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钢琴曲介绍(下)

摘编/方_忆

13.秋日私语

秋日私语》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经典曲目,描述秋天里的童话,秋天里的温馨烂漫,或许是一个下午,或许是一片红叶,在每个音符里,静静品着秋天里的一杯下午茶。《秋日私语》带给我们一种唯美的感觉,对于音乐来说,这是美的享受,对于思想来说,这是心灵的升华。

新古典主义钢琴曲

14.克罗地亚狂想曲

马克西姆用音乐描述了饱受战争创伤后灰烬中的克罗地亚残垣断壁,夕阳倒映在血泪和尘埃之中,明快的节奏、悲惨的画面。乐曲建构了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和弦的三音主题。

克罗地亚战后,

尚未散去的硝烟在空气中弥散着。

天空有些低沉,

不知是雨前的预兆,

还是硝烟的浸漫,

云朵在天空中呈现出一种忧郁的灰色。

倒塌的墙壁让凌乱的碎石铺了一地,

尘埃在空气里飘摇,

最终落定,回归泥土。

在战火摧残后的断垣残壁中,

开着一朵说不出名字的小白花,

在风里微微的摇曳。

它看着人们来来去去,

看着战车,

坦克威胁着要摧毁它的根与土,

也看着鸟儿偶尔慌张驻足。

想在人烟散尽的石缝中找寻一点面包屑……

只有夜晚来临时,

它才看得到平静。

在这块紧邻着亚得里亚海的土地上,

这些年星光特别璀璨,

或许是霓虹与车水马龙都已散去的缘故,

这样的夜里,

有悲伤,

也有着无声的凄凉。

曲子和弦美到了极至,

每每听到这首曲子时,

心中总是泛起淡淡的伤感和坚强。

因为对这支曲子有着特殊的情感,

现在埋颂却越发不敢去弹它,

怕它钩起回忆,

但是这也是我向上帝所祈求的.

15.My Soul

《My Soul》是来自韩国的July最有名的音乐作品之一。它带着淡淡的悲伤缓缓的道来,随后节奏开始逐渐变的欢快,纵使几个重复的音乐也丝毫不会让人觉得单调,听上别有一丝韵味,就像人生,由悲转喜,由苦到甘,中间欢快的节奏那段,掷地有声的触感,音乐的美好尽在指间流淌。

16.夜的钢琴(五)

一架钢琴,一个人的夜,于是诞生了《夜的钢琴曲》。记录生活的方式有多种,有人用文字,有人用摄影,而作者选择用音乐和歌声,每个人方式不一样,但却都有着共同的愿望,失去的日子,我们都需要回忆。。。静谧舒缓的曲子,让彼此心灵诗意地栖息。在这里,每个人总会找到一首属于自己情感的乐曲,曲子划过寂寞人的心弦,静静相思,静静遗忘。

17.Luv Letter

每次听这首Luv Lette心情都会很愉悦。

是DJ OKAWARI专辑名称Mirror 里的曲子, Okawari来自日本静冈县,曲风以jazz-hiphop和chill-hop为主,有种十分空灵自然唯美感。在2008年发行了Debut,名为Diorama,中文翻译过来是西洋镜的意思,就如同专辑名称一样,专辑里梁扰的每一首歌都十分具有画面感,美妙的钢琴配合轻快的鼓点造就了一张唯美的专辑。2009年唯美继续,推出又一力作Mirror ,同样是钢琴、电子鼓、女声,三者完美结合打造出令人窒息的华丽,专辑首推曲目自然是Luv Letter,钢琴的明快配合小提琴悠扬谱写的诗篇打动了很多人

18.初雪

《初雪》选自Bandari的第五张专辑〔迷雾森林〕,是一首美丽而感伤的钢琴曲,空灵飘渺的乐曲将我们带到了白雪飘飘的季节,一切变得那么的美好,那么的纯洁,仿佛一下回到了儿时无忧无虑的世界里,雪在静静的飘,音乐在漫漫的流淌,心也在漫漫的醉去。《初雪》清亮悦人,声声直扣心扉,成为迷雾森林隐约朦胧的音场中一抹亮眼的纯弯渣郑白,也将整张专辑衬托得愈加静谧安宁,缥缈脱俗。对于许多Bandari的曲子,所聆听的不仅仅是那段旋律,更多的是心情。一开始是一阵簌簌的响声,宛若天空飘下初雪的声音,然后是低沉,时断时续的琴声时有时无,轻轻柔柔,像是夏夜星空下触到花儿绽发的力量,又像在面前打开了一幅美丽的人生画卷,什么都可以看明白,又什么都不用说出口。生命,宛如初雪。

