综合”,在坚持新古典学派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做到了与时俱进。其《经济学》涵括了(评述或反映了)当代经济学的最前沿领域,因而成为当代西方的主流经济学。

经济学家简介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简介: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经济学鼻祖。 英国人,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1776年3月,他所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年) ,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高潮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1817年他发表了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其比较优势学说构成了现代贸易理论的基石。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 剑桥学派的创建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其供给与需求的概念,以及综合边际效用学派的观点,提出均衡价格理论,构成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1890年发表《经济学原理》,他的理论及其追随者被称为新古典理论和新古典学派。

琼·罗宾逊
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1903~1983)(琼·罗宾逊夫人),英国著名女经济学家, 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与美国的张伯伦一起提出了厂商均衡姿汪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琼·罗宾逊著述甚多,除《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外,其他主要著作有:《就业理论引论》 、《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积累论》、《经济增长论文集》、《经济哲学》、《经济学的异端》、《现代经济学导论》等。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英国人,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1936年,,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发表,被西方学者认为“凯恩斯是在致命危机威胁资本主义世界时挽救和巩固了这个社会”。另外两部重要著作是《论货币改革》和《货币论》。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1915~2009),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萨缪尔森和他的导师汉森是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实质上是将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其核心思想是在采取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萨缪尔森的经典著作是《经济学》,还有《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经济分析基础》。

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美籍奥国经济学家,阐释了经济增长的根源——创新。管理大师德鲁克称他具备“永垂不朽的大智慧”。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理论”以后,又相继在《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书中加以运用和发挥,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从而闻名于世,影响颇大。也是最先研究经济周期的经济学家之一,其代表作还有《经济分析史》。
弗告空里德里希· 冯· 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Hayek,1899~1992), 奥地利裔英国经济学家,伦敦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极端的经济新自由主义者。他的自由主义思想在西方国家学术界有重要影响。1974年他与瑞典经济学家缪达尔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著有 《货币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物价与生产》、《资本纯理论》、《通向奴役的道路》、《法律、立法与自由》、《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自由秩序原理》。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芝加哥经济学派和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197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凭借在“消费理论分析、货币史和货币理论研究领域中的成就”和“对经济稳定政策的错综复杂性的论证”。 重要著作:《实证经济学论文集》、《消费函数理范》、《资本主义与自由》、《自由选择》。
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1937~),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率先将理迹友仔性预期假说成功地运用于宏观经济分析,199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在宏观经济模型构造、计量方法、动态经济分析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分析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著作主要包括:《理性预期与经济计量实践》、《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经济周期模式》、《经济动态学中的递归法》。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1923~),加拿大人,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世界品牌实验室主席、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奠基人,被誉为“欧元之父”,其著作包括《国际货币制度:冲突和改革》、《人类与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理论:世界经济中的利息、通货膨胀和增长》等。
道格拉斯·诺斯 (Douglass North,1920~),新经济史学派代表人物,新制度经济学集大成者,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华盛顿大学教授。同时,也是华盛顿大学新制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奠基人。创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代表著作有:《1790—1860年的美国经济增长》、《美国过去的增长与福利:新经济史》、《制度变化与美国的经济增长》、《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等。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1943~),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经济学理论联系现实的代表人物,信息经济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是世界上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与A.B.阿特金森合写的《公共经济学讲义》,与D.M.G.纽伯里合写的《商品价格稳定理论》。此外,他也同宇泽弘文(H.Uzawa)合编了一部书《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选读》。

36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