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几幅抽象派的著名作品..最好配图..

姓名: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
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裂敬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立体派)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是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个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编辑本段]【生平大事记】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加拉,法国共产党党员,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1881—1900年 童年时期
1881年 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
1889年 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
1895年 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
1897年 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油画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
1900—1903年 蓝色时期
1902年 完成“蓝色自画像”;
1903年 完成《人生》,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 毕加索《人生》
1904—1906年 玫瑰时期
1904年 开始定居巴黎的“洗衣船”,玫瑰时期开始。邂逅费尔南德·奥利维叶,并同居:
1905年 创作《拿烟斗的男孩》并被慈善家约翰·海惠特尼女士以3万美元重金购得; 《拿烟斗的男孩》
1906年 结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为美国作家兼收藏家菖楚·斯坦因画像,《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跃入“立体主义”的跳板;
1907—1916年 立体主义时期
1907年 结识布拉克,开始立体派风格创作,创作《亚威农少女》;
1909年 解析立体派开始;创作《费尔南德头像》;旁源哗
1917—1924年 古典时期
1917年 在意大利邂逅舞者欧嘉·科克洛娃,创作《欧嘉的肖像》;
1918年 与欧嘉结婚,与马蒂斯举行联展;
1920年 手工彩绘珂罗版《三角帽》;
1922年 创作《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
1925—1932年 超现实主义时期
1927年 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德蕾莎·沃尔持,成为毕加索的模特。并生下女儿马姬;
1929年 与雕塑家贡萨列斯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结构成。作系列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画作,显现婚姻危机,结识达利;
1932—1945年 蜕变时期
1932年 创作《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
1933年 以雕塑家工作室为题,创作蚀版画
1934年 创作以斗牛为题的作品;
1936年 西班牙内战暴发。认识多拉。玛尔,并创作《多拉·玛尔的肖像》;
1937年 创作完成《格尔尼卡》;
1942年 创作版画《大自然的故事》
1943年 邂逅22岁的弗朗索娃·吉洛;
1944年 加入法国共产党;
1945年 开始尝试石版画创作;
1946—1973年 田园时期
1947年 儿子克洛德降生。在陶艺家哈米耶工作室制陶,至1948年共作了2000件陶艺术品;
