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内马格利特这幅作品叫什么··

《错误的镜子》复:
《错误制的镜子》作于1928年,描绘了一只人的眼睛,及投射在这只眼睛视网膜上的蓝天白云。在马格里特看来360问答,人的眼睛只是一面错误的镜子,因为它所得到的只是自然的幻影,而不是自然本身。世界上没有眼睛看得见的“真实”,因此绘画的“真实”只是图解了人眼睛的幻觉而已。这真是一个让人颇觉怪诞的理病思煤误师村论。在马格里特作品中,梦幻的感觉并不由于变形和歪曲,而是由于不可思议的奇怪并置所产生的冲突。事实上,超现实主义者所追求的那种“痉挛性的美”就隐藏在那种精密真实的场景的表皮之下

致敬大师:马格里特和安东尼布朗的相遇

René Magritte(1898 – 1967)

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雕塑家

马格里特错误的镜子

出生于埃诺省莱希纳,父亲是裁贺前缝,母亲是一名板样师。马格里特是家中长子。在他14岁时母亲投河自杀,导致了他幼小心灵受到了严重创伤。

勒内·马格里特,12岁开始接触绘画教育,后来他曾在布鲁塞尔的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学习过两年。1918年在壁纸厂负责印花设计和一些商业活动。直到1927年,举家移居巴黎,在那儿开始了他们三年的新生活,并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画廊,逐渐融入法国超现实主义团体,并塌拍滑和许多画家结下了友谊。

而他的画家生涯是从1926年开始的 ,并于同年展出《迷失的骑师》(Le jockey perdu),进驻布鲁塞尔的《精品》画廊。

真实指的并不是我们身边那些触手可得的模糊与简单的东西,真正的真实只有特定的时间才可以感知到,这就是我想通过我的绘画传递的。——勒内·马格里特

马格里特的作品不受流行新团腊技巧影响,始终专注于创作奇幻的、恐怖的、充满特殊构想的形象。他的绘画作品总能给人以谜一般的猜想,赋予平常熟悉的物体一种崭新的寓意,并以其独特、冷静、睿智的思想如舞台布景般的画面构图、丰富多变的想象力或者将不相干的事物扭曲的组合在一起给人荒诞、幽默、奇幻、和一种摸不透的神秘感。在他的作品里总是描绘着一些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东西,比如楼房、云朵、森林、天空、石头,那些都是我们都能读懂的元素,但经他手处理之后,却变成了一种让人怎么也看不透的场面。

画中人物是马格里特本人,他用一只青色的苹果挡住了自己的容貌。

成千上万身穿正装的绅士从天而降,屋顶上、窗台上都“落满了”绅士,看到这幅面的给我的感受就是,奇特、新鲜、瞠目结舌。

马格里特母亲投河自杀,在她的尸体被警察从河里打捞上来时,他亲眼看到母亲的脸完全被她白色长裙覆盖,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人们一直在马格里特的画面中看到死亡,看到被白纱蒙住头部的形象的原因。

我们眼里看见的云,在风看来并不是云,可能是它要追逐的逃婚的新娘;我们眼里所见的烟斗,在画家眼里,它不是烟斗,而是他精心挑选出来的一个符号。

一只人的眼睛,投射在这只眼睛视网膜上的蓝天白云。在马格里特看来,人的眼睛只是一面错误的镜子,因为它所得到的只是自然的幻影,却不是是自然本身。

“如果观赏者看了我的画后就提到我的画实际上是一种对常规的挑战,那么这位观赏者显然是明白了我的创作意图。因为我生来就是为了向常规发出挑战的。”

——勒内·马格里特

可以说,马格里特的画就像是一个故事,一杯美酒,仿佛谜一般,让人浮想联翩;你只需远离喧嚣与浮华,寂寂地安静,不要发出任何声响,就这样默默地沉浸其中,在不同时刻、不同场合、不同心境里能看出不一样的东西。

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喜欢马格里特的原因。

在绘本界,也有这样一位“致敬狂人”,他就是创作了《我爸爸》、《我妈妈》、《大猩猩》、《隧道》、《胆小鬼威利》等一系列经典作品的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

这位深受安东尼·布朗偏爱的“大人物”就是超现实主义大师——勒内·马格里特。安东尼·布朗的很多绘画作品的灵感都来源于马格里特画作,也借此向自己的偶像致敬。

例如,他的第一部绘本《穿越魔镜》就用许多类似创作手法。比如,看不见脸的“隐身人”,从天空中飞过的唱诗班等等

还有他另一部更广为人知的作品,《梦想家威利》中也有很多向马格里特致敬的画面。

优秀的经典绘本读物,不仅有着超高的艺术鉴赏价值,不带任何说教,还总能启迪孩子们发自内心去感知世界、探索世界,并不断鼓励孩子们去不断发掘自己身上的“艺术力”。

学会品鉴,我们将会对经典有着全新的认知,前提是,知识储备也必须足够!一起认真学习,带着孩子们在绘本的世界里遨游吧。

最后,有个好消息要通知大家❤️

2019.6.22-2019.9.22 北京

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

超现实主义插画大师——

【安东尼·布朗的幸福博物馆】

全国首展空降北京

这个暑假给你们带来超燃的艺术感知和不一样的幸福体验,北京的朋友们可以去大开眼界啦……欢迎给我们分享感受哦,

以上,供参考。

40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