19.River flows in you

除了Kiss The Rain,Yiruma的River flows in you也非常喜欢,译过来就是“流淌在你身体里的河”, 优美而略显伤感,温暖而柔情四溢。是不可错过的一首曲子,river flows in you,它可以让你浴于河中,就像它的名字一样。

20.瓦妮莎的微笑

《瓦妮莎的微笑》将女孩瓦妮莎内心的喜悦与奔放通过不同阶段性的音律表达了出来,好像在续写着女孩的天真与顽皮。美丽的小女孩瓦妮莎在这优美活泼的旋律中展现她的最美丽的笑颜。 旋律整体旋律欢快而使人愉悦,克莱德曼在演奏中使用波浪音、加花等方法对音乐进行处理,使音乐的色彩更加浪漫,更具魅力

21.海边的星空

《海边的星空》,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曲 ,庞大弦乐队轻柔飘逸的伴奏和钢琴飘渺的旋律带你到那个海浪低吟,繁星点点的蔚蓝色的大海边,心境随之宽阔起来,好象世间一切都可包容在这片深邃里。。。。。

22.《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拉赫玛尼诺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1980年美国拍摄的电影《时光倒流70年》的主题曲。假如拉赫玛尼诺夫所有的音乐都被世界遗忘了,最后剩下的也会是《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曲子写于1934年,正是世界乐坛发生很大变化拾起,传统的调性体系、曲式、节奏等惯用的音乐法则被抛弃,代之而起的是流派纷呈的“新音乐”,无调性音乐、表现主义、后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十二音列等等相继现,“求异响于新声”是欧美音乐的时代潮流,而拉赫玛尼诺夫不为所动,仍在十九世纪风格和形式里寻求个性的表现。

这首狂想曲也表现了一位狂热的浪漫派艺术大师的艺术个性,是拉赫玛尼诺夫自己的写照,他消瘦清癯,表情忧郁,举止矜持,不苟言笑,登台演出则激情进发,高贵而尊严,这是他的性格特点,也是他的艺术个性。他尊崇古典浪漫传统,厌恶庸俗的艺术趣味,他青年时代写的升C小调前奏曲名扬海外,移居美国后只要一有演出,观众便一定要求加演这首前奏曲,使他对自己的这首杰作产生了怀疑,他认为这首前奏曲里一定有某种东西迎合了庸俗的趣味,于是他开始憎恶自己的这首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1917年移居美国,按照民族主义的理论,他应该就此失去了灵感,写不出什么东西了。他创作的新作品的确不多,但这不能印证这种断言,因为拉赫玛尼诺夫把主要精力用于演出,作品自然就少了。写《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时已六十有七,本不是创作的最佳年龄,但他的热情并没有减退,仍然写出了堪称经典的杰作。

23.MARIAGE D'AMOUR

暗夜里流星划过,留下一道道眩目的光辉。他依然记得第一次看到流星时心中忽有的那种失落:流星是不幸的,它的爱在天上,但从陨落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永不能拥有其追求的爱。《梦中的婚礼》法文原名为“MARIAGE D'AMOUR”,直译应该是“基于爱情的婚姻”,“爱人的婚礼”更接近其本意。这是理查德·克莱德曼最经典一首曲子,由法国作曲家兼音乐制作人Paul和Olivier专为他量身定制的,出自专辑《水边的阿狄丽娜》。