1948年 为世界和平会议作“和平之鸽“海报和《贡戈拉的二十首诗》;
1949年 创作《卡门》系列;
1950年 获列宁和平奖章运行;
1953年 在玛都拉陶艺工作坊邂逅杰奎琳·洛克;
1954年 开始创作德拉克罗瓦的“阿尔及利亚女人”变奏系列;
1956年 与克罗鲁佐共同拍摄电影《神秘的毕加索》公映;
1957年 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毕加索75岁纪念展”,创作版画《斗牛系列》;
1958年 毕加索为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大厦创作了壁画《伊卡洛斯的坠落》;
1959年 创作仿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变奏系列;
1961年 与35岁的杰奎琳·洛克结婚,并庆祝毕加索80大寿;
1963年 绘制《画家与模特儿》;
1966年 巴黎大皇宫及小皇宫举办大型《毕加索回顾展》。创作《流沙系列》;
1968年 创作《塞莱斯蒂纳》和《可笑的男人》系列版画;
1970年 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近2000件早期作品捐赠结巴塞罗纳毕加索美术馆:
1971年 巴黎国立现代艺术馆举办了《毕加索诞生90同年回顾展》;
1973年 92岁,4月8日逝世于坎城附近的幕瞻市。4月10日葬于佛文纳菊别墅花园里。
[编辑本段]【艺术成就】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位画家之首。对于作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境不佳,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而产生了象《第一次圣餐式》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德加的柔和的色调,与罗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会的题材,也是毕加索早年学习的对象。在《嘉列特磨坊》、《喝苦艾酒的女人》等画作中,总看到用罗特列克手法经营着浮动的声光魅影,暧昧地流动着款款哀伤。毕加索十四岁那年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想,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也许是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着蓝色时期的忧郁动力。
迁至巴黎的毕加索,既落魄又贫穷,住进了一处怪异而破旧的住所“洗衣船”,这里当时是一些流浪艺术家的聚会所。也正是在此时,芳华十七的奥丽薇在一个飘雨的日子,翩然走进了毕加索的生命中。于是爱情的滋润与甜美软化了他这颗本已对生命固执颓丧的心灵,笔下沉沦痛苦的蓝色,也开始有了跳跃的情绪。细细缓缓地燃烧掉旧有的悲伤,此时整个画风膨胀着幸福的温存与情感归属的喜悦。
玫瑰红时期的作品,人物表情虽依然冷漠,却已注重和谐的美感与细微人性的关注。整体除了色彩的丰富性外,已由先前蓝色时期那种无望的深渊中抽离。摒弃先前贫病交迫的悲哀、缺乏生命力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生百态充满兴趣、关注及信心。在《穿衬衣的女子》中,一袭若隐若现的薄纱衬衣,轻柔地勾勒着自黑暗中涌现的侗体,坚定的延伸,流露出年轻女子的傲慢与自信。鬼魅般地流动着纤细隐约的美感。整体气氛的传达幽柔细致,使得神秘的躯体在氤氲中垂怜着病态美;拼贴艺术形成的主因,源于毕加索急欲突破空间的限制,而神来一笔的产物。实际上拼贴并非首创于毕加索,在19世纪的民俗工艺中就已经存在,但却是毕加索将之引至画面上,而脱离工艺的地位。首张拼贴作品《藤椅上的静物》与1913年的《吉他》,都是以拼贴手法实现立体主义的最佳诠释。
