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作品油画赏析


赏析油画美术作品的套话?

赏析油画美术作品的套话有1、秋山的红叶,好像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2、这幅油画显示了皇宫的富丽堂皇。3、这次画展,只有那幅引人注目的油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4、我们专注地欣赏着每一幅油画,每一幅作品都栩栩如生,让人满心欢喜!5、这些油画水准不高,或可用来自娱,如果拿去参展,恐怕要贻笑大方。


中央美院毕业展总体赏析

以下是根据今年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谭院长关于毕设访谈所总结的赏析。  在中央美术学院今年毕业展的舞台上,1100多名毕业生已依次亮相,经过三年、四年、五年甚至更长的学习,他们完成了在美院的学业,在这个SHOW TIME的季节,即将挥别美院的同学也许尚处于一种兴奋中——毕业创作的完成、走出校门前的忐忑、学弟学妹的恭维、母校的温情⋯⋯透过暂时的喧嚣,沉静下来,我们回看这些作品,较之往年可道短长。  关注毕业创作与设计,这是美院的传统。这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总结,学生和老师为此投入都很大,所以学校内外的人关注度也高。从学生的毕业创作来看,今年的毕业作品在创作主题方面更趋向于日常化和生存状态的表达,专注于生活的某个侧面、某个感兴趣的题材,像是一个个生活片断的记录,不再追求大而全。创作方法上也更加多元和个性化。总体而言,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的毕业作品,今年整体质量都比较高,艺术表现语言更加丰富,特别是今年的研究生展览,质量有比较大的提升,学生创作的研究性与创新性都有所突破。要说印象深刻和特别突出的作品确实比较难以选择。   从本科生毕业展看,大家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依然是专业间的不平衡,而且差距还不小,有的专业很突出,而有的专业多年未见改观,比如今年大家对版画系的学生毕业作品整体评价比较高,这主要源于版画系多年来贯穿的教学指导思想,那就是要求学生们在掌握版画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有意识延展版画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出发点来源于版画,方向与角度会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向外延伸,也就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多元、丰富的面貌。跨界也体现出从一个领域向另外一个领域渗透。  印象深刻的还有城市设计学院的家居产品专业,他们的毕业作品也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家居产品专业创建刚刚五年,是一个年轻的专业,今年是第二届毕业生。年轻的老师们全身心投入是取得好的教学成果的关键所在。这些年轻教师既有美院自身培养的人才,也有海外留学归国人才。他们都具有国际视野,对现代设计的理解与今天产业发展的关系有很敏感的理解力,还有一股子干事业的热情,特别是在燕郊办学相对不利的情况下,似乎激发了他们的热情,憋着劲儿想干出点事来。他们从一年级学生带起,很多的业余时间都与学生在一起,随时交流,一路走来,共同成长,营造了很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以往我们在说美院传统的时候,都在学术范围之内谈的很多,看到这些年轻人的教学状态能让人感受到,美院传统中很核心的一部分还有教师对于学生的热爱,对于艺术教育的热爱。正是这种爱使美术学院的精神得以一代代传承。  另外城院的绘本专业一直保持比较高的教学水平,陶瓷专业与美国阿尔弗莱德合作已经十年,在文化的融合中逐渐步入正轨,毕业生整体质量不断提高。  雕塑系今年研究生毕业作品比较强,学生的作品有很强的张力,本科生稍显平了些,作品个性表达不太突出。壁画的教学与创作一直比较稳定,这次毕业展绘画比较多,较之以往壁画的公共性主题少了。  对于油画,大家总期待能够“再现辉煌”,但一直没有出现。总体感觉学生缺少一些创作的激情和强烈的表现欲。有可能他们太想在一张作品中把自己的所有能量展示出来,如:主题思想、严谨扎实的基本功,以及当代性等众多问题,想法太多反而没有突出重点。从大的趋势来看,艺术家想通过一张作品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今年大家对实验艺术的表现似乎有些失望,从总体的面貌来看有所突破。与往届学生作品体现出的完整性不同,今年的学生作品给观者一种未完成和不断生长的感觉。客观地说,有些作品还没有充分的将自己的观念表达出来,对于如何展示自己的观念还缺乏认识和经验,总体驾驭能力有待提高。但整体面貌还是值得肯定的。  设计学院毕业作品一直坚持实验性的探索,注重设计概念的表达,很多有探索性的设计作品受到肯定。视觉传达、数码媒体、摄影、首饰专业学生的作品一直保持很高的水平,服装的研究生作品也很优秀。汽车设计学生的毕业作品有了一次整体的亮相,呈现出丰富的想像力和专业化的水平。  建筑学院一直保持着以往严谨的工作态度,研究生展和本科生展都体现出这种一丝不苟的面貌,这是作为建筑师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在毕业展的总结过程中,他们也在不断反思,如何能够在今后的毕业展中更加关注原创性的表达,而不仅仅是模型和图纸的展示,要通过对美感、美学的关注,体现中央美院办建筑专业的价值。办什么样的建筑专业,是美院一直思考的问题。如果说办建筑专业的标准是惟一的,那么美院就没有办建筑专业的意义。这些年来,建筑学院一直坚持从艺术出发的办学理念,无论建筑专业有什么统一标准,我们在策略上如何应对这些标准,都能做到目标不变。因此,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业界获得了好评。  近些年来中国画学院的教学与毕业创作总体水平是好的。在毕业创作中体现出来的问题也较为明显:如:学生的作品太像导师的作品。齐白石先生早就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种现象在师傅带徒弟的时代,情有可原,但在今天的艺术教育背景下出现这种现象,就值得我们反思了。这关系到如何继承传统的问题,更有继承什么和怎样继承传统的问题。这种现象不仅在中国画学院存在,其他的院系也有,需要坐下来好好探讨。  从整体反映看,关注社会与现实的作品,以及服务社会的设计类作品还是比较受关注,“关注现实,服务人民”一直是美院的优良传统。对于艺术创作而言,何谓“关注现实”的主题应有一个深入的讨论,来澄清社会的真问题,表达的真感情,而不是表面的“关注”和“服务”。如果没有与当今社会密切关联的话题,没有艺术家真正的内心体验,无论他的作品是具象的、抽象的,现实主义的、理想主义的,美化的,还是批判的,其作品都很难感染人、打动人,更谈不上服务人民。  好的艺术与设计是由内而外从人的内心深处生长出来,慢慢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与之碰撞,产生动人的作品。今天我们正面对一个变化的时代,面对一个错综复合、充满新挑战的世界。我想,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教育作为一种心智启蒙的工作,更应当从每一个人的内心开始。


40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