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产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音乐
中一方面出现了许多实验性的流派和思潮(如意大利的
“未来主义”、捷克作曲家A.哈巴的微分音音乐等),
另一方面一些重要的作曲家都经历了一段较为稳定的风
格发展过题色派原宁鸡程。新的美学观念和音乐思维层出不穷。从20
年代甚胞错续盾面渐微西北技初到50年代,新古典主义可以说是影响面最大的一
种音乐流派。
新古极甲总心解完体书剧另座典主义在美学思潮上,不但否定浪漫主义音乐
的标题性和主观性,也否定后期浪漫主义及其引伸出来
的表现主义那种夸大的幻想和表现。新古典主义主张音
乐创作不必去反映紊乱的社会和政治,主张采取“中立”
或“艺术至上”的立场;创作我儿念实孩社关站空应该回到“古典”中去,
回到“离巴赫更远的时代”去,那里有音乐的纯粹的美
(不混杂诗钢或绘画等);作曲家应该摆脱主观性,而以
冷静的客观性把古典的均整平衡的形式,用现代手法再
现出来。
作为体系而对后世来自有影响的新古典主义,以意大360问答利
作曲家F.布索尼和俄国作曲家I.F.斯特拉文斯基为代表。
布索尼认为音乐应当保持严格的客观精神和中立态度,
而古送半年支坏洋县易慢能典的对位手法以及帕蒂塔、大协奏曲、托卡塔、帕
萨卡里亚和里切尔卡等古典形式是实践这种理论最好每顺临的
途径。斯特拉文斯基于1927年在英国杂志上刊登了“回
到巴赫”的宣言后,掀起了新古典主义的热潮。
新古典主义早期的环时办和把黄典型创作是布索尼的《喜剧序曲》
和《钢琴小日鸡派灯它任更角零事支奏鸣曲》,但最典型的则是斯特拉文斯基的
舞剧音乐《缪斯的主宰阿波罗》、《仙女之吻范江广练样黑写纪助各》、《诗
篇交响曲》和《钢琴协奏曲》等。这些作品有的选自古
代神话故事,有的采用中世纪的宗教题材,在音乐上则
力求模拟古代音乐风格并以现代的技法与之相结合,从
而形成一种新型副降业补才的拟古的音乐风格。
由布索尼和斯特拉文斯基倡导的新古典主义,对许
多现代优秀的作曲家都有深远的百响识胞财利影响。法国六人团的A.
奥涅格早期所写的《弦乐四重奏》和《第一小提琴奏鸣
曲》以及后期的《室内协奏曲祖立渐孔集好亲》、《无伴奏小提琴奏鸣
曲》、《阿卡依组曲》等征甲做算统程风死花云作品,在音乐的观念和结构上
入研复移固补吸析和战条都有明显的新古典派特色。他的交响曲的深刻内容和高
雅而富有理智的表现方法,都反映了古典的特色。六人
团的另一作曲家D.米约,早期作品虽有后期浪漫派的影
响,但其中的《钢琴奏鸣曲》(1916)、交响组曲《普罗
德》、钢琴曲集《巴西的索达多》(1919~1920)、六
首微型的《小交响曲》以及中后期的《春天协奏曲》、
《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单簧管、钢琴组曲》(193职审重编自6)、
《法国组曲袁采协开棉执委》、第14~16弦乐四重奏,还有许多交响曲
和钢琴协奏曲,都有明显的新古典主义的特征。F.普朗
克中期的许多作品,例如《法国组曲》(1936)、《两架
钢琴协奏曲》、《g小调乐队协奏曲》(1939)、《钢销前板琴与
管乐六重奏》、《钢琴、双簧管与大管的三重奏》都可
以纳入这一范畴。
德国的P.欣德米特虽被称为新客观主义的代表,在
和声理论上建立了新的体系。但他从没有远离传统的调
性与和声组织,他用新鲜而精密的对位法技巧,写了许
多现代化的赋格。他擅于把古典的体裁形式和新的音乐
语汇结合在一起。
匈牙利的B.巴托克与Z.科达伊都是新民族主义者,
前者应用民族的音乐主题,但并不是简单地搬用,而是
把调性、节奏、曲调等要素加以分解,细致地融合到自
己独特的音乐语法中去。他的《为弦乐器、打击乐器和
钢片琴所写的音乐》(1936)、《两架钢琴与打击乐器的
奏鸣曲》、《小提琴奏鸣曲》、《第三钢琴协奏曲》、
《管弦乐协奏曲》均系新古典主义的典型之作。而科达
伊在应用玛扎尔民歌的同时,力求使语言和曲调密切结
合,平易近人。例如管弦乐组曲《哈里·亚诺什》、《加
兰塔舞曲》、《管弦乐协奏曲》、第一、第二弦乐四重
奏、《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为其代表。
苏联的С.С.普罗科菲耶夫、Д.Д.肖斯塔科维奇则把
现代的、民族的、社会性意念的东西和古典的严肃的理
性的思维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扩充了新古典主义音乐风
格的范畴。
法国作曲家拉韦尔尽管有非常富于色彩性的配器,
大量应用古代与西班牙、中国、阿拉伯、希腊等异国情
调的调式、避免自然音阶和空四、五度音程而自成一家。
但他那巧夺天工的手法,明确的主题性,古典的三和弦
的和声体系,以及对古典形式的尊重,也可以归入新古
典主义的范畴。

11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