后期画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明显的倾向于超现实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抗议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这幅画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毕加索多种复杂的情感。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版画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毕加索从十九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毕加索是整个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着很大的影响。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他静静地离去,走完了九十三岁的漫长生涯,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
[编辑本段]【艺术活动年表】
1900年至1903年蓝色时期
由1900年起毕加索一直往来于西班牙及巴黎之间。1904年在巴黎定居,住在著名的“洗衣坊”。在巴黎,他结交了马克斯·雅各布、范唐吉、隆尔蒙、阿波里耐和拉平·阿吉尔的房东的女儿马德莱娜,他为马德莱娜绘了几幅肖像。其时他的作品仍受到在巴塞罗那大行其道的象征主义影响。
毕加索当时的生活条件很差,又受到德加、雅西尔与土鲁斯·劳特累克画风的影响,加上在西班牙受教育时染上的西班牙式的忧伤主义,这时期的作品弥漫着一片阴沉的蓝郁。
1904年至1906年粉红时期
1906年毕加索结识了马蒂斯。其后又认识了德兰和布拉克,与费尔南德·奥利维耶在蒙马特同住。其时他的经济已好转,生活比前愉快,画作用色变为轻快的粉红;绘画对象亦由蓝色时期的乞丐、瘦弱小孩和悲戚妇女转向街头艺人、杂耍艺人及风华正茂的女孩。
1906年至1910年非洲时期
1906年毕加索从德兰的非洲面具中得到启发,直至年底,其作品一直受非洲面具影响,此即为毕加索的非洲时期。他笔下的人体健硕而深沉,这种特征,在1907年的《阿威农的姑娘》中显露无遗,由不同组件组成的人体可从几个角度来观看,揭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时期的来临。然而,整个时期仍有受塞尚影响的痕迹。
1910年至1914年分析立体主义
毕加索大部分的艺术家朋友都由蒙马特迁到蒙帕纳塞,他亦随他们迁居。其时的立体主义体验达到巅峰。雅克·比斯这样评论他:“作品由素描建构,色与调弱化到最起码的灰色与浅暗橘黄色;形体是几何图形化与综合而成的,造成迹近压抑其可辨认身份的效果,闯出桎梏,最终与形体剥离。”仿如从一面棱镜的焦点去看一个单一影象的多元角度。生活本来就是如此,然而毕加索把它延伸到肖像上。他与布拉克制作出第一批拼贴画。
1914年综合立体主义
1914年,战争使立体主义画家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毕加索重拾自由与个人在色彩上的品味,还有那旺盛的精力。无论从风格与绘画的对象上,他的“立体印象派”创作变得更加自由。纵观他的所有作品,他并未把自己局限于立体主义,而是继续从各方面探索。例如,1915至1916年的作品是自然主义的;1917年的却是现实主义。
1917年至20年代新古典时期
毕加索居于意大利,刚为迪亚希列夫执导的俄罗斯芭蕾舞剧《游行》设计背景与服装,其时邂逅了芭蕾舞演员奥尔加·科赫洛娃。1918年他与科赫洛娃结婚,婚后诞下一子。这段较安逸生活正值毕加索创作生涯的新古典时期,1921年与1926年他继续制作立体主义作品,1923年的作品却走现实主义路线。
1925年至1932年,毕加索进入超现实主义时期。1933年至1934年逗留西班牙期间,牛首人身怪作品出现。1927年他邂逅了极年轻的玛丽·泰蕾兹·瓦尔特,她成为他的模特儿,且为他诞下女儿马姬。此时,毕加索并没有与妻子离婚,却又与一名热情女画家兼摄影师多娜·马尔同居,他为马尔绘过几张画。他们的关系维持了差不多十年。在大奥古斯丁路的新工作坊内,毕加索创作了大型制作《格尔尼卡》,其间做了许多筹备制作工作。
1943年,他结识了法兰丝娃·季洛,与她在昂蒂布的米迪同居。1945年他在瓦洛里斯绘画了一系列的静物画,并创作陶瓷。他的儿子克洛德于1947年出生,1949年再诞下女儿帕洛玛。他的作品中除了显示这种简单家庭生活的快乐之外,还表达了他对政治的承担:1944年绘制《骸骨的藏室》,1947年有《为了法国而死的西班牙人》。他继续绘画静物、风景、肖像……1950年,库尔贝的《塞纳河边的女人》启动了他的围绕名家大师作品的变奏创作。
