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时期的代表曲目有哪些?

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马太受难曲》《十二平均律》,亨德尔的《水上音乐》。

音乐特点:
旋律特点:乐句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旋律一样,曲调的进行常常带有形象化、象征性特征。引人注目的是旋律中有明确的和声属性。
节奏:主要分为自由节奏的和律动鲜明、规整的这两种节奏。前者用于宣叙调、托卡塔、前奏曲等,后者用于咏叹调、赋格、舞曲等亩桐让,在一个乐章中会保持始终。这两种节奏常常搭配使用,如宣叙调与咏叹调,前奏曲(或托卡塔)与赋格。
调式:大小调体系,它已取代了过去的“教会调式”。
和声:已形成了完整的以主、属、下属为中心的大小调功能和轮悉声体系,利用不协和音作调性转换并使和声进行富有动力和情感色彩。十二平均律在17世纪的发明与和声体系的充分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巴洛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在键盘迅局乐器(通常为古钢琴)的乐谱低音声部写上明确的音,并标以说明其上方和声的数字(如数字6表示该音上方应有它的六度音和三度音)。演奏者根据这种提示奏出低音与和声,而该和弦各音的排列以及织体由演奏者自行选择。

音乐巴洛克时期代表人物,国家,经典作品,特点风格

巴洛克时期的三个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蒂和亨德尔

巴洛克艺术的经典作品

巴赫是德国最伟大的古典作曲家之一,又是管风琴演奏家。他的主要作品有《约翰·受难曲》、《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等。巴赫的作品对近代西洋音乐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西欧他有"音乐之父"和"不可超越的大师"的荣称。

亨德尔,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主要作品有《弥赛亚》、《哈利路亚》等。他的作品熔德国严谨的对位法、意大利的独唱艺术和英国的益文究合唱传统于一炉,成为世确句级蒸屋来检细界音乐史上的瑰宝。田劳思许秋掌他同巴赫、维瓦尔第一断威制距食类院起,为辉煌的巴洛克时代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维瓦尔第,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四顾季》。他的音乐天才启迪了后来的巴洛克大音乐家,尤其是他丰富的作品和新颖的、科学的歌剧创作方法,刺激了现代意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

特征主题内容具有这打鱼早料画且孩鲜明的人文特征;旋律声部优美、流畅;钢琴伴奏的织体简洁、纯朴;以及歌唱风格柔美、抒情等。

扩展资料:

巴洛克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时代,大致为17深团她世纪。其最早的表现,在意大利为16世纪后期,而在某些地区,主要是德国和南美殖民地,则直到18世纪才在某些最精益它完苗心握方面达到极盛。 巴洛容于细企行克时期在18世纪随着它的独特风格转变为洛可可(Rococo)式风格而告结束。

在音乐方面,艺术史上最显著的一个转折点发生于17世纪初的意大利。古代风格虽然继续风行,但后依殖空印千常支概陈油触来仅用于圣乐,而现代风格则逐渐用于非宗教音乐。由于音乐语汇的扩大、圣乐与非案坚界刻吗破宗教音乐之间、声乐风格与器标生艺语上动敌滑乐风格之间以及民族之间的差异日益明显。因此,音乐领域中的巴洛克时期,如同其他艺术领域一样,也体现了各种不同的风格。 这段时期的音乐中没有太多的思想,讲究韵律的优美。歌剧、军投顶今清唱剧和大合唱是声乐方面最重要的一些新形式,而奏鸣曲、协奏曲和前奏曲则是为器乐而创作的。

蒙特威尔地(Claudio Monteverdi, 1567~1643)是“新音乐”的第一个伟大作曲家。在意大利师承他的是史卡拉第(Alessandro Scarlatti, 1用烧除庆660~1725)和佩戈莱西(Giovanni Pergolesi, 1710~胞钢棉丰在1736),都是意大利巴洛克歌剧大师。意大利器乐传统体现在该国伟大的巴洛克作曲家科莱利(Arcangelo Corelli, 1653~1713)、韦瓦第(Ant阶溶真还伯市onio Vivaldi, 1678~1741)以及塔替尼(Giuseppe Tartini, 1692~1770)身上。吕里(Jean-Baptiste Lully, 1632~1687)和拉莫(Jean Philippe Ramea影认抗u, 1683~1764)是法国巴洛克音乐的两位大师。

在英国,继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的假面剧盛行之后,有亨德尔(1685~1759)在声乐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亨德尔生于德国,在意大利受过音乐训练。而与他的同代人巴赫(1685~1750)随后在德国把巴洛克圣乐推向了高潮。德国其他的著名巴洛克作曲家有许茨(Heinrich Schutz, 1585~1672)、柏格兹特胡德(Dietrich Buxtehude, 1673~1707)和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 1681~1767)。

葡萄牙语baroque原意为不圆的、形状不规则的珍珠,现指欧洲17世纪和18世纪初期豪华的建筑风格。音乐家借用此语概括地说明同一时期的音乐风格。

旋律特点:乐句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无论是声乐还是换要站成客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旋律一样,曲调的进行常常带有形象化、象征性特征。引人注目的是旋律中有明确的和声属性。

节奏:主要分为自由节奏的和律动鲜明、规整的这两种节奏。前者用于宣叙调、托卡塔、前奏曲等,后者用于咏叹调、赋格、舞曲等,在一个乐章中会保持始终。这两种节奏常常搭配使用,如宣叙调与咏叹调,前奏曲(或托卡塔)与赋格。

调式:大小调体系,它已取代了过去的“教会调式”。

和声:已形成了完整的以主、属、下属为中心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利用不协和音作调性转换并使和声进行富有动力和情感色彩。十二平均律在17世纪的发明与和声体系的充分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通奏低音:(thoroughbass,又称作数字低音figured bass或basso continuo)

巴洛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在键盘乐器(通常为古钢琴)的乐谱低音声部写上明确的音,并标以说明其上方和声的数字(如数字6表示该音上方应有它的六度音和三度音)。演奏者根据这种提示奏出低音与和声,而该和弦各音的排列以及织体由演奏者自行选择。

织体:复调织体占主要地位,其写作技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峰。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功能和声基础之上的对位。同时也有许多作品采用主调织体。

曲式:以相互间形成节奏、速度、风格对比的多乐章结构为主,如组曲、变奏曲、协奏曲、康塔塔、清唱剧等,常用前奏曲与赋格、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搭配关系。复调乐曲的内部结构是以模仿手段写作的连续体(不分段),但可看出明确的呈示、发展和再现因素。同时也有分段结构、变奏曲、在固定低音旋律之上进行变奏的帕萨卡利亚、夏空形式。

主要的音乐体裁:声乐:弥撒、经文歌、众赞歌、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受难乐以及各种独唱、合唱曲。 器乐:托卡塔、前奏曲、幻想曲、赋格曲、变奏曲、组曲、奏鸣曲(以独奏奏鸣曲与三重奏鸣曲为主)、协奏曲(管弦乐协奏曲、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

情绪特点:在一个乐章之内保持一种基本情绪,在乐章与乐章之间才形成对比。

力度表现:不追求渐强和渐弱的细微变化,而是采用较为清晰的“阶梯式力度”。

代表作曲家:有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FridericHandel,1685~1759)等。

参考链接:

巴洛克时期-百度百科

42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