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果盘的少女的作者是谁?

保罗·高更(1848-1903)Paul Gauguin法国

《手捧果盘的少女》有一种文学的、色彩的和原始的情调,而其本质则是孤独、忧郁和哀伤。

——《生命的热情何在》

当塞尚过着勤奋创作的隐居生活时,一个不知疲倦的异常高傲的绅士,为逃避文明世界的侵扰,正在寻求原始人的生活而浪迹天涯。这位奇怪的、与众不同的绅士,便是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保罗·高更。

保罗高更生活经历

高更与凡·高、塞尚被称为西方现代美术三杰,他的创作受印象派启发,又最终背叛了印象派。高更对于现代艺术的重要意义,在于他祥笑对于绘画本质的信念,他把绘画的本质看成是某种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东西,当成记忆中经验的一种“综合”,而不是印象主义者所认为的那种直接的知觉经验中的东西。他不断地运用绘画和音乐的类似性,把色彩的和谐、色彩和线条当成抽象表现的形式,摆脱了明暗对比法、立体法等约束,将色彩平涂在画布上。比起大多数同辈艺术家来,他的探索甚至在更大程度上受到东方、古典前以及原始艺术的影响。在他身上,可以发现现代原始主义的根源,向往获得一种表达方式,以抛弃西方传统的习惯势力,回到史前人类和野人的真理中去,从而达到真理。高更的作品,是西方艺术史上耀眼的一页,给现代美术尤其是野兽派的产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高更的一生,永远徘徊在逃避与追求之间。他逃避现代文明的窒息,追求自然与人性的完美结合,替文明本身找到了避难所。他的画作充满了音乐般动人的节奏感和优雅没郑的装饰意味。他不受任何外力的阻挠,哪怕是病魔缠身、饥寒交迫,也不能阻止他对美的追求和渴望。他似乎总是向往远方,留恋那些具有异国情调的地方。这种感情,最终在他的一种救世的信念中具体化了。

高更杰出的作品,大多是枯宴颂在塔希提岛上完成的。这个法属小岛上的原始风光以及肤色黝黑的毛利族土著,给了高更最强烈也最深刻的心灵刺激。岛上湖泊鲜艳夺目,树木郁郁葱葱,上岛初期,高更就被岛上那些尚处于原始状态的赤身裸体的土著女子迷住了。他喜欢这种粗野健康之美,以她们为对象画了许多素描和油画,作品用线条和强烈的色块组成,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装饰效果。

高更的一生经历

对复制助技种车里
高更(Paul Gauguin, 1848-1903年)保罗·高更生于巴黎,逝于马克萨斯群岛的法都——伊瓦。高更早年在海轮上资么课职挥觉球缺工作,后又到法国海军中服务,23岁当上了股票经纪人,收入丰厚还娶了一位漂亮的丹麦姑娘梅特·索菲亚·加德为妻。可是高更在自己的绘画天赋召唤之下,35岁时辞去了银行的职务致力于绘画车修矛资盾屋齐触呀月,38岁时与家庭断360问答绝了关系,过着孤独的生但剧供输陈季跑仅磁晶右活,并通过毕沙罗卷入了印象主义的天地。高更受到印象派朋友的影响开始作画,还受到象征主义,日本版画以及而听文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更总是向往着远方,留恋问若吗误秋混报冲挥但吸那些具有异国情调的地方,他要早的米铁的文没甚小求抛弃现代文明以及古典文化的阻碍,回到更简单、更基本的原始生活方式中去,他很愿意过野人的生活,这使他在39岁时踏上了去更证脱杀巴拿马和马提尼岛的旅行,在那里找到了自己期望的东西:茂密的植物、永远蔚蓝的天空、慷慨的大自然、简朴啊争洋视同井础自怀的生活。后来因事不得不离开这个热带的天堂返回法国,这时正好40岁,精力充沛而有主见,保留着尊贵高傲之气。他是位具有强烈个性、惹人讨厌又招人喜欢的人,粗鲁和高雅并存,他总是强烈要求自我表达,要证明自己的价值。

高更为什么要到布列塔尼、巴拿马和马提尼克去呢?因为他要到自己认为具有古风的地方去寻找一种不同于我们镇质极端文明的环境和气氛,他在那里找到了天堂一般的环境。明晰的线条、硕大的体年验觉差浓鲜官王的依积感、生硬的对比色彩,从此他与印象派决裂(1887年),当他回到法国时就谴责莫奈个停德知刘充罪和毕沙罗特有的自然主义幻觉,提出艺术表现的“综合”。

简化了的巨大形状,均匀单一的色彩,分割主义,无阴影的光,素描与颜色的抽象化操具英,超脱自然,这就是高更所发现和创立的艺术。但是他的这种幻想和艺术在自己的国家处处走投无路,于是在1891年2月23日他拍卖了30幅作品得到一笔收入,于4月4日乘船前往塔希提岛,历经执已义幸福与磨难,画了不少画后又回到法国。

在1893年11月举办了他的《塔希提人》(Ta名马示夜hiti)画展,结果是彻底失败,在物质上收入是零。而他那新颖、神秘、野斯此儿岁记离蛮的绘画,迎得了一些崇拜承世导觉游华落者。巴黎文明人的嘲弄又使他返回塔希提岛。这样,便有了今天广为人知的脱去了文明的衣服,独身一人赤裸裸地置身于伟大的自然之中的高更的传说。病魔和家庭丧女的不幸使他想到自杀,得救后画了一幅传世杰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肥建尔后又移居马克萨斯群岛法都——伊瓦,于1903年5月8日辞世。

20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