1954年,法兰丝娃·季洛离开毕加索。毕加索在瓦洛里斯结识了贾桂琳·罗克,之后便与这女人共度余年。1959年之前他们居于康城,他在康城为德拉克鲁的《阿尔及尔的女人》与贝拉斯克斯的《宫女》埋头作画,同时继续《画室》的后续工作。他先搬到沃韦纳盖斯,然后在木甘附近的娜特丹·德·米城堡定居,继续他的变奏系列创作。由1960年到1972年,他孜孜不倦地工作。仅在这13年内,在目录中记载的作品已超过千件,种类分别有版画、素描和油画等。毕加索于1973年逝世,终年92岁。
毕加索的作品,无论质还是量,都是惊人的,约达六万件之数。这位天才横溢的艺术家“在极其漫长的创作活动的每一刻,似乎想做的都让他准确无误地作到了。为何有此能耐?他自己都不能解答。结果是十八般武艺,他样样皆能。”
[编辑本段]【作品风格】
年轻时的毕加索毕加索是一位真正的天才。20世纪正是属于毕加索的世纪。他在这个多变的世纪之始从西班牙来到当时的世界艺术之都巴黎,开始他一生辉煌艺术的发现之旅。在20世纪,没有一位艺术家能像毕加索一样,画风多变而人尽皆知。毕加索的盛名,不仅因他成名甚早和《亚威农的少女》、《格尔尼卡》等传世杰作,更因他丰沛的创造力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他留下了大量多层面的艺术作品。毕加索完成的作品统计约多达六万到八万件,在绘画、素描之外,也包括雕刻、陶器、版画、舞台服装等造型表现。在毕加索1973年过世之后,世界各大美术馆不断推出有关他的各类不同性质的回顾展,有关毕加索的话题不断,而且常常带有新的论点,仿佛他还活在人间。

如何看懂和理解抽象艺术作品

对于多数人来说欣赏一些绘画、雕塑、装置等艺术作品的时候总会有些作品叫你看不懂,或者根本不理解作者的意图是什么。因为在抽象作品完飞中我们找不到任何具象的语言或者甚至符号来告诉我们这件作品到底要表达什么。具象作品还有这么几个派别或者说风格比如古典主义,服务于宗教和国家,360问答浪漫主义,服务于皇宫贵族们,现实主义,揭露社会现实。即使到了后来的具有表现性致载令酸名的印象派,再到具有想象力的象征主义,最后到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与社水雨却由翻需叶益木,达达和超现实主即义等现代美术的兴起,其实大多数艺术作品还是没有完全摆脱具象语言符号。我们还是能从他们的作品中或多或少找到可以提示我们的信息,还线排举赶得吧祖亮厂品确有可以解读的元素,还有一定的主题。
现代绘的画兴起也伴随着抽象主义的成长进步,正经心粒协久天族向苏握如我们熟知的康定斯基,马列维奇,蒙德里安等奠定了抽象艺术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给予了抽象艺术广阔的发展前途。使人们能够从简单的因素里获得更多的更丰富的造型可能。对于大多数抽象作品其实让我去具体的给福谁守呀丝内言你解读出些什么来或许我也不懂,也不能说出个吸吗所六检依什么一二三来。但是我却可以去感受,感受作品所带给我的视觉冲击,或是美,或是丑。比如画面的色调或许让我感觉兴奋,压抑,温找义革暖,寒冷,苦涩等等现实世界态系关步正稳劳尼扬类端中曾经某事某地某景所带给我的真实感受所产生的共鸣。又比如画面的构成传达给我们的趣味和惊喜,就什度格结像我们小时候认识新事物的惊喜,甚至是惊恐感觉。原来还有这样的世界存在,还有这样的表达手法。再有画面的磁紧溶他刘笔触,肌理所带给我们最直接的视觉冲击,颜色的肆意泼轮洒或流淌,笔触的任意跳跃,笔笔都像一个音符一样刺激着我们的视觉神经。一副好的作品可以引领我缩没们也可以像艺术家本人一样任意书写自己的内心世界。
解读到这里部分读者应该可以理历限正钟解一些怎样去鉴赏济抽象艺术了。下面我就滑培试着讲讲一个普通人该如何的解读和看待抽象艺术作品。艺术本无界,上面第一段我已经讲了现代主义之前的艺术多是有服务对象的,继而抽象艺术是挣脱了这个牢笼有了更自由广阔空间,起初的抽象艺术都甚至是排斥和诋毁宗教的也不服务于任何群体和机构。而现在抽象艺术是艺术家本人对自己内心世界自由无拘束的表达,没有任何的限制,只有色彩,形式,笔触,甚至抛弃了所有的具象语言。抽象艺术本身就是感性的,没有逻辑,没有故事,没有任何现实场景的。换句话说就是没有你曾经所从现实生活中所获取的任何经验,抽象既是陌生的。陌生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了了吧?陌生人,陌生城市,陌生世界,陌生的领域,抽象艺术就是一个陌生的人传达给我们的他的内心我们所不了解的内心世界。所以在这里我们没有办法给抽象艺术一个评价标准,共同的解读语言。常言道:千人千思想,万人万模样。对于一件事的评判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对于一个你素未谋面的新事物你不懂,不理解我想是应该的。我这样解释抽象作品后,你应该正视懂与不懂已经无关紧要了。那什么才是紧要的呢?以前我的老师给我讲过评价一件作品没有好坏只有品的高低。作品不是为了用来看懂的,而是用来欣赏的,好的作品大多数人都会看着好,不论你是不是一个懂艺术的艺术家还是普通人。我想有些时候对于抽象作品的评价,普通的不懂艺术的人的评价才来的更直接更纯粹。土话讲的好:“萝卜白菜各有所好嘛!”抽象作品就算是我们不知道他表达了什么,但是总有人会去欣赏它,或者批判它。我觉得只有有了争议的作品才算有意义的作品。所以重要的的是有没有作品是你喜欢的,你想去感受它的。
