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外美术鉴赏论文一篇2000字

关于中外美术院校之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周浩然黄婵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101)
摘要中外当代美术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学校与社会、社会与艺术本质的关系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具有自
己鲜明的特点。文章通过比较中外美术高等教育的现状, 尤其是俄罗斯美术教育,对我国美术高等教学进了改革的设想,
期望能给予我国美术高等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中外美术高等教育改革
文章编号1671-0703(2010)10-198-03
由于我国“美术学院”作为我国现代专门的艺术教育机
构,无论是从其名称还是其制度来看,都属于西方的“舶来
品”。自上世纪50 年代以来,我国的美术教育长期受苏联契
斯恰科夫体系影响,虽然在美术改革期间,我国美术高等教
育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进行了相关的改革,但是大
部分高等美术院校的美术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
内容和方式等方面仍因循守旧, 学生依然在进行所谓的技
术、技巧方面训练,很少地从艺术本质上进行探索和研究。
本来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生活的艺术成了少数人的“技巧”,
这种趋势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中外最著名的一些美术院
校的研究,试图通过中外美术高等教育现状的比较、分析,
为我国美术高等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我国美术高等教育现状
我国的美术院校从八大美院到综合性大学的美术学院
或者美术系,美术课程的设置大同小异,除了必修的政治理
论以及外语等,在专业课上主要开设艺术史论、美术学、各种
设计专业,包括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等课程。如上所述,技
法、技巧的训练以及计算机的运用依然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内
容。在时间安排上,前一到两个学游悉年主要是基础课,以素描、
色彩为主,同时开设国画、油画、设计辅修,目的尺罩是学习巩固
一些基础知识。后两个学年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一般分为美
术学、设计、史论三个专业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业
能力自主选择。
创作课几乎没有作系统、整体地安排,大多数学院只是
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段里进行毕业创作,在日常教学活动
中对于创作少之甚少。当然比较可观的是创作形式现在相
对比较自由。古典、现代、抽象、具象乃至装饰画、多媒体可
以全面地运用。优点是相比以前丰富了形式,但是缺点依然
存在:对于审美规范、审美的标准莫衷一是。
对于中国传统的、民间的艺术几乎在学院难以推广,这
是中国美术教育的一大憾事,学院派排斥民间艺术,已成为
不争的事实。
虽然艺术史论等课程普遍开设, 但由于师资力量的匮
乏、开设时间过短,教学模式的僵化等原因,一般每门课程只
开一个学期,每周一到两节,学生囫囵吞枣,浅尝辄止,仅仅
记住一些艺术家和作品的名字,对艺术品的美学内涵和文化
脉络缺乏明确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深刻领会作品所传达的
艺术精神,甚至只是简简单单地应付考试,所以面对艺术以
及艺术作品常常感到茫然,言之无物甚至不少学生感觉到自
己只能机械地做选择题。加之学生亲临美术馆、艺术博物馆
的机会非常少,学生很少有机会看到艺术品原作。同时学生
外出写生、实践的机会非常少,缺乏文化内涵、缺失艺术标准、
匮乏源于生活的元素是高等美术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最后,所谓的到实践中去,也成了一种简单的形式。本
应该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的照本宣科,有的敷衍
了事,甚至有的直接弄虚作假,从而实习失去了实践的真正
意义。虽然有关部门意识到了这点,集中安排学生实习,但
由于实践基地匮乏,实习学生过多,部分学校老师的片面追
求完成任务,最终也没有取得好的成效,这是一个亟待解决
的问题。
二、俄罗斯美术高等教育现状
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国立美术学院是俄罗斯最好的美
术学院,它们的美术系代表了俄罗斯美术的最高水平。美术
学院最主要的教学任务是:从事严格的美术专业教学活动和
培养俄罗斯一流的美术家。主要有绘画系、建筑系、雕塑系、
版画系和美术理论系。主要开设素描、色彩、装饰艺术、金属
工艺、陶艺、雕塑、造型艺术教学法、电脑绘画、俄罗斯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俄罗斯历史、哲学等课程。
在教学安排上,素描和色彩教学(主要指油画)是最主要
的学习任务。从大一到毕业都有。一般是早上9 点至11 点
进行素描教学神困乎,在短暂的午饭时间后,接着进行色彩方面的
教学,下午3 点至5 点又是再次素描教学。素描教学活动主
教育广角
2 0 1 0 年第10期安徽文学199
要在室内进行,因为在圣彼得堡漫长的冬季使得他们不得不
选择室内教学。解剖课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安排在一张纸
上画同一个人头部的正面、侧面和3/4 面,或者在一张头像边