下面我就简单的解答一下很多人对抽象艺术的疑问,并不是权威的,也不是绝对的只是简单的表达一下个人的理解吧。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看不懂。刚刚我也已经解释过了,抽象作品不是用来让你看懂的而是去感受的。感受画面的第一视觉印象,你喜欢也许就会驻足观看,看画面的表达手法,技巧是什么,解读或者幻想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又为什么这样去表达。想着想着或许你就会沉浸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倘若自己又怎么去表达这样一件作品,什么地方可以做一些改变。抽象艺术的关键也许就在此处——引人思考,发现自我。发现自我并借助适当的技法,媒介来展示自己的风格,或者感情。第二个问题,抽象作品的意义何在?我国抽象艺术历程不过几十年但是走完了西方近两百年的路,虽然鱼龙混杂但是也出现了不错的大师比如赵无极,朱德群,徐冰等人。在这里我想到了两句话一句话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去吧,另外一句是走别人的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两句话拿传统的写实油画和抽象艺术来比喻的话应该非常贴切的。写实油画好比一条宽阔的马路大家走可以走只是有人在路边有人在马路中间罢了。而抽象作品就是民间小路甚至独木桥是一个人的路。在抽象这条道路上没有相似,没有重复,“似者死“便成了抽象这条路上的一个潜规则。意思就是你必须是独一无二的,你必须是创新的。很多学画画的人都可以感受的到似乎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似乎都被尝试过了,要想在创新真的是觉得很难很难。是的这条路的过程是兴奋和痛苦的,是一条不断地迷失方向又不断地找到新世界的一个过程。抽象作品的意义就是它突破传统创作的一切束缚走向了让不同的人可以自己去发现属于自己的现世界的一个过程且没有终结。艺术的世界就像科学的世界还有许多的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发觉。
最后我觉得还是会有人想问抽象作品到底有没有标准好坏。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你自身就是标准,评价一幅作品的好坏要看你个人的审美素养和兴趣爱好了。我没有贬低的意思,这句话也很容易理解鲁班认为一棵歪脖子树是没什么价值的,因为造不了什么好的家具什么的了。但是一个盆景艺术家会觉得这棵树也许换个地方就会价值连城。有一个老太太不小心进了一个画廊以为是卖布的,看到一幅画的相对简单的画就问:“这块布怎么卖的啊”,老板:”10块钱“老太就回:”怎么都弄脏了还这么贵,给便宜点吧,回家我还得洗干净。“我这样解读不知道你是否满意,当你再次遇到一件抽象幅作品的时候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纠结什么,你觉得他是什么他就是什么。他是作者的世界也是你的世界。区别就是你喜欢就多看一眼,不喜欢就当他没有存在过就这么简单。我这篇论文没有从很多的专业角度去解读抽象作品,也不想弄得文章神乎其神的,就是想让一些普通观众能够平静下来自己去感受作品。感受作品的一切比如颜色,材料,技法,构图,和谐,异样,力量,气势,唯美,粗俗,精致,荒唐,戏剧等等。作为一个人的个体所拥有的所有感情,抽象作品我想完全能够表达出来并且能够传达给你一种极致。最后呢我想用一句话来回应一些认为抽象作品其实很简单连小孩都会画的这个论点,来结束本篇论文。抽象艺术“简约而不简单”!

抽象主义论点

12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