上画骨骼和肌肉。学校有一个专门的解剖教室,陈列着人体
骨骼的各个部分以及一部分动物骨骼,学生可以随时来此写
生,有专门的教师指导,素描作业一般都用索斯、歇比亚、桑
基那做底子,做成各种深度的灰调子,人像与环境融为一体,
空间感极强,这也是为了与油画课程进行很好的衔接。而在
绘画材料上也非常广泛:从炭笔、木炭条、炭精棒到俄罗斯特
有的索斯、歇比亚、桑基那,包括色粉笔、蜡笔等。美术教学
对构图课极为重视,构图要符合美的规范,反复权衡修改以
求获得最佳效果。创作课从大一开始设置,方式是课上辅导、
课下画构图、期末总评,手法要求用现实主义方法,题材范围
是现实生活、个人生存体验、普希金诗歌、卫国战争、俄罗斯
历史与宗教,绝对不允许进行现代艺术以及一些“非艺术的
艺术”尝试。
教学大纲是高等美术教学的“最高准则”,教学中出现偏
差,马上就由教学大纲来纠正,学生学习也有矩可循,老老实
实按教学大纲学就是了,可叹的是这种大纲几十年不变。这
也和俄罗斯这个民族的传统息息相关。
学校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美术系设有工业造型、
陶艺、雕塑、木工等实习车间,从图纸设计到制作完成都一丝
不苟,从中可以看出俄罗斯学生严谨、扎实的学风,这种对学
生严肃认真作风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制作一两件作品,更是
为了让学生形成优良的工作品质与生活品质。
其中,他们对中国这种绝大部分的室内教学也曾提过建
议,因为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充足的阳光照射,而不同于
俄罗斯。所以他们建议我们国家的美术院校学生,应该把素
描、色彩教学更多的集中于室外,感知大自然最纯真的艺术。
每年6 月,是毕业生的答辩时间,学生作品分成两部分:
一是自己的毕业创作;二是在教学实习中收集的中小学生完
成的作业。这是对创作能力和教学能力两方面进行评估。
列宾美院还和各地美术院校进行交流,互派学生,反馈
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改进和调整。
三、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
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为世界美术最高学府,始创于
1339 年,是世界第一所美术学院,开创世界美术教育先河,
1562 年正式建立。他们在学院门类较多,有艺术视觉学院、
应用美术与设计学院、交流与教育学院、裸体学校。
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上课是丰富多样的。学
院安排的课程宛如宴席,学校会统计学生的“消费”,如果达
到学校的标准,就准予考试和毕业。学校平时上课时间很多,
艺术形式已经不局限于传统,当代的各种艺术形式都有表达
和涉及。学校会安排很多活动、画展开幕、电影会、讲座,等
等。作为一个学生,必须除去上课之外还得参加各种艺术活
动。在各个场所里,这些场所里面有学校的签名单,签名表
明学生参加了,然后一块汇总到学院或老师,然后老师和学
院再评估学生吸收的养分够不够,作为依据评判、考核学生。
表达形式也是各种各样,有动画设计、行为艺术、灯光、理念。
在这里一切都是开放的,当然日常的固定上课也是必须的,
不过课程会分布在佛罗伦萨各个地点,如博物馆、当代艺术
馆、画廊等等。
在考试上,每次考试大概有3 名以上的教授在场,然后
出示作品、问答、表达观念,教授再讨论、评估、给分。主要考
察各个方面,如学生参加课程以及活动次数的多少,学生艺
术作品的层次,对艺术作品理解的观念等。另外,学院的老
师也非常严谨,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让学生很难“走后
门”,蒙混过关。
四、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
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是法国在美术界最知名的学校,培养
了大批优秀的艺术家。该校除了美术、油画之外,还开设有
雕塑、计算机图像与录影图像等专业,学制5 年,学生毕业时
可以获得DNSEP,国家承认大学四年级文凭(homologu
bac+4)。学校里传授传统和现代艺术的技巧与理念,目的是
培养高水平、多能力的艺术家。学校有1/3 的学生是外国学
生,这使得各国的艺术得以充分交流,并积极地影响着学生
的艺术水平。
学生在画室中工作,每个学生都有专门的教授指导。学
生在素描、油画和多媒体3 个方向中选择1 个或多个专业。
第一年学生要完成4 个学分,其中一个由教授指定,两个是
绘画技术,另一个是艺术理论。学生在5 年内要修完12 个
学分才能毕业,其中包括1 篇论文和答辩。
同时学校招生非常严格,700 名考生中只有150 人被录
取。要求上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8~24 岁之间。首先要提
交自己的作品集,作品应在20 份左右,其中至少10 份为原
作。在通过对作品的选拔后,学生还要经过3 个考试:实物
素描、对一件作品的文字描述与评论、面试。学校接收资格
入学,如果考生不到26 岁而且已经完成了大学二年级的学
业,那么可以向招生委员会提交自己的作品集,学校根据学
生作品的水平在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中选择一个适合的
年级。
五、英国皇家美术学院
英国皇家美术学院,自从1768 年成立以来迄今已有237
年,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法国巴黎美术学院,俄罗斯
列宾美院并称世界最杰出的四大美术学院。
皇家美术学院表示有意申请的国内外学生必须具备绘
教育广角
2 0 1 0 年第10期安徽文学200
画、雕刻、数码印刷或摄影专业的学士学位。该校是英国提
供这些领域三年进修课程唯一的艺术学院。有数据表明目
前该校仅有一名华人学生就读。进入的难度可想而知。
这所学校所开设专业几乎涵盖了所有美术以及相关门
类。他们追求在于不同寻常地表现在它的艺术并置在一个
特定的设计环境和设计在艺术环境。艺术和设计的原则,是
对知识的进步,他们的关注到工业和商业的具体流程并认为
知识可以产生信念。他们的学生通过分析和问题回答获得
奖学金。在学校里,他们不断试验和艺术品和设计创新例子,
注重发展的基础项目的研究,鼓励跨学科学习,以促进了快
速增长的研究实效。以上是该学校的总体理念。
学校的师资要求也很高,绝大多数全职教师,在大学里
首先是专业艺术家和设计师。正是这种高要求,在他们学
校,作为艺术和设计工作的专业人士认为,只有不断拥抱和
不断发展的新思路,才能够将他们的学术工作向前推进。学
校每年提供各种讲座,研讨会,大师班,以及个别辅导。他们
包括前著名艺术家,设计师,来自在国际舞台的全国知识分
子和商界人士会来到大学,因为他们喜欢分享他们的知识和
经验。他们认为学生会从中找到灵感,并受益匪浅。
这所学校正是采用这种高强度,同时也是高度自由的学
习、教学模式。使得他们学制成为世界上最短的。
六、我国美术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设想
了解中外美术高等教育现状,旨在为我国美术高等教育
改革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推进我国美术高等教育。针对我国
当前美术高等教学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可以进行以下几方
面的改革:
1、文学修养的培养。对于艺术史、文化史,尤其是中国
艺术史、中国文化史的学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该让
学生对人类各种视觉艺术语言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仅仅停
留在“知晓”这个表面层次上,而是深入了解它的社会背景,
分析它的艺术时代语言、造型特点,分析画家的思想,为什么
要这样创作,懂得这些造型语言在表达现代人的精神感受上
的潜在价值。应该鼓励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修养,经常
阅读文学作品和哲学著作,理解并欣赏音乐、舞蹈、戏剧等各
种艺术。
2、关于绘画题材、内容,我们更应该关注画面所应达到
的精神高度,人类艺术从诞生发展到现在,风格手法层出不
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根本的东西没变,那就是质朴、大
方、纯正的品格,这种品格在不同的时代通过不同的形式得
以体现,每一种形式都烙刻着深深的时代印迹。无论是造型
艺术还是非造型艺术,这是一个真理性的共性。
3、美术基础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把视觉艺术史上的一切
经验和创造全部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看到造型艺术的多元性。
应试教育下的考试制度,使学生过早地甚至一味地陷入单一
化、重复化的教学模式中,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但
通常是闭门造车,形成一种人为的封闭环境。写实造型训练
依然是今日艺术院校美术基础教育的最主要内容,这种严格
的规范性教学是必要的,通过写实的训练,培养学生把握控
制造型语言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能厚古薄今,但
也不能反之。我们应该用更宽泛的眼光审视造型的基础教
学,把注意力从准确地再现转移到现代造型语言的认识和掌
握上去。对于诸如素描、色彩、速写等,我们除了关注其本身
的语言外,更应该注重其精神表达。这些应该不只是是在大
学低年级反复强化训练的东西。基本功训练不仅仅是能够
准确地再现物象,还应包括结构画面、结构色彩、经营材料的
能力,这是当代美术工作者必备的基本能力。比如,作为油
画专业的学生,坦培拉技法、古典油画技法、直接画法等专业
语言更是必须了解和掌握的。自由开放的造型训练,使学生
在技能训练中逐步摸索适合个人精神表达的语言手段,把学
生潜在的艺术想象力诱发出来。又如雕塑、建筑等,我们除
了掌握最基本的手法、技巧外,应该鼓励学生走出去,学习国
内外好的范本,去粗取精,而不是一味地走“样式主义”路线,
同时也不是盲目的创新。应该体现民族自身的文化底蕴和
内涵。正是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总的说来,作
为美术专业大学生应该掌握以下三种能力:(1)一般具象造型
能力,这是指有价值的具象——真正能反映生活的,有价值
的特性。(2)对造型中的抽象规律的掌握,严谨、准确地抽出
最基本的绘画语言规律。(3)认识当艺术世界的能力,通过学
习艺术史了解艺术家如何认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又是
怎样表现那个时代的生活的,并把这种规律运用到认识当代
生活中去。(4)积极主动地学习文化知识,将文化和艺术高
度统一。
4、应把传统民间艺术列入必修课程并提高学生的动手
能力,增强学生的劳动生产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5、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使美术高等院校与各种艺
术单位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及时了解中社会的艺术需求,
相应调整学习的教学思路和方向。
6、提升师资队伍自身的素质,只有老师有了深厚的文化
积淀和熟练的美术技能,才能将其所学传道授业。只是非常
重要的一点。
参考文献:
[1]邢莉.自觉与规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平.俄罗斯学院派素描技法.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3]孙韬,叶南.涅瓦回望.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4]常锐伦,唐斌.美术学科教育学.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5]

美院毕业作品赏析论文范文

45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